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围棋故事 第八百一十章、升降决战(26)
作者:麻烦大了的小说      更新:2020-12-16

  可能人们不下围棋,也没什么坏处;但是,下围棋基本上只有益处,不太会有害处。

  只不过,可能更多的,是对人们精神世界有益,而非对争名逐利有益;所以,经常会招致“玩物丧志”之讥。

  八九年开始,曹薰铉、李昌镐师徒的迅猛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地,高速占据了世界围棋制高点。

  而后,韩国围棋迅速强大起来,将日本、中国死死压制了十几年。

  前面说过了,所谓的围棋的养母日本,未必令近代围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发展;很可能,发展很小。

  然而,那三百年间,中国围棋受国家局势影响而逐渐衰退;所以,这样看来,围棋在日本得以发展,也是事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几何时,日本围棋雄踞世界围棋霸主位置三百多年;而今,堕落到只能与中国台湾争团体第三四名的地步;世界大赛经常一二轮游,仅仅略强于“凑数”的欧米选手。

  只不过十余年光景,三国演弈就已经沦为空谈。

  人们不禁要问,日本围棋怎么了?

  为什么如此衰落,怎样衰落到这种程度的呢?

  中韩围棋界的那些真正围棋人,不得不关注这问题,毕竟围棋还远没有在世界普及。

  棋迷只关注成绩就行,而三国围棋界管理高层,则必须考虑得更多。

  围棋想要长久兴旺发达,参与的成员国家肯定是越多越好,参与的群众基数越大越好。

  关于上面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答案一。

  日本围棋的没落就是人才的断档。

  而人才断档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合适这个时代了。

  日本围棋是怎么培养后备人才的?

  如果你去日本棋院官网上查看棋手资料,会发现每一位的简历上都有这样一项资料:『师匠』。每一位日本棋手,都有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师承关系。

  这个师匠,就是日本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类似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行会培养模式。

  一般,当某位棋手到了40多岁,棋力逐渐下降,无力再争取成绩,往往就会开始收徒。

  一般徒弟来源于个人偶然发现、朋友推荐、小棋手父母推荐等,如果师父觉得徒弟是个可造之材,在争得孩子父母同意之后,就会正式收徒。

  收徒之后,徒弟会离开父母,住到师父家里,一直到入段出师,学习、吃住、生活都跟师父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内弟子』制度。

  一般在此期间,师父不会收取任何生活费、学费,待徒弟出师后,会将一部分比赛收入孝敬给老师。

  这种情况下,师父除了教棋,也充当了半个父亲的角色。

  而目前中国的小棋手是怎么培养的?

  就是道场之中,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天10几个小时全部放在棋上。

  在当前的社会中,日本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那缺点简直是太多了。

  我们随便比较下:

  第一,师父自己也要比赛,也要生活,也要应酬,每天能拿出多少精力来教徒弟?

  第二,例如围棋基本功的死活训练,目前网上有流出的聂道编纂的『死活大集』、『诘棋总动员』,几乎囊括了到目前为止所有人类创造的死活题。

  中国的冲段道场里,每天有专门的死活老师,收集、整理适合每个人的题目若干道,一般在午饭前专门进行死活基本功训练。

  日本小棋手,师父还有这功夫专门给你去每天找题?

  自己去买书自己做吧。

  第三,中国的道场里,专门的讲布局、定式的老师,今天上午的世界大赛中出现某个新变化,下午老师就和同仁、专业棋手进行拆解,然后讲给学生,晚上学生们就上网开始热火朝天的实战了。

  日本的老师怎么可能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反映在比赛中,就是中国小棋手对最新变化了如指掌,日本棋手经常中刀。

  第四,实战经验,围棋这种东西,最重要的提高方式就是实战。

  中国冲段少年,基本每天两盘和同水平棋手的升降循环赛,每天晚上大量网棋(一般入段前都是5000盘以上的量),然后还有无数的交流赛、业余赛、少年赛......

  日本的小棋手,除了和师父下,剩下就是每周一次去棋院和院生的比赛。

  这样的实战经验差距,怎么比?

  中国的年轻棋手都是成千上万盘实战磨练出来的,日本棋手在棋上的普遍表现就是“不熟练”。

  实际上,目前中日棋界的巨大差距,就是日本棋界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培养方式,完全竞争不过中国的专业化、集团化、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

  其实日本棋界有点悲哀,因为这种培养方式在日本算是个常态。

  大部分艺术、手工艺界都是这种方式,像书法,做陶瓷器的,甚至做水壶的,做棋盘的,捏寿司的,抻拉面的,都是这种『师徒相授』;人家不仅活的很滋润,而且让无数中国文青顶礼膜拜:这才是『匠人』、『情怀』、『工匠精神』啊!

  要命就要命在,围棋是个能他妈分出胜负的项目,情怀、文化传承得再好(这方面日本遥遥领先),赢不了,什么都是瞎扯淡。

  像书法,寿司,铁器瓷器,反正都是主观审美,好不好全凭一张嘴。

  围棋简直要命,数出来多少目就是多少目啊。

  更要命的还有,你要是只有日本人玩也好,比如将棋,活的也挺滋润;围棋还有中国和韩国在玩!

  一比较,完蛋了,惨不忍睹,自己都看不下去、抬不起头。

  其实这有点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比较,大家肯定都觉得前者更美好——只要没有那个冰冷客观改不了的『分数』存在。

  话说回来,日本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还有那么一丁点的优势吗?

  绞尽脑汁,要硬说也有一点,这种方式在极端的机缘巧合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徒弟的特点,造就稀世的大天才;比如,韩国棋界最后一个内弟子——李昌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