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围棋故事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瀚明大厦(3)
作者:麻烦大了的小说      更新:2020-12-16

  他们俩本来没有矛盾,为什么彼此看不顺眼呢?

  其实起因还是挺简单的。

  小金子,他是后来的,“入伙”晚了十年以上。

  张文友完全是仗着自己“资格”老,才对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

  一个巴掌拍不响,若小金子不是那么恃才傲物,他们俩也不至于产生那样的纠纷。

  但老孙、小金子俩人都是这样,性子直,说话不会讲究方式,为人处世都很不擅长。

  久而久之,人们私下反而产生这样的看法,清华北大毕业又如何,不过如此。

  这看法本身,也需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不能说没道理,也不能说完全正确。

  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又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

  清华北大毕业生,单说承德市,若干年来总共也没有多少,数十位而已。

  这样的“出身”,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最起码,这些人学习方面能力是顶尖的。

  以李铁如参加高考那年代看,一中、二中应届生加起来,一共四百人左右,平均每届能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充其量一二人。

  77年以后,高考三十年有余,承德市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合计大约也就是三五十。

  三十年的应届毕业生总数应有接近一万。

  这样算,应是大约千分之四五的比率。

  若再考虑扩大到初中范围,有很多人未能继续上高中,那么万分之一也许都不足。

  按总人口数算更容易。

  承德市总人口不过三百多万,也就是十万分之一的比率。

  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优秀?

  像老孙,他是思想或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才沦落到如今这种窘境。

  实际上,以小金子的能力而言,比现在处境好得多一点也不难。

  即使是现在,小金子也是“人上人”的阶层。

  本来老孙同样属于那个阶层的。

  李亚峰、李铁如这样的普通专科生,哪怕努力至死,按理说也挤不进那个阶层。

  这就是输在了人生起跑线上的典型形式之一。

  而张文友、老姚这样的本科生,比李亚峰等要好一些,大约高半格;比小金子、老孙还是差一个大的档次。

  张文友有意无意地总是嘲笑小金子学习学傻了。

  而小金子对此偏偏总是很生气,干生气又不知道怎么去反驳。

  实际上,上学时学习成绩优异,那是青少年阶段最值得骄傲的事啊。

  学习成绩拔尖,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人生层次起步就很高。

  其他方面有所欠缺在所难免,也没什么大不了,慢慢想办法弥补呗。

  相反的,青少年上学时学习成绩惨不忍睹的话,想要堵上这个大窟窿,可难于上青天啊。

  小金子死活不愿意承认自己那些方面有欠缺,尤其是厌恶被称为“书呆子”。

  他总想能够证明,自己是全方位的强,无论任何方面都如此。

  说实话,这个想法确实是有点书呆子气。

  张文友笑话小金子书呆子,这其实也是挺有来历的,并非偶然更非“原创”。

  读书无用论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

  “文革“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宣称“知识越多越反动“。

  把学者、专家等许多知识分子诬为“反动学术权威“,把成绩优秀的学生诬为“走白专道路“;贬低知识,摧残知识分子。

  同时,废除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导致社会普遍轻视知识,不尊重知识分子,学生普遍不愿读书,形成读书无用的社会思潮。

  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贻误一代人才的培养,给国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读书:在当下社会是指当前教育体系下的上学,是上学的俗称。

  由于古代的教育主要还是读书明理。

  所以要对“读书无用论“有充分的认识还需与古代教育对照着来理解。

  读书无用论是某些人或群体在评价社会现象时,因为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自我难以理解或难以改变,而对读书(或教育、知识、学习)所持有的一系列否定态度和观点。

  读书有用无用关键在于了解“书“是指什么书“书“的作用是什么

  古代读书,“书“指古书,不但是古书,更是有限的历代传承的经典书籍,那些是人类智慧的传承。

  由此,也就不难知道读书到底是干什么的,即“书“的作用是什么。

  ——读书在于读能让人明理修身的书,书的作用也就是让人了解祖先传承下来的经典中记载的宇宙真相,亦或是真实有用的经验。

  读书的目的本不是在于身外的财、物之类。

  将读书的目的放于赚钱获名获利,自然也就不能彰显书的价值,相反地由于对财、名、利的迷恋,造成对书的迷信,以致最后乱读书、读死书,各种各样的书也就被编撰出来,岂不知这正是走上了与“学“的相反方向。

  所以书有没有用,在于书的内容,而不在于“书“这个概念,书的内容符合“书“本意那就会发挥作用,违背了就慢慢丧失作用。

  书的作用在于指导自身的修养,是帮助人弄清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大自然或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这基础上才可以做出自身最大的发挥,创造幸福。

  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假如不靠记载有这些文字的书传承,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提高自我的路径呢

  所以书是一种指导,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书就是一个工具,通过文字了解古人的智慧。所以读书就更应该多读有智慧的书,而不能只读有知识的书。

  然而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最古的主张者也许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仲由,即子路。

  他的那句“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提出了对学习的质疑。

  而近代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则源自于*****时期,认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读书不能创造财富,这一观点更发展成“读书越多越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