三国之天水姜伯约 第一章 桃园梦断
作者:成名无望的小说      更新:2019-08-3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水,自西向东逝。前人不知其未来会流淌多少春秋,后人亦不知其已流过多少岁月,只有江畔的青山、山畔的夕阳见证着江水的奔腾,岁月的流逝。

  英雄成败、功过是非,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代的沉淀,早已成为了白发渔翁与老友酒酣之后的谈资,像桌上下酒的菜肴一样助着酒兴,任其谈笑评说。

  渔翁的淡泊,黯淡不了历史;岁月的沉淀,埋没不了英雄。

  长江便是这一切的见证。

  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夷陵县,其间七百余里,群山连绵,重岩叠嶂,遮天蔽日。长江三峡之水流淌其间,时而湍急,好似千军万马于此进军,声势浩大,仿佛顷刻间便可横扫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时而平缓,如同处子梳妆,平静的江水此刻便成为了女子闺房中的铜镜,映照着两岸群山的倒影,醉心于自身的的秀丽与奇险。长江三峡便如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镌刻在这千里崇山之中。

  此刻,章武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三峡的奇秀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能看到的只有漫天的大火,烧遍了整个西陵峡。天上的残月也被火光映照成了血红色,看上去有一丝可怖,长江如同一条望不到尾的火龙盘踞于三峡之间,向世人宣示着他的威严。在黯淡的月光与漫天的火光共同照耀下,两岸如同白昼。

  岸边,一队人马正在火光之中踏着碎石滩向西疾奔。为首一人披头散发,袍铠尽脱,只着一件单衣,其上斑驳地洒着片片血污。胯下的坐骑正奋力向前,蹒跚的步伐算不上快,但显然,它已透支了自己全部的体力。马与他的主人一样,也已被血污沾染的遍体暗红,只有近距离仔细观察时方能勉强辨认出它原本的毛色是白色。白马之后,一二十骑紧紧跟随着,更远处还零星散落着三五十步卒,正迈着沉重的双腿拼命地追赶。

  此时已至五更,这样的奔逃持续了整整一夜,这支小队早已精疲力尽,人困马乏,脚下的步伐已变得极其僵硬而狼狈,很显然,是求生的本能在驱使着他们拖着仿佛有千斤重的腿机械地向前迈出每一步,不,可能称之为趟更加适合。

  身体上的疲惫在不停歇的奔逃中已渐渐被遗忘,肌肉记忆控制着每个人的双腿,抬腿,落下,再抬起,再落下,如此循环往复,已成为了一种惯性。尽管如此,精神上的疲惫却如跗骨之蛆一般难以甩掉,蚕食着每个人的神经防线。

  自去年夏七月起兵伐吴起,直至几天前,甚至就是在昨天的此刻,也没有哪个汉军将士能预料到这样一场溃败。他们多少次的在夜晚的营帐中做过这样一个甜美的梦,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他们最终击溃吴军,攻进了吴国的都城建邺,畅饮着东吴佳酿,欣赏着秦淮乐舞,怀抱着江南美人,洗净一路上的辛劳,尽情享受着胜利的果实。可就在一夜之间,无情的大火燃烧掉了无数将士的生命,也燃烧掉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天堂堕入地狱。这巨大的落差,这强烈的挫败感,让每个逃亡将士的心变得格外沉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将士们的每一步都迈得愈加艰难。

  “休要逃了刘备!”“休要逃了刘备!”身后依稀传来的喊杀声渐转清晰,追兵又近了!

  若不是疲惫让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听使唤,可能此刻,每一个奔逃着的蜀兵都想抬起头,向天上的那一弯残月投去今生最后一缕目光,也许也是最悲愤的一缕,感叹命运对自己的捉弄,也最后一次思念远在蜀地的亲人。不知此刻,自己的娘子是否已在灶台为一家人的早饭而忙碌,自己那咿呀学语的孩儿能不能清晰地喊出一声爸爸,自己老娘那本就不太健朗的病体会不会因为思念过度而愈发沉重。

  这一切的疑问都要等到甩开追兵,保住性命之后才有机会得到答案。

  “唉……吾何曾受过今日之辱!”一声短暂急促的叹息吐出后,刘备扬起马鞭,顾不得胯下坐骑的疲累,对着后臀重重加上一鞭,催马向前疾奔。

  屋漏便逢连阴雨。正奔走间,前方江岸边突然喊杀声大震,一队吴军从芦苇丛中冲杀出来,为首吴将正是名将朱然!这朱然素以胆勇著称,深为吴主所器重,曾南征山越,又随吕蒙擒杀关羽,可算得上是如今东吴最炙手可热的大将之一。也正因为这样,东吴大都督陆逊才将此关键之处的埋伏截杀任务交给了朱然。

  突如其来的伏兵,仿佛从天而降,又像是从地狱深渊里爬出,奏响了催命的靡靡之音。刘备的胯下坐骑率先受到惊吓,伴随着喉咙深处发出的一声凄厉长嘶,它将前蹄高高扬起,仿佛要把压在背上的负担重重蹶翻在地,独自逃命而去。待得前蹄落地之后,它便不停的在原地焦躁地绕着圈,不肯再向前一步。来不及感叹自身的命运多舛,刘备下意识地抓紧缰绳,奋力控制着激动的马儿,不经意间,汗水已湿透了残破的单衣。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几十人的小队眨眼间便成了肉夹馍中的肉馅,香喷喷的诱人之极。一瞬的惊慌过后,刘备定了定心神,冲着身后的将士喊道:“将士们!为今之计,进,未必活;退,则必死!狭路相逢勇者胜!跟我冲!”士卒们听到这声高呼,犹如是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先前的惊慌失措之中渐渐平复了下来,旋即便鼓起勇气,跟随着刘备的身影奋勇向前冲突,以期能撕开一个突破口。但无奈双方的兵力差距实在过大,而且经过一夜的奔逃己方早已人困马乏,对方却以逸待劳,个个生龙活虎,眼睛中冒着炽热的火花,脸上仿佛写满了“吃人”二字。果然,还不待双方短兵相接,蜀兵便纷纷被乱箭射回,也各自不同程度地负了伤。

  此时,背后喊杀声也越来越清晰,眼看着大队吴军就要从山谷中杀来。刘备看看身边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的将士,以往的精锐之旅、虎狼之师,此刻却个个目光呆滞、神情黯然,手捂着伤口勉力支撑着身体,内心不禁一阵心酸。此次伐吴,最对不起的便是这群可爱的视自己如神明一般的汉军将士了。

  在真正的绝境面前,即便是英雄,也只能空自叹息。

  刘备慢慢抬起头颅,望着天边因太阳渐露而愈加稀薄的残月,仰天长叹道:“朕死于此矣!”

  千钧一发之际,一声大喝仿若惊雷一般划破长空。

  “吾乃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也!休伤吾主!”

  大喝声回荡在三峡两岸的崇山之中,余音久久不绝,更显威猛凌厉,仿佛自天上来。

  听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刘备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竭力控制着浊泪的滑出,面部却已变得有些扭曲。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模糊的目光中,一道熟悉的身影隐约浮现。头顶亮银盔、身披亮银甲、背负青釭宝剑、胯下骑照夜玉狮子马、掌中擎一杆龙胆亮银枪,似流星,如闪电,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冲杀之势,状若天神。

  “是子龙!是子龙!今番得救矣!”欣喜之情涌上,刘备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任由两行浊泪洒落在那支离破碎的单衣之上。激动之际,刘备的双眼却不忘时刻盯着前方不远处的战圈,盯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此刻,在那道身影对面,吴将朱然正横刀立马,拦于道路当中。

  “滚开!”又是一声惊雷自赵云的喉咙深处响起,声音中不含一丝感情色彩,如同死神发出的召唤。伴随这道惊雷一同出现的是快如闪电般刺出的一枪。

  这一枪,灌注了赵云对他的主公和大汉将士的全部关心,灌注了他对东吴的所有仇恨,这是势不可挡的一枪!

  只一合,朱然应声落马。

  那一刻,朱然也许正绞尽脑汁地构思自己的语言,以便有力地回应那一声“滚开”;也许正准备扬起自己的嘴角,哂笑赵云的幼稚与不自量力,不过这一切,都只发生在朱然的脑海之中,未来得及付诸行动。

  吴军兵士看到了这一幕,尽管有些难以置信,但他们不得不劝服自己去相信,交战只一合己方主将便中枪落马的现实。前一刻他们还沉浸在乐观形势之中,脸上还堆满着自信的笑容,转瞬之间,表情便已僵固,其上布满了惊慌、疑惧和难以置信。

  “这就是当年长坂坡,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

  “朱将军那也是江东重将,以勇力著称,竟支撑不了一合?这赵云也太可怕了!”

  “看他身后还有数万兵马,看来今夜想捉住刘备是难了。”

  “这时候还敢做梦活捉刘备?还是先逃命再说吧。”

  纷乱的议论并没有持续多久,失去主将后,吴军阵脚大乱,顷刻间便在赵云军的冲杀之下,作鸟兽散。

  左冲右突,率军杀散吴军之后,赵云匆匆上前,下马便拜。刘备见状,急忙下马,扶起遍体被鲜血染红的子龙将军。四目相对,一时间两人竟都不知该如何开口,唯有眼眸已被打湿,略有些泛红。刘备几次欲开口,话到嘴边却又难以启齿,心乱如麻,“一年以前,正是子龙建议我先伐魏后伐吴,我不仅不听良劝,还无情地训斥他,此次出征也只安排了一个押运粮草的督粮官,刻意折辱于他,如今他却不计前嫌救我,唉……”想到这些,悔恨、羞愧瞬间涌上心头,竟有些不敢直视面前的这对赤城的眸子。

  “陛下请快上马,这里交给我了!”打破沉寂的是赵云斩钉截铁的声音,话虽简短,却令人无比心安。

  “朕虽得脱,身后仍有诸多将士被困……”并未太过为一己之身的脱困而庆,刘备便关心起了其他被围困的汉军将士的安危。

  “陛下不可拖延,请先入白帝城歇息,臣自引兵去救众将。”赵云的回答依旧简单而坚定。

  刘备自然也知晓,此刻不是矫情之时,他与赵云几十年的相知也早已超脱了普通的君臣关系,不需要太多言语去表达感恩之情。他深知对这番搭救最好的回报便是平安地退回蜀地,当即便重新分拨人马,自领百余人沿江西上,留子龙率大军殿后。而东吴方面闻听赵云的援兵已至,急忙下令收兵。

  危机暂且过去,疲惫感顿时爬遍了全身。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双重疲惫摧残着刘备那颗原本炽热的心,一夜之间,鬓边添白发,年华似水流。

  下马走至江边,刘备的目光渐渐呆滞,望着因下游尸体堵塞而水位上涨的江水,愁绪又添几分。他用手捧起一捧清水扑在沾满血和汗的脸庞上,清凉的触觉顿时刺痛了本已有些麻木的神经,唤醒刘备再度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

  略作修整之后,刘备重新上马前行。此刻,疲惫已逝,惊慌已定,空留下满腔的悔恨还在折磨着自己。

  望着身后水天之际渐渐升起的那轮熟悉的朝阳,刘备的思绪逐渐飘向了远方……

  任由思绪不受控制的游走,刘备仿佛又回到了涿郡的那片桃园。那时正值春天,花开正盛,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园中祭告天地,焚香起誓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铮铮誓言虽已过去了几十年,却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的清晰,那时的三人正值壮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立志为社稷江山、黎民百姓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这份誓词的见证下,三人斩黄巾、讨董卓、战吕布、伐袁术、抗曹操,逐鹿中原,那是何等的豪情壮志!

  思绪随着江水流淌,来到了襄阳的隆中。“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传入刘备那垂肩的双耳里的是这样一个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声音,这便是卧龙先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待得与之一番攀谈过后,《隆中对》犹如醍醐灌顶,拨开了眼前的云雾,指明了前方的通途。三顾之礼请得孔明先生出山,扶汉的事业从此也开始一帆风顺,联孙抗曹,赤壁之火、夺荆州、取西川、败曹操、占东川,一生的抱负即将实现!桃园之梦即将实现!

  越想忘记的事,往往越是忘不掉。那一天的噩耗声,至今仍在脑海中回响,“报!东吴吕蒙已袭取荆州,关公已遇害!”

  听闻此报之后的反应,刘备已然记不清了。只记得一阵天旋地转之后,不知过了多久,方才悠悠醒转。醒来后,映入刘备眼帘的景象此时依然历历在目,群臣或是默默祈祷,或是来回踱步,关切而又焦急的神情刻在每个人的脸庞上。自那时起,他每日浆水不进,只是痛哭,哭到泪湿衣襟,斑斑成血。无论众文武如何劝谏,报仇伐吴的念头不曾有一刻消减。

  伐吴当天,全军挂孝,慷慨激昂的檄文历数东吴罪状。将士们神色坚定,迈着悲愤豪迈的步伐向着东吴进军,那一刻,每一位蜀军将士都深信,哀兵必胜!

  没人会想到最终的结局会是这样……

  “唉……悔不听当日良言,才致有此惨败,有何面目去见文武百官,蜀中父老啊!”刘备的思绪回到现实,看着身边的士卒,个个衣甲破碎、神情悲怆,这哪还是一年前意气风发的那支铁军!

  拨马至江边,放眼望去,弥漫无边的晨雾笼罩着绿水、青山与蓝天,仿佛给蜀汉政权的未来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触景生情,刘备不禁低吟起了昔日死对头曹孟德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自己如今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吗?”刘备在内心不断拷问着自己。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这残酷的答案让刘备有些不敢面对罢了。

  长江水逝,桃园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