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座小岛 第51章 捕捞(五更)
作者:向小园0的小说      更新:2019-08-20

  “放!”

  驾驶室里向小园对外面的孙涛说道。

  一声令下后,渔民开始将拖网缓缓放进海水中。

  同时向小园神色专注地盯着海水里的三文鱼群,这些鱼正不知疲倦的往前游走,甚至向小园在后面还看到了不少的鲨鱼,跟在后面不慌不忙地享受这顿每餐。

  向小园看到这些鲑鱼的肚子都圆滚滚的,估计是要到产殖地产卵。

  “这种鲑鱼一般体重都在3.5到5千克之间,最大的个体兴许能达到7.5千克。

  体内的鱼籽比鱼肉更加珍贵,其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亮,网路琥珀,7粒鱼籽就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营养。

  用它制成的鱼子酱盛到盘子里犹如红色的珍珠,闪闪发光,能引起人的食欲,身价极高。”

  李响对身旁的向小园继续道。

  没多久拖网的巨口缓缓展开,将鱼群中的鲑鱼慢慢揽入怀中。

  “收口!”向小园对李响道。

  没多久,拖网就被渔船缓缓拉起,看着明显费力的速度,大家知道这网估计捞到不少的大鱼。

  “是鲑鱼!”

  “是三文鱼啊。”

  “屁,这是帝王鲑!”

  “今晚可以吃生鱼片!”

  渔民们看到露出水面的鲑鱼,纷纷惊喜道。

  “吵吵什么,瞧瞧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子,不久几条鲑鱼么,给你们激动的一个个,赶紧收网,你们几个赶紧去生产间待命,一会儿鱼就下去了。”孙涛颇有威信的吩咐道。

  “好好处理这些鱼,都是肚子里带着货的,带几个手法熟练的老师傅,搞点鱼子酱来吃吃!”

  租赁的这条5百吨渔船,上面有简单的生产车间,可以对一些鱼种进行简单的加工。

  渔民们瞧着孙涛嘚瑟的样子,也没反对,各自笑嘻嘻的前往自己的岗位。

  很快拖网被拉上船来,渔民将这些鲑鱼送进传送带的进口处,很快这些鲑鱼就被运进船舱里,同时这里已经有十几名渔民和水手等候在这里,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分类,然后摆箱。

  渔业上这叫“理鱼”。

  理完鱼后,立即送速冻仓进行速冻,完成后又送进冷藏仓冷藏。

  最后渔船到岸,这些鱼还得进入加工场,进行解冻重新包装,我们通常在市场上买的,带精美包装的鱼虾等水产品都是后来加工的。

  除了这些外,还有几位渔民流出了一部分的鲑鱼,这些鲑鱼甚至还没有死亡。

  这几个渔民手法熟练的刨开鱼肚,将里面的鱼卵去了出来。

  做鱼子酱的手法很繁琐,里面相当多的程序是需要手工来进行完成的。

  “快点,快点,下面还有不少鲑鱼呢。”孙涛着急道:“那渔网不弄了,赶紧下新网,时间不等人。”

  鱼情的行动是瞬息万变的,满足捕捞的时机更是稍纵即逝,为此,渔船上面都是准备足够的渔网,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的进行捕捞。

  很快,新渔网在渔民的帮忙下,再次入了海水。

  向小园也是紧紧看着水里的鲑鱼,还好,上次的捕捞只是让鲑鱼稍微慌乱了会儿,很快它们又继续向前继续前行。

  对这群鲑鱼的捕捞一直持续了俩个多小时,总算是捕捞差不多了。

  通过天网探测器上的显示,这次捕捞了九千多条鲑鱼,四千多条跑掉了。

  对于这个情况,向小园也很无奈,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渔民们也没歇着,鱼群毕竟是活物,也懂得趋利避险。

  “算了,做人留一线,下次好见面!”向小园只好安慰自己道。

  要知道四千多条鲑鱼,可都是活脱脱的金钱啊。

  他悲伤的不能自己啊。

  这群鲑鱼产完卵后,向小园知道它们最终的归宿就是一命归西。

  下次和它们的缘分,兴许就是它们的后代了。

  鲑鱼的一生实在是太悲壮了,它们从太平洋逆流而上来。

  行进的过程一直是逆流而上,而且每行进一个阶段就有一个层梯式的“增高”。

  到一个“层梯”,就好比我们上台阶一样,需要迈步向上。

  而鲑鱼只能靠身体不停地跳跃,才可能达到下一层梯。

  有点像神话故事中的鲤鱼跃龙门一样!

  可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及三文鱼特别的产卵习惯,必须要到达这个长距离高海拔层梯的上游,才可以产卵。

  所以它们所跃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层的“台阶”,而是很漫长的回流之路。

  在这些台阶上面,会有许许多多捕猎者等待着它们,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即将冬眠的熊,它们需要补充足够的食物以保证冬眠需要的能量。

  这些熊会叼住因奋起跳起而露出水面的鱼儿,所以会有许许多多的三文鱼死于熊逐渐肥大起来的肚子里。

  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棒的纪录片,将这一画面拍摄了下来,画面里那些三文鱼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不少人。

  只有经历过层层难关后,三文鱼才可以抵达最上游的一个平静的湖面产卵。

  产卵后,三文鱼死亡,结束它的一生。

  可以说是生而卑微,死后伟大的鱼类。

  它们死后,会有一些鸟类,食用它们历经千山万水辛苦产下的卵,供给自己生存。

  而三文鱼死去后,它们的尸体会供许多动物食用。

  也有一些陆地动物会叼着三文鱼肉体,在森林内觅食。而食用后,陆地动物则会将剩下的残骸留在那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残骸慢慢腐烂在地里,成为大树的养分,帮助森林成长得更加茂盛。

  最终侥幸存活下来,孵出的小鱼苗将会重新回到海洋,重复着它们的使命。

  成长之后,它们将会沿着父辈们走过的路成群洄游。

  奇怪的是,它们总是能准确找到母亲产卵的地方,重复同样的悲壮。

  所以说,人类食用的每一条野生三文鱼都是经历大自然层层考验,最后侥幸活下来的。

  当然,不只是三文鱼了,还有其他鱼类。

  只有渔民才会深刻的认知到大海的馈赠是多么伟大,别看向小园现在大肆捕捞,其实就凭他一个人再怎么捕捞,也不会对大海生态链造成破坏。

  他才几条船啊,要知道在现实世界,禁海期过了,可是有浩浩荡荡几千条渔船前往大海进行捕捞。

  这才是真正让大海伤筋动骨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