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围棋故事 第八百三十章、十一长假(11)
作者:麻烦大了的小说      更新:2020-12-16

  一共十三个科目,他第一次报考了四科;买了教材,刻苦学习。

  刚上班时,精力充沛,而且也还没谈恋爱,加上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局里为了鼓励大家踊跃参加,就设下“重奖”,凡首次参加考试就通过的都奖励,每通过一科就奖励五十元。

  这一下,把好多年轻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要知道,当时大家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元啊。

  他的同学是大吕,第一次考试很“勇猛”,报考四科就通过了四科,一下子获得了二百元奖金,还得到全局通告表扬。

  他很高兴,当即在单位请客喝酒。

  过后还跟他显摆,李铁如很是羡慕;二百元奖金,比他俩月工资还略多呢。

  大吕当时盘算着,这样考的话,用不到二年,就能全部通过十三科考试科目,拿到毕业证书;这大学上得很简单吗。

  可惜,后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第二次报考四科,一科也没能通过。

  不仅他这样,其他人与他几乎一样,大面积都不能通过考试。

  为此,税务局紧急补充提出“激励”机制;有奖有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

  简单说就是,每一次考试通不过,最少也要扣三十元!

  大吕惨了,一下子被扣了一百二十元。

  痛定思痛,他考虑来考虑去,决定下一次只报考一科!

  李铁如对他被扣的事不很了解,并没有追问。

  主要是,丢脸的事,大吕他哪会主动提起来呢?

  过了三四年,偶然间想起来,问了一声;你那自学考试进修,是不是早就毕业了?

  大吕脸顿时垮下来了,泄气地回答说,过了四科。

  李铁如不解,这么长时间才过了四科,一共多少科,还剩几科啊?

  大吕回答,一共十三科,还剩九科。

  “啥?”李铁如对数字比较敏感,当即追问:

  “你不是说,第一次就通过了四科吗?怎么能还有九科呢?”

  他还以为,后来又增加学习科目了呢。

  大吕慢吞吞地说:

  “是啊,第一次就通过了四科;然后,就一科也没有过。开始过了四科,现在还是那样。”

  “啊?”李铁如吃惊地张大嘴巴,不知道说什么了。

  “你是不是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大吕反问。

  李铁如点点头。

  “这个我自己开始也不明白,后来问问其他人就明白了。”

  大吕回忆着,总结着,

  “大家都是第一年还能好好学,很多人像我一样,一开始都过了三四科。后来干什么去了?都是整天喝酒、打麻将,书不能说没看过,可都是只偶尔看看武侠小说;谁还有时间学习呀?”

  “每学期都买一堆教材,几年下来,书钱都有千八百了;我现在那堆书,大部分都是崭新的;一点点黑印都没有。可是,如果不送给别人,也是一点点用途都没有。哎......”

  “那你现在还学不学,总不能半途而废了吧?”李铁如关心地问。

  大吕摇摇头,没回答。

  其实他自己明白,不仅是他,他们绝大多数同伴,都是会放弃的,甚至早已经放弃自己努力这不切实际的想法了。

  很快就流行函授这种进修方式了,人们纷纷改换门庭,把“阵地”转移到这方面去了。

  这所谓函授进修,与成人自学考试本来没什么关联;它唯一的好处,表面是能够提供专门讲授机会。

  其实,基本上是划重点,让人们更容易考过去一些。

  后来,更是监督不严格,通过率大大提升。

  正经八百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这个问题或者“人们到底有没有必要考大学”,在近些年,经常引起不小的争论。

  下面是一篇有意思的专门针对性的文章。

  1、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记得小时候在县城上学,学校每次放月假,爷爷就去车站接我回家。

  那时家里离车站上远,需要骑着车子来回。

  一路上我们彼此相对无语,等到爷爷骑不动了,我们就这么一前一后推着车子走着,记得爷爷常常和我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日后要好生读书。”

  那时的我未解其意,只是默默记在心里,望着不远处稻田里的乡亲们弯腰割麦俯首插秧,我只是想着将来的自己一定不要做个农民。

  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考入了省城上大学,学了这个城市最热门也最富前景的工程造价行业。

  然而当我走进我的实习单位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年我吃过的苦,并没有让我现在做上“人上人”。

  工地的环境有多么糟糕自不必多说,晴天尘土飞扬骄阳似火,雨天泥泞不堪污水四溢,物质世界的贫瘠尚可以忍受。

  然而精神世界的荒芜会随着时间慢慢消磨你的梦想和纯真,在那种环境中你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着凭什么我要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吃着生活无端给我安排的苦?

  后来,我选择去到了深圳,在那里我终于找到自己热爱的新媒体行业,眼前陌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和欢愉。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风投、天使轮这些名词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越是不断地拓宽知识的边界面,越是觉得自己知识储备量的贫瘠与荒凉。

  也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积累过程中,我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被迅速地拉开,当我这几年再次回到生活的地方,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几年前,脑海里停留的信息和映像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他们宁愿选择待在月薪3k的收发室当保安,也瞧不上月薪过万的新兴行业;

  他们宁愿选择每月靠家里人给零花钱度日,也不愿选择自食其力谋一份工作;

  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