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盘大唐 第233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者:重要嘉宾的小说      更新:2020-01-31

  第二日,江陵郡,长街。

  “咯咯,维哥哥,我要吃糖葫芦!”

  “好,买!”

  “我要吃糖人儿!”

  “没说的,全买!”

  “小舞,你天天吃糖,不腻吗?”

  “这是维哥哥买的,特别好吃,蝶姐姐,你要不要尝尝?”

  “好吧,我尝一个!”

  ......

  第三日,荆州紫荆山。

  “咯咯,紫荆山真漂亮!”

  “小舞,以前我要你登山,你可不来的。”

  “蝶姐姐,我说过要等维哥哥一起来的。”

  “哈哈,原来小舞一直惦记着我,真乖!”

  ......

  “哎呀,维哥哥,山太高,我爬不动了。”

  “我背你!”

  “维哥哥真好!”

  “蝶姐姐,要不要坐到维哥哥的肩膀上来?”

  “不要,我拉着就好!”

  ......

  这几日,王维不理会旁事,整日里陪着易了容的小舞小蝶四处游玩,三人一起登山拜佛,深谷寻仙,踏春吟诗,临江高歌...好不快活!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不如怜取眼前人。

  过了数日,还是分别了,杜秋娘带着两人北上,依依惜别,不堪赘言。

  回到城里,薛刚前来汇报,使团即将开拔。

  前几日,他在游山玩水之时,驻宋使臣张九龄,宋国礼部员外郎吕夷简,来到了江陵城中。

  他只负责护卫使团周全,见了两人一面后,将一应差事交给了薛刚四人处理,他当起了甩手掌柜。

  使团开动前,张九龄前来拜访。

  “张兄别来无恙!”

  王维笑着施礼。

  “玄奘真是大忙人呐,我找了你两次,可都没见着啊!”

  张九龄回了一礼,言语间颇多埋怨。

  “哈哈,小弟近日忙于私事,怠慢了张兄,万望海涵!”王维施礼赔罪。

  “哈哈,无妨!”

  张九龄暗暗撇嘴,近几日城中都传遍了,这位诗绝可是个风流种子,出使宋国时,身边还跟着一位女扮男装的姑娘,才一到荆州,就找了两个美人,整日里游山玩水,自在逍遥,好不快活,哪里忙了?!

  坐下后,请了茶,王维问道:“不知张兄找小弟有何贵干?”

  “玄奘可知宋国有人想破坏和亲?”

  “不知,愿闻其详!”

  宋国朝廷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两派互不相让。

  议和派以太师文彦博为主,同平章事吕公著,司马光、欧阳修等温和文人,以及儒教诸位大宗师,都主张暂时议和,先内后外。

  主战派以参知政事范仲淹为主,枢密使韩琦,还有一众武修大将为辅,他们认为唐国西北吃紧,朝政动荡,内忧外患,此时正是攻唐的好时机,若是倾国而战,定能战而胜之。

  另外还有中间派,如他们持观望态度,这部分人最多。

  由于这种分歧,去年镇江关之战爆发,宋国出动的文王寥寥无几,因此才会才会遭遇败绩。若是宋国数十位文王一起出动,唐国沿江各州,大概已经落入了宋军手中。

  张九龄慢慢地讲述着宋国朝廷之事,宋国中文道一派独大,无论军政都控制到宋国文修手中,武道武官只能辅助文道大臣。

  不过宋国文道大臣分成了许多派,改革派、变法派、保守派、清流派、经世派,儒教、道教、外戚...

  各派系轮番上台,斗来斗去,阵营变幻莫测,一直也没斗出个名堂,大大地增加了内耗。

  由于文修势大,宋国皇帝年纪小,修为低,没多少心腹,没多大权利,常常还要忍受文臣的脸色,只能做个老好人...

  王维仔细听着,感觉宋国的制度有些像‘君主立宪制’,一切事情都由文道做主,皇帝只是个象征性的人物。

  “不知宋国皇帝持什么态度?”

  “宋帝尚未亲政,朝政之事多有太后刘氏做主,刘太后本来支持攻唐,可镇江关败了,又主张议和,因此才会有此次和亲之事。”

  听了张九龄的话,王维掐了掐指头,奇怪道:“从赵佶遇刺,到如今的赵祯,这才过了一百多年,为何宋国接连换了三位皇帝呢?”

  这里可是混元大陆,普通人都能活个七老八十,就像唐国皇帝都活了两百多岁,宋国皇帝为何如此短命呢?

  张九龄叹道:“宋国文道清明,以招揽诗囊为耻,宋国皇帝也是一样,若是招了诗囊,必遭弹劾,有人向皇帝献诗,则被称为谄臣。

  英宗皇帝无甚文才,年二十也才是个文士,于是他改修武道,一不小心伤了元气,后来辗转病床,英年早逝。

  神宗不喜欢文道,便跟随妖道林灵素修练气之道,后误食金丹,不久暴毙。”

  “除了高宗皇帝、徽宗皇帝,其余的继承者们,无论文道、武道、或者气道,皆不出彩。”

  王维暗暗感慨,宋国皇帝真憋屈啊,上有老娘管着,下有一群喷子,可怜兮兮的。

  “王兄,不知安定郡主将要嫁给何人?”

  “不知道!”

  张九龄面带难色地说道:“宋国朝廷一直在争吵着打败了仗该谁负责,死了那么多士兵是谁的责任,主和派责怪范仲淹几人不该相信公孙策的鬼话,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应该负责,主和派要求范仲淹、韩琦等人上书请辞;

  而主战派则声称,此战之失,责任全在于议和派。若是各位文王能及时赶到,宋军绝不会失败。范仲淹上书,众位文王不遵号令,贻误战机,应该治罪。”

  “两派吵了两个月,一直也吵出个结果,以至于将和亲之事耽搁了下来,如今尚无定论。”

  王维呵呵一笑,“吵吧吵吧!要不等他们吵出了结果,我们再过江?”

  “不可不可!和亲事大,耽误不得!”

  “张兄,以小弟愚见,我等应该继续拖下去。”

  王维解释道,如今宋国吵成了一团,就像是左手和右手互搏,打得不亦乐乎。

  俗话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唐国使团属于外人,第三者。

  等使团进了宋国,两只手必定会搁置争议,一致对外。

  使团若不想被人当成了靶子,最好在荆州滞留一段时间。

  “张兄,如今宋国尚未定下与郡主和亲之人,使团要是这么不明不白地过江,就像是赶着上门送人一样,丢了你我的面子不要紧,可大唐的颜面丢不得,郡主的颜面也丢不得。你我身为大唐使者,一举一动都事关国家颜面,应三思而后行。”

  “唔,玄奘之言有理!”

  张九龄摸着胡须沉默了片刻,说道:“怪不得吕郎中一直催促着使团入宋,原来是想用我等做靶子,调解宋廷纷争。哼,这个吕坦夫,本以为他是个诚人君子,没想到竟然如此奸诈。”

  “哈哈!”

  王维笑道:“君子可欺之以方,吕郎中用此法对付张兄,正说明张兄行为端正,有君子之风。要是对付我,他绝对不会用这一招。”

  “呃,哈哈哈!”

  两人说笑了片刻,一起去找使团正使贺知章,又叫上了颜真卿张说等人,商议了片刻之后,大家赞同了王维的提议,认为当前的形势,应该等下去。

  .....

  第二天,礼部侍郎贺知章喝了一斗美酒之后,突然晕倒了。

  外人不知,传说侍郎大人水土不服,突发了急症,具体什么时候能痊愈,郎中们也给不出个答案。

  宋国礼部员外郎吕夷简急得上蹿下跳,找张九龄,张九龄束手无策,找使团其他几人,颜真卿和吴道子游山玩水去了,张说去民间访问疾苦去了,怀素到卧佛寺参禅去了,杜甫拜见老师去了。

  王维呢?

  他正带着两个蒙面女子逛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