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汉 第十四章 后来呢?(大结局)
作者:雁回还的小说      更新:2023-11-11

  延平三年,冀州安平国。

  午后总是让人昏昏欲睡,吃了第二餐饭后的崔博去了卧房小眯了一会儿。

  昼寝什么的,他完全不在意的。

  睡到正酣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先生,该起床授课了…”

  “知道了。”

  崔博从床榻上爬起,用清水洗去一脸的癔症,拿上摆放在书案上的纸质书。

  “小诸葛啊,快点长大吧!”

  崔博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道。

  “长大了我让刘玄德封你当宰相!”

  诸葛亮涨红了脸,也不言谢,就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不该直呼天子名讳…”

  崔博愣住了…

  恍惚之间,三年过去了。

  三年前,刘协于百官面前让位给刘备,不顾百官相劝,三让三辞,最终刘备践极进大宝位,称至尊。

  “是啊,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玄德都成皇帝了…”

  崔博眼神飘忽到远方。

  “我与玄德相识于微末,当初他不过是个织席贩履兼职游侠儿的普通人,你可知为何我会与他结交么?”

  诸葛亮先是摇了摇头,又细细思索一番道:“先生有识人之才,天下皆知,虽许子将兄弟也不及,为天子荐韩、赵、夏侯、沮、荀、钟、郭、陈之辈,无不是世间良才,先生在天子微末之时,与之结交,世人皆称先生有识人之才。”

  朝堂上虽然没有崔博,但江湖上还有他的传说,不赖不赖。

  崔博笑着摸了摸诸葛亮的头。

  “识人之才?那你可知为何我如此看重你兄弟二人么?”

  诸葛亮愣了。

  是啊!

  这个问题他从来都没有想过。

  当时崔博任徐州刺史,一方大员,如何会对诸葛亮兄弟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感兴趣?甚至还亲自教授?

  诸葛亮垂下了头,说不知。

  “我同你说啊,在我来这个世界之前,所有人的命运都是固定的,但是命运总会和人开玩笑。”

  “先生你不是崇尚科学吗?又怎么会谈及命运?”

  诸葛亮听不太明白崔博的意思,但他对崔博说的命运很是费解。

  “是啊,我是我,世人是世人,因为我来了,所以大汉变了。”

  崔博的的语气充满着自信,十二三岁的诸葛亮仰头望去,他看见了在耀眼的光辉下,崔博那张狂妄的脸。

  说的话很狂,表情也狂,但诸葛亮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据世人传言,前任皇帝就是在崔博的谋划和逼迫之下,才让位于今上。而今上走到现在,也都有崔博的影子。

  就连这天下的制度、纸质书籍、印刷书、世界地图,也出自于崔博的手笔。

  诸葛亮心中感叹道:也许自己的先生…真的是天人下凡尘吧!

  “也罢,我一个人实在也寂寞,之前是知道的越多,背负的越多,现在不一样了,天下安定了,我隐居了,也自在了。”

  “寂寞?难道说师母她…”

  崔博大翻俩白眼,一手照着诸葛亮的脑门敲去。

  “小小年纪懂什么!我本来还想给你说道说道呢,你小子…”

  “嘿…先生且说先生且说,亮洗耳恭听!”

  挨了打的诸葛亮,不憋屈反而很高兴。

  他最是喜欢听关于崔博的故事,而听着崔博的意思,好像还没有跟别人说过…

  这可是第一手的消息!

  诸葛亮看向崔博的眼中带着热切。

  “给你讲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唤作大耳,皇室后裔,自幼怀大志,指着一棵大桑树说‘我将来一定要乘有这么大车盖的舆车’,大耳年幼丧父,家贫,与母亲织席贩履为生。”

  嗨…诸葛亮一听,老掉牙了都!

  这不就是今上的故事吗,敢叫今上大耳,恐怕也就崔博了。

  但是崔博没有要停的意思…

  “他遇到了两个猛将,互相倚靠,情同兄弟,又有大商见他不凡,愿意资助他,于是募集乡勇。

  后来黄巾起,他带着乡勇跟着校尉,讨伐黄巾,有功被封为县尉,因督邮轻慢他,他便给督邮绑了,怒抽了一顿鞭子,而后弃官走…”

  诸葛亮惊愕地发现…这个故事他还真没听过!

  但是他知道,崔博说的这个人就是刘备!

  “他在荆州待了几年,无所成就,常暗自喟叹泣涕髀肉复生而功业不建,直到他遇到一个智者,人生因此而改写。”

  崔博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诸葛亮连忙拽着他衣袖,眼巴巴地看着他。

  “那智者是谁人也?那人可成了一番功名么?”

  崔博讲的不甚好,也有很多他记不清了,但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听得入迷。

  崔博深深地望了一眼诸葛亮,揉了揉诸葛亮的头发说:别急。

  “那智者,乃是琅琊人,说来也巧,智者也是自幼丧父,后来随着叔父去了荆州。

  智者年虽少,口气却大的惊人,常自比管仲乐毅,旁人不以为意,只有智者的朋友相信智者真的有这才华。

  大耳的前半生仅获了些虚名,却无底盘士卒,随其辗转者仅二三,得人介绍,他找上隆中的草庐,第一次智者不在家,第二次智者不在家,第三次智者在家睡觉,大耳就在门口等着,一直等到智者睡醒…”

  诸葛亮听到这儿不禁皱起了眉头。

  “何等人物口吹大气?自比先贤却不得礼!怕是假智者!”

  崔博一听哈哈哈大笑。

  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的父亲去世早,但是这一世碰到崔博了,所以诸葛亮压根就不会往自己身上带入。

  “大耳三顾得见智者,诚恳求计策,智者感怀,与大耳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大耳听完,称‘我得孔明,如鱼得水’。”

  这一段内容,正是隆中对,崔博也没改,就直接说了原文。

  “看来这个智者也非是浪得虚名呀,确实则很有才能…只不过我很好奇,他未出世,又怎知天下事?”

  诸葛亮给崔博表演了一个绝活——我夸我自己!

  “刚才说到关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贼吓得都想迁都。

  关某性格倨傲,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大耳的小舅子、老同乡两人受到孙权蛊惑,背叛了关羽,待孙权麾下的吕某偷袭荆州时不战而降,关某为东吴袭杀,大耳常以泪洗面,忿孙权袭杀关某,同年,曹贼去世。

  次年,曹贼子逼汉天子禅位,大耳以为天子被害,在群臣的建议下,践极称帝,以智者为丞相,下属为臣。

  而大耳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御驾亲征东吴。”

  说到这戛然而止,崔博叹了口气。

  “后来呢?”

  “后来?我不愿说了。”

  “啊?先生…求求你了!”

  任何一个英雄人物,他所处的背景,都是悲剧的。

  再后来啊…太过悲情,崔博不想说也不愿说。

  “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说吧,那个大耳朵,就是玄德,随着大耳的两个人,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而那个智者…叫诸葛亮…”

  好了,故事到这里就说完了,崔博拿好书,在诸葛亮震惊的表情下,大步地往县学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