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围棋故事 第一千零四十章、大力登顶(4)
作者:麻烦大了的小说      更新:2020-12-16

  第二盘棋王檄执黑先行,三次转换之后于276手中盘投子认负。

  在中国棋院一片唏嘘声中,李世石面无表情捧得三星杯,将中国棋迷的希望砸碎。

  “这盘棋王檄比第一盘下得好,正常发挥了,但也是不好不坏,李世石还是强,王檄下不过他”。

  今天下午,王汝南一直待在棋院关注着王檄的局势。

  看到最后结果,王老叹了口气:

  “感觉上王檄在决赛里还是有些紧张,李世石就不会紧张,毕竟拿了3个世界冠军了,再加上他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人家心里有底啊。王檄走前说没有包袱,但这是他第一次打世界大赛的决赛,紧张是难免的,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这是一个怪圈,我们打到决赛之后总是差一口气,所以说心理因素也要包含在实力里面,很难说占到百分之多少,但是分量不小。你的水平发挥不出来意味着什么?还不是实力不够?

  我们也试图给棋手设计些心理辅导课程,但是棋手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警惕性很高,很难把真心话说出来。

  比如说常昊的5个世界亚军,按概率讲,这是一个很难出现的事件,可事实就摆在这里。究竟是为什么,谁也说不清。”

  比赛结束不久,华学明从韩国打回电话:“王檄失利之后还是很平静,但是脸上汗水不少,至少比第一盘结束后多。”

  半决赛古力落马,决赛中王檄缴械———难道继李昌镐之后,李世石也要成为横在中国棋手面前的一座大山?

  从力战型棋手转型为稳定型棋手之后,今年8月以来,李世石对中国棋手已是8连胜,俞斌、周鹤洋、孔杰、曹大元、胡耀宇、王磊、古力和王檄,中国围棋界老中青三代人在李世石面前没有讨得丝毫便宜,而李世石今年只不过才21岁。

  围棋名宿陈祖德说起王檄的失利,也是感慨万千:

  “年轻人要加油啊。我们的年轻棋手已经在不断冲击围棋界的最高峰,但是从结果来看,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气可鼓而不可泄”,王汝南最后强调:

  “三星杯只是第一战,我们随后还有常昊的应氏杯和丰田杯,加上周鹤洋那边的春兰杯,这是3大决赛,另外俞斌的LG杯也还有希望。我们自己绝对不会失去信心。”

  2、王檄惨败给常昊拉响警报中国围棋又交一次惨重的学费

  王檄输了!

  不论0∶2的比分还是棋的内容,都应是完败。

  说实话,赛前我写文章也是对王檄充满期待的。

  但又说一句实话,对于王檄和眼前的这一次决赛,你还能用别的笔调来写吗?

  作为一个棋迷确实不忍心那样写。

  从当年聂卫平输给曹薰铉,到马晓春和常昊多次输给李昌镐、曹薰铉,我们对失败的感觉已经有些麻木,总想来点新鲜的,来点有活力的。

  因为是围棋,是我们中国人应该的强项,是一个那样高雅的项目,虽说它输得已经与中国足球处于同一个档次,我们还是不忍心像对待足球那样对待它。

  但毕竟是输了,中国围棋又交了一次惨重的“学费”。

  至少得总结一下,找出其中的教训来。

  不是明年还有机会进行“屡败”之后的“屡战”,就是眼下就还有常昊、周鹤洋与李世石、崔哲瀚、李昌镐的3场对决。

  原来也相信中国棋手输给韩国那么多,问题主要出在心理上,输的次数多了急于扳本,结果导致贸然出击,反而越输越多。

  这次决赛之后,不这么看了。

  就像学生的考试,平时的优秀学生跌跤的总是极少极少的,像眼下这样中国棋手都在决赛这个考场上跌跤,就不是跌跤了。

  ———还是实力不如人!

  平时就有题目做不出来,考试哪里会有信心,哪里能正常发挥?

  相信一个规律:只有平时学习学得深学得透,才有信心,才能正常发挥。

  这次决赛前媒体的相对高调,都来自我们的新一代国手之口。

  已经有人不仅将韩国年轻棋手不当一回事,就连李昌镐也不被当一回事了。

  而对王檄的信任或者来自重庆队的教练或者来自他的队友,说他如何心理素质好,如何用功,如何自信。

  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显得很盲目很苍白。

  整个决赛的两盘棋都没有多少机会。

  心理不如李世石,布局不如李世石,中盘计算不如李世石,因为两盘棋都不用收官,只不知官子如不如人。

  还是马晓春有体会:不与对手下棋,你是不知道他强在哪里的。

  他和常昊与李昌镐下得多,他们俩从来不在李昌镐面前说大话。

  相信这一次输了棋的王檄也知道李世石的厉害了,也会变得谦虚起来。

  谦虚也是成功之母。

  通过这次决赛,反倒是觉得李世石成熟了。

  成熟了的李世石会比过去更加强大,因此从现在起就为常昊操心上了。

  虽说他过去与李世石对阵胜多负少,但那只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

  李世石的棋一旦下疯,便是李昌镐都挡不住,看来他这次又“疯”了。

  当然说什么都是白说,提高自己水平才是硬道理,比口才,打心理战,都是无济于事的。

  常昊与李世石的第2届丰田杯决赛明年元月5日开始,留给常昊备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还是倾向于组织一个智囊团帮助他备战。

  虽说“冠军始终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在我们水平不到的情况下,借助集体智慧完成突破是必须的。

  中日擂台赛上,中国队在这方面有过成功的经验,现在又到了这种时候。

  一篇韩国方面的,两篇我们中国方面的,三篇报道算是还原当时中国围棋的“旧面貌”;差不多几乎可以用“惶惶不可终日”这句话来形容。

  1989年,老聂败给曹薰铉,是对中国围棋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那绝非他个人的简单一次失败。

  而后,终于盼到马晓春1995年成为当年无限风光的双冠王(那年只有两项世界大赛);好景不长,1996年,李昌镐就开始了对马晓春的残酷“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