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上的庄园主 第二百八十章
作者:花折流苏的小说      更新:2023-09-24

  小郑在秦县长面前露了脸,张局长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关于寨子畜牧业发展的话题还要继续。

  “白洋,既然寨子里有优秀的畜牧品种,就更应该发展起来,你是大学生,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这如何养殖,买卖如何做,要比我们清楚。”秦县长听完汇报,严肃地说道。

  “秦县长,我们已经有了规划,但眼前的事情还是解决不了啊。”白洋点了点头,有些苦恼地说道。

  “养猪、养牛啊,咱们滇省也有不少优秀的地方品种,因为资金的原因,发展的一直不理想。”张局长在一旁提醒道。

  这是凑粪水?似乎有搞头啊。

  农牧、果蔬齐头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循环,这不正是白洋所想吗?

  “这似乎就解决了?”白洋错愕地看着秦县长。

  “怎么对张局长的主意不满意?”秦县长一脸严肃地看着白洋。

  “满意,张局长的思路很好。”白洋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农林牧副渔都是我们今后要发展的路子,因为牧业要投入的成本太高,并不是优先启动项目,没想到却是破题的关键。”

  “有什么困难吗?”秦县长表情有些内敛,关切地问道。

  “主要是资金问题,如果明年开始经营牧场,我们有充足的资金,现在有些捉襟见肘。”白洋苦笑着说道。

  “国家有那么多扶植政策,你对从银行贷款有什么顾虑吗?咱们县政府可以给你做担保。”秦县长眉头微皱,沉声问道。

  “刷…”

  低声交谈的各阶层领导们声音戛然而止,目光都看向白洋,空气都变得微妙起来。

  尤其是县里的几大商业银行的头头脑脑,看向白洋的目光都热切得狠,别看九宫连环寨才崛起几个月,每次交易的现金流都让人眼红,妥妥的优质客户。

  不然的话,又怎么会和白洋发生不愉快呢。

  “我不想有人对我们的发展政策指手画脚。”白洋说着看了眼几位大银行的领导。

  指手画脚?秦县长皱着眉头看向几大银行的行长。

  企业要发展需要资金,自然离不开银行的扶持,但总会有一些潜规则在里边。

  身为一县之长,秦县长也不好指责什么。

  几大银行行长面面相觑,没想到白洋这么直接,将存在阴暗面的潜规则抖落出来了。

  生气吗?怎么会呢,白洋乃至九宫连环寨每月巨额的现金流,去哪找去?

  只是,银行确实只负责关于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如果提出一些小建议的话,也应该没问题吧。

  半晌,行长们沉默了。

  羡慕有之、幸灾乐祸有之、嫉妒有之,表情如一,但眉眼里流露出来的眼神,让白洋看到了官场上的众生相。

  秦县长脸色阴郁,没想到自己手下这几个行长这时候还抱着劳什子的潜规则,准备捞上一把。

  怪不得人家白洋不敢贷款。

  “县长,我们银行可以放贷。”陈行长看着秦县长阴郁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赶紧站出来表明态度。

  秦县长脸色稍作缓和,隐晦地瞪了他一眼。

  “白洋,你看陈行长已经答应了。”秦县长温和地说道。

  “县长,我希望银行不会干涉我们的正常经营行为。”白洋的口吻和几个月前截然不同,微微地放开了个口子。

  陈行长赶紧表态道“:我们银行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只要企业在使用贷款的时候符合正常的商业操作,资金的流向没有任何的违规,我们是不会干涉企业的正常的经营的。否则,我们有权冻结资金。”

  “这笔钱我们只会用来基础设施建设,不会任意挪用。”白洋摇了摇头,如今寨子是日进斗金,如果不是计划提前,他才不会贷款。

  ……

  随着剪彩仪式的成功,九宫连环寨的似乎开启了加速键。

  酒店天天爆满,私人园林民宿也在加速进行中。

  从花都回来的小妹子们对工作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忱。不仅仅是酒店的服务工作,对民宿的培训也在加速进行。

  有蔡崇文和王远光两位大拿把控全局,事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令白洋没想到的是最受欢迎的不是坐落于澜沧江对岸的现代化酒店,反倒是一座座园林民宿。

  “大娘,您忙着呢。”白洋探头探脑地走进一家门楣上写有“五云居”的私家园林。

  没错,这就是大伯家的。

  这倒不是白洋假公济私,这是全体寨民的一致要求。大伯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九宫连环寨默默奉献,大家都看眼里。

  第一栋园林民宿自然从大伯家肇始。

  五云居坐落于半山凸起的玲珑矮丘之上,有潺潺流水,有玉珠飞漱的瀑布,飞檐斗拱层层叠叠,楼阁堆积。

  有环山石阶相连,山丘脚下是一汪瀑布、溪流汇聚的湖水,从山上阁楼俯瞰,清澈的湖水格外的洗涤心灵。

  据说一些在大城市抑郁的人,格外喜欢订大伯家的民宿。

  “你个死孩子,来就来呗,咋客气上了。”大娘拉着他的手低声嗔骂道。

  随即又心疼地说道“:你看看回家没几个月都黑了、瘦了。”

  “走,大娘给你做好吃的补补。”不由分说地就拉着白洋往庭院里走。

  路过的大伯黑着脸说道“:他瘦了,我看胖不少,你就宠着他吧,梯田上的水稻和小米都是新品种,眼见就要收割了,大家都等着他拿主意,他倒好,整天见不着人。”

  “你个死老头子,找不到不会打电话啊,谁和你似的就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小洋要为寨子上上下下操心。”大伯的一番话让白洋脸上一阵发烧,还没等解释,大娘就不干了,指着大伯就是一顿数落。

  “大娘,您别说大伯了,是我疏忽了。”白洋可不能看热闹,尤其对象又是长辈。

  “今年水稻种得都是珍贵的新品种,大伯拿不定主意也情理可原,我这就去和大伯一起去梯田看看。”白洋现在中间打着圆场。

  “你门还没进呢。”大娘拉着白洋的胳膊,有些不舍。“地里的活儿让他自己处理去。”

  “大娘,有时间我天天到您家吃饭,到时候您可别嫌我烦。”白洋笑着安慰道“:我这次也没打算长坐,就是想看看咱们这园林民宿建起来了,您住着习不习惯。”

  提起园林民宿,大娘来了精神,“这有啥习不习惯的,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城里人吃得少,也费不了多少粮食,从城里回来的丫头们说城里人需要啥私密啥的,我们是分开住的,打扫卫生酒店专门派人,除了一日三餐,我快闲出毛病了。”

  “对了,小洋,咱们酒店能不能培训一下我和你嫂子她们,咱们自己打扫就行,天天有人给打扫卫生,感觉怪怪的。”大娘说道最后皱起了眉头。

  白洋笑着摇了摇头,公司的管理只要运转正常,各种制度体系合理,他不会插手的。

  “大娘,哪能闲下来呀,您老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有客人住咱家是是好事,但您要学会笼络客人,我记得客人体验也是对园林民宿的制度之一。”

  “比如说吧,城里人喜欢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玩意儿,可就是有心无力,您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咱们寨子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做,您不展示一下?”白洋循循善诱地说道。

  “哎呀,对啊,进过城的娃子,脑袋就是好。”大娘一拍大腿,眼前一亮,风风火火地跑进院子,回头喊道“:晌午,回来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