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汉 第三十章 路漫漫兮
作者:雁回还的小说      更新:2023-11-11

  读书好处都有啥?

  这将影响崔博怎么去宣传!

  正确辨认事物?不!普通平民阶层基本上想不到这一层!

  将来能有出息?差点意思…毕竟将来还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呢。

  就这么说,想让平民把孩子往学校送,那就必然要有吸引他们的地方。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是没毛病,但是平民普遍不懂,所以他们一直在田垄之间劳作!

  让孩子读书啊,这大概也只能算是获得饷钱的添头吧,甚至有人参军,反而不愿意让自己的直系亲属上学。

  粮本位的时代,农业生产是重要的,参军者都可以看成劳动生产力,一旦一个家庭少一个生产力…那他们就会想办法,获得更多的劳动力。

  比如…让小孩子早早地就下地干活。

  阶级的痼疾,思维的僵化哟…

  真正能打动普通百姓的是什么?

  是钱、是官、是田!

  那么…崔博就有了想法,就这么宣传——学生学习若干年后,将会下派到基层,从小吏诸如亭长、游徼、求盗、亭父、有秩、斗食什么的做起。

  然后,一步步择优升迁,这是不是就非常的让人有盼头了呢?

  大汉有十三州,一百余郡国,县更是海了去了,其下的乡、亭什么的,那更是多如牛毛,放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又如何?

  崔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以往虽然也有过此种事,但多发生在京师的太学,像这种州郡县一级的,还真没听说过…能被大规模下放到基层的。

  说做就做。

  这事儿无疑是要上报一下朝廷,以观朝廷的意思。

  毕竟还需要朝廷给学校拨钱呢!

  相信这件事的阻力不会太大,因为当即正是缺少兵员的时刻,这么一招,能加大力度征兵,恐怕对于朝廷来说,兴学校、教育才是添头吧!

  崔博意欲削弱私学,从而变成更为便利的公学。

  ……

  一封书信,写毕了,崔博一并交给了樊通,反正现在他还没有动身,就劳烦他一道送过去就行。

  除却兴教育、募兵员有些难度,其他也都不甚难,就是崔博不去劝,人家农民也知道耕地,但是怎么种,崔博却是要插上一脚。

  先前在井陉所施用的氾胜之法,宣传农家肥、区田,甚至利用大户遗留的田地,去搞一搞屯田也是未尝不可啊!

  虽然崔博没有行政权,但这些事还是可以申请,有回旋的余地。

  良好的策略,是富强的关键呐!

  兴渔盐也不必说,徐州部分沿海,有渔民捕鱼为生,也有海盐之利。

  但是问题就是崔博怎么将海盐,纳为官有。

  盐本就是官营,但徐州这么长的海岸线,那不能保证有没有与官吏互通一气的豪强,占据了海盐之利。

  崔博需要彻查之,疏通之。

  具体还需要试行才知道——严究私盐,让盐业成为官有,但让商人用钱来买销售权。

  但是价格还是要参考物价平准,不能恶意哄抬、降低盐价!

  这又是一条修远的长路啊…

  哎,罢了,上书说明吧,要不就交给朝廷去做去吧,真要是不行了,咱再接手。

  办工坊,崔博准备自己来,就和之前在雒阳的模式差不多,但是需要拿公家的钱,崔博也不可能全做赔本的买卖去…

  即便他再有钱!

  之前搞出了马鞍、镫,这回倒是可以考虑下改良船只?或者发明些后世才有的东西?

  这都是可以的。

  通商业的话,崔博需要找一个人,正是麋竺。

  崔博虽然也经商,但基本上就一个甩手掌柜,想管管、不想管自有人管的那种。

  商人也被称为四民,虽然地位低微吧,但是崔博知道,一个国家的富强,可是不能少了商业啊!

  想到这里,崔博就打算去麋竺府上去拜访拜访。

  麋竺似乎还是在野人士,并没有从政,崔博倒是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和麋竺合作一二。

  …

  “好了,樊君,真的没有了!保证是最后一封书信了!”崔博朝着樊通拱了拱手,然后离开了治所…

  ……

  冀州伪帝称制势与雒阳分庭抗礼,甚至取而代之的事情,早已传遍了汉土。

  各方也是风起云涌,对此事做出了不同的反馈。

  而汉庭,正在想着,怎么击败并州与司隶的伪军入侵。

  “看来还是没有给南匈奴打服啊!”曹操看着标注好了的舆图,幽幽叹道。

  舆图上面标注了形势,包括汉军、伪军、南匈奴的动作。

  坐在曹操对面的是刘备。

  他二人正在分析着眼前的形势。

  “嗨,多事之秋啊!”刘备同样感叹道。

  积年累弱,大汉已经被拖垮了,这是他们心里头都知道的,但谁也不明说。

  他们或多或少的,心里头还有希望,让大汉重振雄风。

  只是太难…

  曹操的鬓角已经显出了些许白发,而才不到而立之年的刘备,也多了几分老态。

  时间不等人呐!

  河内的林虑县已经失守,后到的支援才堪堪防住伪军的攻势。

  接下来可能是更加危困的事态——伪军越过林虑边境的大号山,投入到并州战场,夹击上党南部的县城。

  如此一来,并州的战线会更加吃紧。

  不过也有好消息,张飞军夺回了卤城,幽州的公孙瓒来援。

  但是公孙瓒的援兵,才千余人。

  “这个公孙伯圭!”刘备愤愤地拍了下桌子。

  若说了解,刘备对公孙瓒可谓是十分了解,曾经是同学,还有一个赵云曾是公孙瓒麾下的小将。

  赵云曾亲口言,公孙瓒拥兵过万,还多骑兵!

  嗨,派一千多士卒,埋汰人呐!

  但刘备仍不愿意将这如同兄弟一般的同学往坏了想…

  曹操的眉毛拧在了一起:“玄德,再寻他法吧!实在不行,就按王子师言,使各州郡英豪,起义兵攻之!”

  这主意是个解决方法的主意,但是…谁都不能保证,会不会从起兵的英豪中,出现第二董卓、牛辅、袁绍?

  “且再思之!”刘备揉了揉眉心,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让他的精神极度疲惫。

  “那好,操先告辞了!”说完曹操起身走了。

  怎么办…

  刘备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

  朝廷连兵都征不到多少了,这样下去…怕是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袁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