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宋 第五十七章 谈生意三
作者:兰江观鱼的小说      更新:2019-09-20

  对于沈敏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刘氏兄弟并没有等闲视之。在没有加入济民社之前,兄弟两人除了几个固定客户之外,便只能等行商上门收购丝绸、麻布。

  虽说衣食住行中,这衣服排在了第一位,因此丝绸、麻布只要制造出来,就不愁没有销路。而且因为大宋市面上钱荒的问题,丝绸、麻布有时还能充当钱币来使用,因此刘氏兄弟原本应该是高枕无忧的。

  只不过这样传统的交易方式还是存在着不少缺陷的,第一是不能及时变现,丝绸、麻布毕竟不是真正的钱币,真到了他们用钱的时候,不管是外面的客商还是本地的官府,都是要折价计算的,这就等于让刘氏兄弟的财产遭受了损失。

  第二就是,丝绸、麻布虽然有价值却不能成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还是有着原因的。除了不能对匹之下的单位进行分割外,长时间的大量储备也是非常耗用精力的。毕竟丝绸、麻布和金属相比,实在是太容易损坏了。

  自从他们加入了济民社之后,才发现原来生意还能这么做。在这个松散的商业联盟中,他们几乎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销售不出,还能以相当优惠的价钱获得各地的特产,特别是海外的各种宝货。

  如果说,他们过去的交易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话,那么在济民社内的交易周期就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现在一年通过贸易获得的收益,起码也是过去的二、三倍以上,已经快要和自家土地上的产出持平了。

  作为一名商人,一旦尝试过了快速赚钱的生意,就很难再回到那种细水长流的生意模式当中去了。刘氏兄弟已经很难想象,他们被踢出济民社之后,回到乡下庄子里漫无目的等待外地客商上门的日子。

  要知道在他们加入济民社之后,他们就已经脱离了这种传统生意的模式。不管是为济民社筹集货物,或是在当地分销济民社的货物,都已经让刘家开始朝着掌握湖州商业的巨商方向快速前进了,这不仅给刘家带来了大量财富,更是让他们在当地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自朝廷南渡之后,为了解决巨额的军费和供养大量的官员,除了加重对于农民的征税力度之外,便是对商业显得格外的关注。在地方上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已经可以发出不弱于士人的声音了。

  毕竟地方上的公人胥吏此时大多被视为一种徭役,是从地方纳税百姓中征发的。而这些人的家庭不是依附于当地的大地主,便是要依靠本地的大商人吃饭。大宋虽有官户和民户的区分,但却没有歧视商人和工匠的政策。士人的家族成员能够经商,商人的子弟也能进入仕途,鄱阳洪氏正是这样一个从商人家族转变为士人家族的典型代表。

  所以,在外地也许商人无法和士人相提并论。但是在本乡本土,身家豪富的大商人,权势是一点也不小于那些普通的士人家族的。刘家过去充其量也就是湖州乡下的普通大户,也就是在自家庄子里说一不二而已。

  可自从他们搭上了济民社的门路后,现在隐隐都能在湖州城里发出一些声音了。这样的财富和地位,自然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因此沈敏拿开除他们出社这件事相威胁,在不明所以的外人看来也许会不以为然,大宋民间如济民社这样的社团可谓多如牛毛,开除出社不过就是换一个社团的问题而已。

  但是对于刘氏兄弟来说,这个威胁却不能不严阵以待,毕竟不是每个社团都能给他们带来像济民社这样的利益的。老实说,刘氏兄弟现在宁可遇到一场天灾让田地产出受损,也是不愿意脱离济民社这个团体的。因为留在这个团体内,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因此刘氏兄弟用眼神交流了片刻之后,刘海山顿时态度软化了下来,向沈敏讨好的说道:“三郎这话说的,我们刘家加入济民社这么久了,对于社内的要求何曾拒绝过,怎么能够说我们不想继续合作下去了呢。我们只是有些担心,真要按照三郎说的那样,这一摊子会不会铺的太大了些,难道就不能来个循序渐进的法子吗?”

  沈敏看着他摊开双手,微笑着问道:“大刘员外,我是真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可担忧的。这桩生意里,你们只需要负责生产而已;销售市场这块我们保安社包了;资本上有什么短缺的话,银号自然会放贷于你们。

  大刘员外想必也知道,现在市面上的资金借贷,除了人情往来,五分月息是最规矩不过的了。就算是朝廷放贷的资金,也要月息2分。而我们银号对于内部成员的放贷,不过是月息一分五厘,这还不算公道吗?

  更何况,有着我们保安社发布的清单订购,社内商铺只要能够生产出我们需要的货物,就能够及时变为现钱,这世上还有比我们保安社更好的贸易对象吗?所以,你们究竟在担忧什么呢?”

  刘海山顿时语塞,坐在他下手的弟弟刘长发赶紧出声解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按照三郎说的计划去做的话,我刘家恐怕会成为湖州本地众多小纺织户的公敌啊。因为我们无限制的收购储备丝、麻原料,会让他们无工可开,夺了他们的衣食,这是以本伤人,坏了行规啊。”

  沈敏沉吟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回答刘长发的话,他对着身后的沈正礼小声说了几句,这位一直站在他身后的亲卫立刻转身走入了内堂,不一会便抱着一匹洁白的布匹走了出来。

  沈敏从他手中接过了布匹,然后对着刘氏兄弟展示问道:“两位刘员外应该认识,这是什么布吧?”

  刘氏兄弟顿时起身离了座位,上前细细看了一遍,方才谨慎的说道:“这应该是吉贝棉吧?”

  沈敏把棉布放在一边后说道:“这是两广出产的棉布,虽然大家也叫它做吉贝棉,但却不是用吉贝树的棉花所制成的,而是用一种草棉的棉花制成的。两位员外应该也见过这种草棉吧?”

  刘海山还在思考,刘长发却已经点头回道:“不错,这种草棉我是见过的,一些大户人家的花园里,拿它当做花卉培植。据说萧山、金华的一些农户有人也种植过,想要拿来替代丝、麻纺织成布匹,只是耗费人工太甚,不及种桑养蚕利润高,不及纺麻为布省工,故一直流行不起来。三郎拿它出来,是?”

  沈敏拍了拍桌上的棉布道:“我这个人做事一向是先定方向,后处理枝叶问题。这衣食住行中,衣服是人的第一需求,因此纺织业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两位员外从事纺织业这么久,想必也清楚的很,丝绸轻薄柔软,不管制作夏装还是冬装都是极好的衣料,但价值却太过高昂且容易损坏。而麻布廉价却只适合于夏装,用于冬天则并不容易保暖。南方天气暖和,特别是两广之地,有人一生都没看到过落雪的景象,故此两种衣料的缺陷并不十分明显。

  但越是往北去,这两种布料的缺陷就越是放大。特别是黄河以北的辽东、草原之民,大多选择穿用皮毛之属,虽不舒适但结实耐用啊。

  当然,也有一种布料在北方极受欢迎,就是这种吉贝棉布。棉布紧密细致,贴身舒适保暖,不管冬夏都可穿用。唯一的缺点就是昂贵,一匹需要4-10贯,差不多和丝绸等价。

  不过根据我的研究,这吉贝棉布实在不应该这么价值高昂。用草棉棉花纺织出的棉布,质量和木棉布几乎没什么差别,而这种草棉的亩产大约足够制造10-15匹棉布,这几乎是丝、麻亩产布匹的五倍之上。

  因此,棉布之贵,并不是贵在原料,而是贵在人工。在进一步研究之后,我发现这棉布纺织中最耗费人工的环节并不在纺织,而是在采摘和剔除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