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学神有系统 第468章 甲骨文识别系统
作者:一碗酸梅汤的小说      更新:2021-05-18

  

接下来几天,江寒电话不断,基本都是看到新闻的熟人打来的。

  有表示恭喜的,也有诉说感慨、表示震惊的,不一而足。

  江寒不胜其烦,但也乐在其中。

  不为别的,每天几百万的震惊点,实在是太香了啊。

  信息栏里,一行行长长的数字飞速滚动,就仿佛开了修改器一般。

  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震惊商城里就没几样东西是买不起的了。

  江寒最眼馋的那个“量子计算核心”设计图,也就指日可待了。

  转眼到了初八。

  江寒等一行九人,坐苏老爷子的私人飞机,回到了京城。

  三家人在机场依依惜别。

  这次海南之行,江寒和夏雨菲固然玩得十分开心,感情也更进了一步,几乎到了生死以之的地步。

  苏婉莹和靳雪雯也结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

  就连靳开颜、老江和易中海,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突飞猛进起来。

  东北爷们就这样,几顿大酒喝下来,就能烧黄纸、拜把子……

  江寒后天要出发去M国,参加量子计算方面的国际会议,就没跟夏雨菲一家回松江,而是再次去了靳雪雯家。

  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好好吃了顿饭。

  饭后,江寒又陪靳开颜聊了会天。

  靳雪雯在一边送茶送水,又切苹果又剥橘子,好似一只轻盈的小燕子,转来转去。

  差不多八点钟,江寒回了自己房间。

  刚进门,手机响了起来。

  一看来电显示,却是很久没联系过的陈博士。

  江寒微微一笑,接起电话。

  上次,他为了测试系统的功能,曾经与对方有过一桩关于论文署名权的交易。

  在验证了系统的功能,并且没发现什么漏洞后,江寒就取消了交易。

  实际上,他只是想看看系统够不够严谨,就算真发现了什么空子,他也未必会去钻。

  没那个必要。

  论文而已,又不是不会自己写。

  江寒不算特别高尚,但也不会轻易利欲熏心。

  除非情况特殊,否则,污点当然是能不留就不留。

  交易虽然没完成,但他也没把钱要回来。

  陈博士对甲骨的热爱,以及不计代价收购甲骨并带回国内,这些多少让江寒有点感动。

  所以,区区几十万,就当支持对方的义举了。

  后来对方有发照片过来。

  本以为价格不算贵,品相应该比较一般,但让他意外的是,那批甲骨的成色居然还不错。

  “江先生,还记得我吗?”对面传来陈博士的声音。

  “陈博士,怎么可能不记得?”江寒呵呵一笑。

  “过年好。”

  “过年好。”

  ……

  寒暄了几句之后,陈博士就转入正题:“我想做个网站,又不知道该和谁交流,翻遍通讯录,也只找到了您一个,可能了解互联网行业……”

  江寒也没谦虚,让他有什么想问的,尽管直说。

  陈博士便将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下。

  他打算做个有关甲骨文的专题网站,主要是想给世界各地的甲骨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地方。

  站内开设一个论坛,藏家可以上传甲骨照片,分享各自的收藏,还可以互相评分、辨识文字、交流心得……

  作为网站的运营者,陈博士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那些照片,积累更多关于甲骨的资料。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陈博士的构思不算复杂,设计方案也中规中矩。

  不过,甲骨收藏本就是小众爱好,存世量又少得可怜。

  网站架设起来后,能有多少访问量,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陈博士说完自己的构思,有些腼腆地说:“现在只是个初步的想法,还不知道可不可行……”

  江寒琢磨了一下,赞许道:“构思相当不错,细节上还需要推敲一下。”

  想法得到肯定,陈博士不由得松了口气,跟着便请江寒详细说说,到底哪里还有问题。

  江寒洒然一笑:“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先听听看。”

  “但说无妨。”陈博士十分期待。

  江寒沉吟了一下:“比如,你想让大家上传自己的藏品照片,想法很好,但如果没有什么奖励的话,只怕很多人兴趣不会很高吧?”

  “您说的没错!”陈博士表示赞同。

  跟着又解释了几句:“其实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试试看,收集到多少算多少,有就比没有强……”

  “那为什么不设计个奖励方案呢?”江寒问。

  陈博士有点赧然:“我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更合适的地方。”

  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他就是缺钱……

  江寒无语一秒:“其实,想激发大家展示、分享的热情,倒也未必要花太多钱。”

  “哦?”陈博士顿时眼前一亮,“您有什么建议吗?”

  江寒呵呵一笑:“您听说过机器学习吧?咱们可以发开个小功能,让AI自动识别照片上的甲骨文,还可以让网友们对识别结果进行纠错,以换取一些代币之类的小奖励……”

  陈博士茅塞顿开:“妙啊!”

  这样一来,原本对上传图片没啥兴趣的人,只怕也会忍不住心动了。

  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是人类的本能,很快只是提供一张照片而已。

  举手之劳、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就只是个噱头。

  就算开发出来的AI,功能稍微弱一些,识别率稍微差一点,也没什么大关系。

  好玩最重要,实不实用的,反倒在其次。

  陈博士想到这里,当即决定采纳江寒的提议。

  只是,他虽然会做网站,也懂一点编程,但对机器学习还真不太了解。

  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以及知识体系。

  “手写文字识别”虽然只是个小功能,但开发难度可一点也不低。

  就算专业的软件公司,只怕也不一定做过此类工程。

  更别说价格方面,也很有可能让人无法承受……

  对于这些实际困难,陈博士并没有掩饰,而是选择了实话实说。

  江寒听了,微微一笑:“巧了,我对机器学习正好有点研究……要不,干脆我支援你一把,帮你实现这个功能?”

  陈博士十分惊喜:“真的吗?那可真的太感谢了!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太麻烦您了。”

  江寒呵呵一笑:“客气的话咱就不用说了,谁让我刚好认识你,而且对这个项目也有点兴趣呢?”

  接下来,两人商量了一些细节。

  考虑到陈博士的经济情况,江寒没提开发费用的事情,只当帮朋友忙了。

  陈博士却不肯就这么算了,那样显得太没心没肺了。

  千恩万谢之余,陈博士主动承诺:将来收集到的文本和照片,都会分享给江寒;网站将来产生的收益,两人也对半分。

  对于这种没有合同约束的口头承诺,江寒并没怎么当真。

  这样一个小众网站,浏览量肯定没法太期待,连广告只怕都接不到太多。

  能赚几个钱?

  陈博士却十分认真、诚恳,一再申明自己的态度。

  打完电话,江寒从行礼中找出笔记本电脑,充上电、开机。

  电脑很快启动完成。

  江寒开始编程。

  对他来说,开发“文字识别”这一类功能,可以说毫无难度。

  无论现代文字还是远古文字,只要有足够的可识别数据,就有“卷积人工神经网络CNN”的用武之地!

  CNN这种东西,江寒已经玩了好几次了,熟得很。

  不吹不黑,他在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可以说当世无双。

  网络构架也是现成的,稍微修改一下就能用。

  江寒将上次那个“手写文字识别”的源码找了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对CNN部分进行了一点调整和优化。

  最后,将优化好的CNN、陈博士提供的3g多甲骨照片、人工标签数据等等,一起上传到了大江地下的超算中。

  训练工程量不小,直到两天后,江寒出发去往M国前夕,才拿到了训练好的权重。

  江寒将CNN精简了一下,去掉训练相关的模块,重新编译了一下。

  然后将可执行文件与权重数据放到一起,制作成了傻瓜式安装包,给陈博士发了过去。

  陈博士试用后,感觉相当震撼。

  他早就听说过机器学习,知道那是一种很厉害的新技术。

  只是万万没想到,江寒的技术水平竟然如此高超,做出来的甲骨文识别程序,效果之神奇,准确率之高,令人有点难以置信。

  陈博士当即再次打电话给江寒,郑重表达了内心的感谢。

  三个月后,网站正式上线。

  功能友好、便利,更有AI识别的噱头加持,这个小网站很快风靡甲骨爱好者的小圈子。

  虽然是小众网站,但陈博士运营很用心,上线不到两年,便成了全世界甲骨爱好者心目中最权威、最有爱的站点。

  陈博士也从中受益匪浅,接触到了大量一手、二手资料,渐渐成为了甲骨领域里,全世界第一流的专家。

  据说,一度有公司打算收购这个网站,甚至给出了上亿的估值。

  但都被陈博士委婉地拒绝了。

  他也始终信守着自己的承诺,定期将收益的一半存入星空科技的账号。

  江寒后来用那些钱成立了个基金,专门资助类似的冷门研究……

  这些都是后话。

  江寒发送完甲骨文识别系统,稍微收拾了一下,就驱车前往机场。

  张德昭来了。

  当天晚上,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团齐集京城某酒店。

  次日一早,一行七人坐上了前往M国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