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吏在大明 第四百三十四集 微服夜访
作者:智静的小说      更新:2020-02-11

  人散了一半,小舍陪师父,师叔客堂喝茶聊天。

  师父说:“我和你师叔还头一回来北京,你娘说北京建得好,都六十来岁的人了,不来玩就晚了。”

  “师父,师叔你们往后就在北京住吧,那儿也别去,在这陪着我娘一块享福。”

  师叔叹了口气:“不行啊,南京那帮弟子不和你拼命才怪。”

  “武馆生意还这么好吗?”

  师父摸了一下光头:“比永乐年好点,现在各地都有了行会日益多,南来北去,都会来雇佣我们。”

  “行会北京也有不少,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江右商、晋商,再次是粤商、闽商、关陕商、吴越商。已经发展到会馆、公所。组织也更为严密,订有行规、业规、帮规等制度,形成一种垄断势力。”

  师叔道:“这些南京差不多,可能人会多些,也可能不如南方。”

  “是啊,北京大部分都是中小商人,少数拥资数万、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大商人,这些商人贩卖各种农产品及手工业产品。”

  “现如今银代替了钞,钱,成为市场上主要的流通货币。这时朝野上下普遍用银,民间不仅大交易用银,而且小交易也都用碎银。所以这帮大佬出行,就怕路上被人劫财,虽然他们也有懂武的,但总是比不了我们武行的功夫。”师叔沾沾自喜道。

  小舍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徽”字:“这些行会,最属他们厉害,身后有皇亲贵族。”

  “晋商也厉害呀,都是盐商全是有权人控制的,我们江南的吴越商最次,全是刺绣绸缎商,被织造局那帮太监牢牢压迫着,月月路上说,这回逮到的姓裴的,就是硬摊派蟋蟀的数量,一只豆大的蟋蟀要十金,弄得人家家破人亡。”师父喊着月月。

  柳嫂进来答道:“少爷和少奶奶去亲家了。”

  小舍摇了摇头:“这小子,娶了老婆忘了娘,成天往丈母娘家跑。”

  师父小声道:“这孩子你得管着点,听他口气,想弃政从商,一路上和姓裴的谈着生意经。”

  小舍一拍桌子道:“他敢,如果他想走偏门斜道,我赶他出咱张家的门。”

  吃晚饭了,一家人挤在个大圆桌上,灯点的亮亮的,如意亲自做了个“腌笃鲜”,肥肥的五花肉加了些咸肉和春笋,满满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柳嫂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南方菜,勺着一碗汤:“这汤怎么这么好喝?”

  张王氏用调羹勺了一点喝着:“这是我们农村的家常菜,只有春笋上市了才有,媳妇做的稍微咸了点,要不更好吃。”

  如意道:“婆婆,这春笋我骑了马去买的,跑了好多市口才买到二只,咸肉也是今天买的,浸泡时间短了,所以没去掉咸味。”

  “已经不错了,时间仓促,娘,你嫌咸,汤里加点开水吧。”小舍怕如意不高兴,赶紧出来打圆场。

  张王氏说:“月月和我那孙媳妇怎么还没回来?我看王玉这小丫头是不是怕我这老太婆?”

  红瑶替张王氏倒了杯茶:“婆婆,已经差章伯去喊了,一会就到。”

  正说着,月月和王玉,丫鬟娟儿进屋了。加了四个人,坐着更挤了,章伯也不好意思坐上来,柳嫂也端着饭碗要下去,被师父拦住:“谁也别下,主仆同桌,这就是大张家的规矩。”

  张王氏咧开缺了牙的嘴,用筷子指着众人,呵呵道:“大家听见没有,咱们张家也曾穷过,我王白梅也当过佣人,我们张家就没有穷富差别,进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章伯拱了拱手:“太太,女主人,我最佩服你,这么好的家风,这么和和气气的一家人,我章某是老来福了。”

  一家人挤着一桌吃得热闹,大门外有人喊:“张詹事在家吗?”

  小舍听出是路公公的声音,急忙迎了出去:“路公公是稀客,正好来了家人,一起热闹一下吧?”

  路远用手捂着嘴,小声道:“皇上去杨士奇家,路过这,咱家多了句话,说这是张詹事的府上,皇上说,那正好,把他也叫上吧!”

  “皇上人呢?”

  “喏,在前面!”路公公指着街口,前面有慢悠悠的马蹄声。

  小舍急忙飞速换衣,提剑上马,和路公公追上了皇帝的马车。

  宣宗从轿内探出个头来,一双眼神在夜色中闪着光:“张爱卿,辛苦你了,原来住这要旧的房子,朕都没面子进去了。”

  小舍着实有点感动:“皇上,房子是破旧了些,是臣该死,明天请瓦匠刷一下,做个好看的门楼。”

  “不必了,朕看刘观的房子比你气派多了,如今刘观已死,明天朕叫人替你弄干净,你就搬过去吧。”

  小舍没想到这皇帝还管臣子的私事,急忙回言:“谢龙恩,不过,臣只是个言官,没什么功劳,这豪宅让有功之臣吧!”

  “放肆,你要朕下道圣旨吗?”

  “不敢,不敢,微臣知罪。”小舍急忙讨饶,嘴上吃了亏,实际占了个大大的便宜。

  杨士奇比他还惨,吃罢晚饭早早睡了,听得小舍敲门,低唤“杨大人快起,皇上架到。”急忙穿上朝服相迎。厅内一下来了不少随从,香气氤氲,不知所措,以为梦游,向皇宫的方向大拜不已。皇上暗中出来,笑着说道:“士奇,朕在此。”

  杨士奇急忙拱手迎接,并顿首道:“陛下怎么能以社稷宗庙之身而自轻?”

  宣宗又笑着答道:“朕只想和您商量些事情,所以晚上来拜访。”

  皇上喝退了下人,厅内只留下他和杨士奇,张小舍三人。

  宣宗道:“各方都要朕下诏,宽恤免灾减租税,两位爱卿有什么建议?”

  杨士奇请奏了: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

  小舍道:“此前下诏减官田租,但户部仍然征收如旧,苏松两地的重税。使百姓都逃离故乡,不敢回去。”

  宣宗摇了摇头:“那现在必须执行,不遵守者依法处理,朕再下道旨,让周忱和于谦替朕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