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 第220回 餐饮文化刀削面 晋商还看乔家院
作者:官小不语的小说      更新:2019-07-31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这首王维的《秋夜曲》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此诗语气委婉,感情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艺术的功力。也许有的书友看了这首开篇诗和诗词的解释,就更加一头雾水了。都想问问官小不语,这一回的古诗你想讲点啥?其实用这首诗开篇,我这一回的故事,还是要讲一讲我在山西旅游见闻中的晋商文化和风土人情。可能有的读者还是不懂,你这首诗貌似和晋商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吧?您听我给您慢慢道来。山西晋商为了给自己的银票进行防伪,就发明了密字技术。所谓的密字就是银票上的内容要和自己专用的密字相对应才能被认可。您看天干十字代表1-10,地支十二字代表月份,百千万又需要三个字,闰月需要一个字,零需要一个字,银两的”两“字需要一个字,这加到一起是二十八个字,正是一首七言绝句的字数。因此,晋商就将那些没有重复字的七言绝句作为银票的密字。这一回的故事,我们该讲到去乔家大院旅游,恰好这首七言绝句就被当时的乔致庸引用作为乔家银票的密字。不仅如此,这首《秋夜曲》的作者王维也是山西昭馀县人,您说我能不把这首诗作为开篇吗?看完我的介绍,您就懂了这就是清朝人的加密防伪技术。或许有人感慨,这古人真是够聪明的。其实,我们今人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又有了现代科技,在防伪加密方面则更加的巧妙。我曾在666厂当过三年的质量处处长,是不是666厂的产品,我一眼就能分出真伪,不是自吹我水平有多高,而是我掌握了其中的奥秘。怎奈你水平再高也没用,即便你发现了假货也百搭,因为你的蛀虫总经理先把裤子尿了,他特么不敢管...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我和刘云的一家人游完了晋祠,傍晚时分回到了昭馀县。时间不早,回家再去做饭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来到了当地的一家饭店,由于时间久远,名字有些记不清了。我就记着刘云的父亲把菜单递给我,让我点菜的时候,我被这里的饮食文化惊呆了。因为这里的饭店,菜单很厚,菜和主食的数量几乎一样多。而主食里,面食基本占据99%的篇幅。不仅如此,这些面食里多数我都不认识,有极少数的我连字儿都不认识。我大概翻了翻,挠着脑袋把菜单又还给了刘云的父亲,不好意思的说:“叔叔,还是您来点吧,我这里面的字儿还没认全呢,就别献丑了。”看我这么实在,叔叔开怀大笑的说:“好好好,小关真的是个实在人。”他点完了菜,并没有把菜单还给服务员而是拿着这菜单和我介绍起了山西的饮食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山西雨水不多,适合小麦的生长,因此千百年来山西形成了独特的面食文化。有人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而昭馀县就在晋中地区。传说中山西面食有上千种,就是有史料记载可查的也有280多种。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说起刀削面,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那部电视剧《寇老西》,其中一个厨师头顶一块面,双手飞刀,把面都削到了前面的锅里。八王爷赵德芳还问寇准,贴着脑瓜皮的那块儿谁吃,他洗头了吗?陈道明的赵德芳和葛优的寇准,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这发散性思维想到这里,随口问道:“叔叔,这里的刀削面是头顶一块儿面,双手飞刀吗?”叔叔一笑说:“这还真有可能,一会儿你可以去后厨看看。看来你还真的了解一些,不过我们山西面食的绝活多着呢!”

  一听见面食还有绝活,我就瞪大了眼睛,做起了非常虔诚的听众。叔叔一看我喜欢听,谈兴也来了。他给我介绍起了一些山西面食的绝活。比如,山西每逢集市为了招揽顾客,就会有一些面食表演。有踩着独轮车,头顶着面,双手飞刀的刀削面。还有五米开外放口锅,面点师手里托着竹筷子把面拨弹到锅里,百发百中,这叫剔尖面。总之,山西的面食不少,绝活也很多。可我听了半天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表演除了能吸引食客,算作一种饮食文化以外,就餐饮本身而言,很多环节都是瞎耽误功夫,对提高食品本身的味道和质量,没啥太大帮助,要是练的不好,搞不好还会造成浪费。刘云的父亲听我这么说,更是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想不到小关还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用你们东北话是不是叫净整这些没用的!”我也笑着答道:“可不是咋地!”这是我在山西去过的第一家饭店,后面由于我和刘云结婚,本地的饭店当然没少去。在这里我还是要说几句实话,说起山西的饭店水平,我真的是不敢恭维,真心还不如家里家常饭好吃。这可能与山西人善于经商控制成本有关,这里的饭店有着食材差,主材少,翘头多,菜量小,用油劣的特点。咱们就拿山西最典型的过油肉来举个例子,本来这种菜做出来应该是肉多菜少,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可是山西饭店里的过油肉,总体上没有几筷子,里面的肉更是少得可怜,蒜薹占很大比例也不舍得多放。再说炒菜用油,更是味道不佳。本来山西本地的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都是非常香的,可是饭店里吃起来让人感觉到油腻无比,我总感觉是地沟油。我有一位朋友,他自幼就在滨海市饮食行业工作。后来因为单位破产,自己下海打工,什么切墩颠勺无一不精,是个专业厨师。我们平时在一起聊天时,他就说过去过那么多饭店打工,唯有山西饭馆儿和老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一个字儿:“真抠!”您说这是一个字儿吗?我估计八成也是把我这位老朋友给气糊涂了。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我和刘云的家人在饭店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最后,给我上来的主食果然是刀削面。当我看到人家一家人都往碗里面倒醋的时候,我一边吃着碗里的刀削面,一边赞叹放那么多醋,这面还能吃吗?叔叔拿起来醋壶问我为什么不倒醋?我非常认真的对他说:“叔叔,我从小就不吃醋的,就连吃饺子都不蘸醋,总之我闻不惯这醋味。”我说的是实话,我这从小不吃醋的人自从爱上了山西人刘云,真的是做出了不少改变,至少我现在吃饺子可以蘸一点醋了。这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我小时别说吃醋,闻到醋味我就恶心。后来,我还特意问过大夫不爱吃醋是怎么回事?得到的答案有很多,有的说我脾胃不和,还有的说是不是消化体统有炎症,再有就是问我是不是味蕾受了损伤?可我仔细那么一想,这都不靠谱。我觉得我不爱吃醋,还是与性格和命运有关。谁让我天生就是个打酱油的呢?这酱油打了许多年,别说我自己心理平衡不平衡,反正看的人都不平衡了。这日子一长,我也想通了,打酱油也没有什么不好,大不了就是打遍天下所有的酱油,让别人都特么吃醋去呗!呵呵!每次说到吃醋,总能让我想到这句经典名言。咱们再说眼前,叔叔对我说:“你来山西吃饭,不吃醋可不行。这里的水土比较硬,不吃醋肠胃会出问题。”不能吧?别看我从小长在东北的鱼米之乡,也许是审美疲劳,我家那自古以来就给皇帝上供的大米,我却不怎么爱吃,独爱面食。我一天吃三顿面条,连着吃一周都没问题,从不吃醋,我想这山西也没啥大不了的。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说的一点不假。我没听刘云父亲的话,没吃醋。等我国庆这七天在山西吃了一周的面食,我的胃里真的是消化不动了,肚子里就像一坨子水泥,苦不堪言。

  后来我才知道,山西人喜欢吃醋那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山西面食闻名全国,山西人喜欢吃面食,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食醋对肠道有害菌类的增生繁殖具有换制、消毒和杀菌作用。第三,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大量烧煤使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到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您说说,当时我哪知道这么多去,我说那次山西之行后来总有头晕脑胀,消化不良的感觉呢?看来凡事没有绝对,总打酱油不吃醋,也不行!转过天来,我们在家休息了一天。在家里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在昭馀县城里溜达溜达,然后等着吃饭。喝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别看刘云的父亲酒量不大,可是刘云的舅舅们个个酒量惊人,哪一个水平都在我之上。刘云的母亲是当地的大户,虽说自家兄弟不多,可是堂兄弟这样的亲戚可是太多了。为了能陪好我喝酒,刘云的舅舅轮流来陪我。我这初次登门,谁也不能得罪,陪了大舅就不能不陪二舅,持续作战能力较差的我,只能硬着头皮喝着。

  按照刘云家的计划,我们第三天来到了他们本地的著名旅游景点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它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在我看来,乔家大院最能集中反应的就是山西五百年的晋商文化。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晋商的经营和管理有许多发明,许多模式是现代银行、股份制公司的雏形。提起商人,我在惊叹这些古代先贤的智慧之余,思维又开始发散了,这让我突然间想起了666厂的一个人...

  本周第一更到这里就结束了。最近这几回的故事都是我陪刘云回到她的家乡的见闻和经历。无论是对山西文化和历史崇敬,还是对餐饮业的不适,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任何诱导的意思。如果,我的故事还促进了山西的旅游业,也就不用给我颁发锦旗了。请您继续期待《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后面的故事。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