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学神有系统 第291章 惊动了各路神仙
作者:一碗酸梅汤的小说      更新:2021-05-18

  视频明显经过了一番精心的剪辑。

  整个画面被分成了两个子窗口。

  其中一个是高德本人,另一个小窗口里,则是一个面目有些模糊的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了技术处理。

  不得不说,高德还是很注重保护别人隐私的,并没有将江寒的影像,原封不动地传播出去。

  在图像之外,博泽还发现了翻译的存在,这样他对双方的交流过程,就完全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了。

  视频一开始,江寒就开始介绍坏苹果。

  关于加解密方面的技术,博泽并没有太多研究,也没有很大的兴趣,只能算听个热闹。

  但随着江寒开始介绍“感知机”,博泽顿时认真起来。

  很快他就确定了,江寒所说的论文,就是自己审核过的那一篇。

  让他惊讶的是,作者竟然还是个高中生,这是他此前万万想不到的。

  本来还以为,能写出那种水平论文的人,至少也该是本科后期的说……

  “松江一中,JiangHan?”

  博泽重复着从视频对话中提取出来的信息,不禁有点感叹。

  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令人惊讶,尤其还是出自那个遥远的东方古国!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足够年轻,又没在大学里,接受过正统学术的“培养”……

  他的思想才会如此活跃,如此的自由奔放,而不受任何禁锢?

  很快,江寒就介绍到了“多层感知机”,随后又提到了带隐藏层的多层神经网络。

  “竟然还可以这样做?”博泽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喃喃自语。

  如果这个年轻人所勾画的图景,并非虚张声势,又或主观臆断的话……

  那么……在机器学习的学术领域里,没准真的要“狼来了”!

  当然,这也是好事。

  毕竟只有在良性的学术竞争中,一门学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站在博泽这个高度,所看重的已经不再只是个人的得失了,而是更高层面的某些东西……

  博泽越听越认真,脑海里不时掀起阵阵风暴。

  一方面,他被江寒的话,激发出了许多灵感。

  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那几乎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同时也深深地,为江寒的别辟蹊径和思想的深刻程度,而赞叹不已。

  视频终于播放完毕,博泽陷入了沉思。

  良久后,博泽深深地吐了口长气。

  好吧,只靠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和潜力,也许还看得不够透彻。

  所以……

  不如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讨论一下?

  博泽很快就将视频压缩了一下,分享到了一个MSN群里。

  群成员都来自博泽的学术圈子,在当今世界的机器学习领域里,也可以算是最顶尖的一批人了。

  视频开始上传后,博泽就去忙碌别的事情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他才回来看了一眼。

  结果不出所料,群里已经变得十分热闹,许多一向惯于潜水的人,今天居然全都冒了出来。

  “那个JiangHan到底何许人也?有人认识吗?”

  “我在《AMC》上,找到了他发表的那篇论文,写得还相当不错。”

  “我打听了一下,《AIRes》接到过他的投稿,也已经确定了发表,但还没有正式登刊。”

  “我也打听到了,他还在不少其他刊物上投过稿,尤其是关于多层感知机的,那两篇论文的确是存在的,只是还在走同行评议的程序。”

  “什么?已经进入同行评议阶段了吗?那么……审稿的是谁?”

  “这个就不清楚了……”

  很快有人回答:“其中一篇是我,我大上周就接到了邀请,一直没倒出时间去仔细看……”

  过了一会儿。

  另一个人说:“另一篇应该在我手里,我前天刚审完一篇关于多层感知机的论文,还没来得及写评语,本来还打算驳回的……”

  回答这条发言的,是满满一页的省略号。

  不过,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种技术的确具有相当的强度,且发展潜力巨大……

  那么,刚才发言的那名审稿人,自然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至少会更慎重一些,只要没有不可弥补的硬伤,让其通过了又如何?

  就算发现了一点小问题,只要无伤大雅,也是完全可以建议修改的嘛!

  话题逐渐转向另一个方向。

  “可惜只是个高中生,要不然我就给他发个Offer了。”

  “哈哈,高中生又怎么了?有志不在年高嘛。

  附带说一句,我已经让我的助手,替我发了个Offer过去了。”

  又一人:“不会吧?杜雷克斯,你的动作倒是真够快的,我还想着明天上班再发offer的说。”

  最开始提到这个话题的人:“算你们狠,那我也不能落后了,明天就把offer给他发过去!”

  “这小子的确是厉害,能搞出这种东西,比我那几个博士生都差不了多少了。”有人感叹。

  很快就有人表示无法苟同:“你少给自己的学生脸上贴金了,他们再怎么搞来搞去,还不是在我们几个提出的理论框架里兜兜转转、修修补补?”

  “就是的,这个叫JiangHan的华夏小朋友,提出的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可是一条全新的技术思路。”

  “最让人惊讶的,他似乎已经将那个什么人工神经网络,向前推进了不止一、两步!”

  “是啊,关于带隐藏层的多层网络,如果他提出的那个什么……

  哦,是叫万能逼近定理,如果这玩意真的可以成立,那这种技术的潜力,真能称得上无穷无尽了。”

  ……

  博泽翻了遍消息记录,发现有不少人@过自己,询问JiangHan的更多信息。

  他也没有逐一回复,直接加入了关于技术前景的讨论。

  不出所料,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未来,几乎所有人都十分看好。

  也有人提出了疑虑,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训练的难度上。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门技术再厉害,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江寒已经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只是那篇《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训练法》,此时还捏在某个期刊社的编辑手里。

  而此时的江寒,还不知道,在机器学习的江湖里,他的名字已经惊动了各路大神……

  ※※※

  第二天。

  江寒来到班级后,就照常开始看书。

  今天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弥补自己在信息学中,还存在着的少数薄弱环节。

  这样的地方其实已经不多了。

  这一点,从系统UI中就能看得出来。

  现在,江寒的学科等级列表中,数学和信息技术都已经升到了高级。

  其中,信息技术距离下一级,只剩下了不到一半的经验条。

  这说明他已经将该门学科,本科阶段该学的东西,基本完全学会了,研究生阶段的知识,也已经学完了相当一部分。

  其余的科目还是中级,但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将某个科目,提升到高级。

  而代价,只是耗费一些时间,潜心钻研几个星期罢了。

  第三节课,老宋再次来班级,把江寒找了出去。

  江寒来到门外。

  “走吧,校长又找咱们。”老宋招牌的慈和微笑。

  江寒:“……”

  昨天找,今天还找,这还让不让人上课了?

  好吧,沈大校长才不会闲得没事,天天围着一个学生打转。

  所以……估计是又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了。

  很快来到校长室。

  屋里有客人。

  一共三个。

  其中两个江寒完全没见过。

  但另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晚期”,江寒不但见过,而且印象很深。

  沈立兴见到江寒,立即给那三个人介绍了一下。

  “这位就是江寒同学,这位是他的班主任,宋谦宋老师。”

  跟着又对江寒和老宋说:“这位是华清的黄老师,这位是燕大的许老师,这一位是科大的张教授……”

  没错,最后这一位,正是上个周六,在CCF直播时,担任过复审员,声称看中了江寒,不许别人跟他抢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