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轶事 第二章 我的故乡 其六
作者:宝宝不负天的小说      更新:2020-04-18

  第二日天还没有亮,果儿正在院子里转圈呢,二丫便收拾好了和果儿告辞,今天她要去典宝所当值,要午饭过后才能回来带她和二丫出去逛逛。

  果儿心里猛地一惊,想到这不是上班吗?自己以前冬天上班的时候也是起早摸黑的出门,努力奋斗来着,心里不由得慌了起来,想着今天便要去把门面给找好了,还有大夫自己也得找好了,要不然药材回来了放哪里呢?自己想好的便只有药店的名字而已,好多事情得赶快着手了。便盘算着今天上午要做那些事,回到屋子便找了个本子记在本子上。

  吃过早饭,天色还早,还没有亮,果儿便拿纸笔,起草个招聘广告,这也不知道大明朝这招聘文书叫什么,招兵买马自己是不敢写出来的,以前广告经常会见到广纳贤才,自己就写个广求贤才吧,这样子姿态也可以放得低些。几经修改,果儿写了个招聘广告如下:

  广求贤才—康喜堂广招坐诊大夫及伙计

  康喜堂介绍:康喜堂乃是筹备中的一家集坐诊、出诊、健康知识讲座;抓药与煎药为一体的药房。本药房现广求贤才,望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为你的劳动提供丰厚的报酬,以及各种福利。

  其福利如下:

  壹、每逢元旦放假五天,发放过节奖金宝钞两贯;清明、端午、中秋以及重阳放假三天,发放过节奖金宝钞一贯。以上节日均报销车马费。如遇值班,假期顺延。做满一年以上,每年另外提供五天年假。另每个月逢五缝十为固定休息日。员工生辰当天放假一天,发生辰礼金宝钞一贯。

  贰、凡我康喜堂员工子女,不论私塾官学,学费一律由康喜堂承担。考上秀才者奖励纹银一百两。

  叁、凡我康喜堂员工家属(含夫妻双方直系亲属上三代下三代)在我康喜堂看病、抓药均免费。

  肆、凡我康喜堂员工婚嫁赢取放假七天,员工家属(含夫妻双方直系亲属上三代下三代)红白喜事放假七天。

  任职要求:

  大夫(三人,可自带徒弟一同应聘):

  壹、年龄:二十八岁至四十岁(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贰、经验:有独立坐诊三年及以上行医经验,任职履历必须有人证明。(会走访,伪造履历者永不录用。)

  叁、关心病患、忠于职守、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伙计(五人):

  壹、年龄:二十二至四十岁(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贰、经验:有同行业两年及以上工作相关经验,能辨识药材,懂得药材的保存及炮制,方便出差。任职履历必须有人证明。(会走访,伪造履历者永不录用。)

  叁、关心病患、忠于职守、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本药堂诚心招聘以上贤才,若有有意者,请联系本店唐氏。

  果儿写完了喜滋滋的拿给喜兰看,喜兰倒是没说什么,只是说等天亮了,买几张红纸回来,写好了贴在门上,这附近有文殊院,想必人也多,应该会有人看见。

  果儿听了喜兰的话,想到了个为药店做宣传的好主意,不过今天还得要准备,还不急,明日应该就能用得着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大亮,果儿和喜兰便要出门,自然他身后是一群人都要跟着:童斐将军以及他的两个手下清风、凌风,内监喜乐。因为要准备宣传资料,果儿特意请喜乐和清风人帮忙去买东西。

  其他的人都跟果儿去逛街,不过这逛街可以有任务的,出发之时,果儿就发给他们一人一只炭条笔,一张纸。这些人都是会写字的,这一点很好。

  历来寺庙附近都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就算二丫家不在这里,自己也会在寺庙附近找店铺的。

  果儿先是领着大家在文殊院四周逛了一圈,看了一下离文殊院大门最近这两条街有没有什么商铺出租,很遗憾,都没有。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口岸好的地方当然就有资金投资嘛。

  果儿只得又把范围扩大,一边走一边记。文殊院其他两条主街以及后面倒是还有不少空铺,也有一两家标着房屋出售的,果儿只是在外面看了看当街铺面的大小,也不曾进去。这几条街做金银首饰的较多,如果是租,想要在这里面选择还是有些困难,不过这可难不到果儿,果儿想自己搞了那么久的商业设计现在终于派上了一点用场,虽然现在这个属于前期调研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做的细致点,以后人气便不用担心了。如果是买,自己也得打听一下这基本的地价,算一下修房子要多少时间,花多少银子,虽说自己现在手里有些钱,但也不能乱花。

  于是便缤纷两路,按照果儿之前的安排,果儿与喜兰,童斐带着凌风一组,每条街上相同品类的商品的商铺抽取几家问下租金价格,大致收入,以及什么时节人最多,生意最好,晚上回去自己在画图标归纳总结。

  虽然大家都知道果儿是要开药铺,也知道是在选位置,但是这样选他们却是头一次见,不过听果儿一解释,又觉得是那么个道理。

  众人走访完了,已经是中午了,回去吃饭。这喜乐和清风已经回来了,果儿让大家好好休息一下,自己却又埋头准备宣传的资料。喜兰要果儿也休息一会儿,果儿正在兴头上,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二丫不久便从宫里回来了,果儿便又带大家出了门,这次是要计数。这次果儿准备周全,一人搬了一个条凳,还带了水和点心,果儿心想要是有暖宝宝或者烘手炉就好了,不过现在先将就了吧。最要紧的大明朝可没有什么计数器,原本只要按一下就作数的,只有老老实实的画“正”字,好在有炭笔条不用磨墨什么的了。来这条街的多少人,里面分住在这里的多少人,外来的多少人,买了东西的多少人,大约买的是什么,刚刚计数的时候大家还都有些不习惯,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