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围棋故事 第九百七十四章、十番争棋(1)
作者:麻烦大了的小说      更新:2020-12-16

  本来他还想,要不要加上什么赌注呢?

  想来想去,自己并没有把握将对方降低棋份,什么让二子之类的,根本就没信心;正经八百地进行十番棋对抗,他认为自己胜面要大一些。

  拿定了主意,睡觉才踏实了,对自己前面输掉了六盘棋,也就不那么纠结。

  很好笑吧,时过境迁看看这点事,是不是有点小孩斗气的感觉?

  实际上这就是角度问题,如果是业余低手看这些事,还就是高手们斗智斗勇呢。

  时值十一月份,李铁如再见到邢老师,略显紧张地提议对决十番棋。

  他的话还没说利索呢,邢老师就完全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很简单不是,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正经八百地较量较量,看一看到底是谁更厉害?

  实际,十番棋不是从吴清源开始的,只是吴清源的那些故事太引人入胜,人们才知道十番棋是怎样的赛制。

  邢老师立即打断李铁如的话,说道,行啊。十番棋没什么,不就是计数的十盘棋吗?

  李铁如还想补充说什么,邢老师再次抢话,肯定得重新算,前面的就当没有,你放心。

  李铁如听他这么说,确实大为放心了。

  这也是必然的,不然邢老师已经六比零领先,这十番棋还争个什么?

  所以说,邢老师也不是故意大方。

  然而,李铁如突然间兵临城下,他还是颇为慌乱的。

  表面没有变化,邢老师内心斗争极其剧烈。

  明摆着的,李铁如已经输了零比六,仍旧认为自己实力强!

  否则,提什么决战十番棋呢?

  他表面不说,心情却非常不好。

  他故作不在意,问道,什么时候下,现在吗?

  李铁如见他不再提及其他,也是正中下怀。

  他觉得,只要邢老师这样答应了就好。

  邢老师赢两盘棋就走,然后回去大肆宣扬,自然有人回来学舌。

  李铁如一样是表面不在乎,心里却十分恼火。

  想来想去找不出明确败因,他就觉得,这样下很吃亏。

  他之所以提议十番棋,主要就是希望能对对方施加一点心理压力。

  这样换个形式再斗,您赢个一局、两局,也未必就会最终获胜。

  如此,是不是就得消停一些?

  简单的心理战。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

  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

  中国人心理素质不佳,是具有普遍性的。

  奥运会各种比赛之中,中国运动员因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例子不少。

  当然了,外国运动员未必心理素质都那么好,可能是只比中国运动员好一些。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我们假定有这样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

  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

  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

  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

  为了消除这种空虚感,很多人选择了极端的举措来寻找压力或者说刺激,一部分人找到了,在工作、生活、友谊或者爱情之中。

  另一些人,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比如有一部分吸毒者,在最开始就是被空虚推上绝路的。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

  但总体的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谁没有过成功的喜悦,谁没有过失败的痛苦?

  正是成功的喜悦,加上失败的痛苦,构成了实实在在的人生。

  失败和挫折总是难免的,想得到的得不到,不想失去的却偏又失去,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经常难如人愿。

  当遭到失败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称之为挫折感。

  外在的挫折经验和内心的挫折情感体验,是导致心理压力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世界是复杂的,每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是因为无法拥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有的人是因为失去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还有的人是因为自己的需要受到外在因素的阻碍而无法实现。

  种种挫折都让我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挫折的形成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重要的生活事件(如考试失败、失业等等),用来约束我们行为的道德、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等等都能导致挫折感的形成。

  主观上,需求动机的冲突,个体心理素质以及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等都是挫折产生的影响因素。

  最重要的影响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是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包括对挫折的体验,不仅令依赖于某种客观的标准,而且更多的依赖于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准。

  任何远离这一欲求水准的活动,都可能产生成功或者失败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事实体现为,取得相同的成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考试得了80分,对于60分万岁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但是对于平时都是以90分为目标的人来说,则就属于失败,会产生挫折的体验。

  就好像巴西足球队,不取得冠军都是一种挫折,而中国队只要从亚洲出线就是巨大成功一样。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挫折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