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 第13章 退让(12)
作者:正牧的小说      更新:2020-01-21

  “看你治理你的国家是远观,你辅佐朕治理大唐是近看——远观不如近看。”李世民道。

  “我倒是认为远观好过近看。”李华道。

  “李华,你就这么执着于裂土称王?”李世民问道。

  “我不否认我对开国承家的执着。”李华回答道。

  “之前,朕告诉你朕还没想好是否允许你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道。

  “之前,您是对我说您还没想好是否允许我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华道。

  “其实,在是否允许你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一事上,朕的态度是倾向于不允许你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道。

  “原来您的态度是倾向于不允许我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华道。

  “朕说出自己的态度后,你是不是很失望?”李世民问道。

  “此刻,我的内心反应不是失望,而是庆幸。”李华回答道。

  “庆幸!?”李世民问道,“你的内心反应真是庆幸?”

  “千真万确。”李华回答道。

  “这怎么可能。”李世民道。

  “只要您还没做出最终决定,我就还有机会——即便你现在的态度是倾向于不允许我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华道。

  “你要知道——一个人的态度影响一个人的决定。”李世民道。

  “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李华道。

  “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与其用悲观的心态面对某事,还不如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某事。”李华回答道。

  “李华,放弃裂土称王吧。”李世民道。

  “陛下,关于开国承家,我愿意再退让一步。”心思数转的李华开口道。

  “怎么退让?”李世民问道。

  “我可以放弃汉中。”李华回答道。

  “你真的愿意放弃汉中?”李世民问道。

  “我真的愿意放弃汉中。”李华回答道。

  “你知不知道汉中对巴蜀两地的意义?”李世民问道。

  “汉中是巴蜀两地的北大门。”李华回答道。

  “原来你知道汉中对巴蜀两地的意义。”李世民道。

  “陛下,您不仅可以保留汉中,还可以在汉中驻屯重兵。”李华道。

  “你不介意朕在汉中驻屯重兵?”李世民问道。

  “不介意。”李华回答道。

  “朕在汉中驻屯重兵意味朕可以随时发兵南下。”李世民道。

  “我不过是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五十年后,巴蜀两地会回归大唐。”李华道。

  “你这句话的意思是朕发兵南下得不偿失?”李世民问道。

  “鉴于巴蜀两地最终会回归大唐,您发兵南下确实是得不偿失之举。”李华回答道。

  “朕发兵南下可以早日收回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大战一起,生灵涂炭。”李华道,“陛下,得到一个完整的巴蜀远胜得到一个残破的巴蜀。”

  “李华,朕有一事不明。”李世民道。

  “什么事?”李华问道。

  “你据有巴蜀两地后,打算朝哪个方向开疆拓土?”李世民问道。

  “沿长江东出海外。”李华回答道。

  “也就是说,你打算向海外开疆拓土?”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海外可是蛮荒之地。”李世民道。

  “对我而言,蛮荒不算什么。”李华道。

  “假设你不在意蛮荒。”李世民问道,“以假设为背景,你何不向巴蜀之南开疆拓土?”

  “我记得我曾对皇后殿下说我不会放过巴蜀之南。”李华回答道。

  “你也曾对皇后说巴蜀之南不是你想要的地方。”李世民道。

  “巴蜀之南确实不是我想要的地方。”李华道。

  “海外就是你想要的地方?”李世民问道。

  “海外确实是我想要的地方。”李华回答道。

  “海外是蛮荒之地,巴蜀之南是不毛之地。”李世民道。

  “您说这话是想表达什么?”李华问道。

  “朕实是想不通你独爱海外的原因。”李世民回答道。

  “一山难容二虎。”李华道。

  听见李华的话,李世民怔了怔。

  一秒钟后。

  “在你眼中,向海外开疆拓土能有效避免‘一山难容二虎’的局面?”回过神来的李世民问道。

  “我是这么认为的。”李华回答道。

  “李华,朕越来越看不明白你了。”李世民道。

  “什么叫做‘您越来越看不明白我了’?”李华回答道。

  “你不在意海外的蛮荒,又明白‘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如此,你应该直接去海外建国才是。”李世民回答道。

  “我是汉人。”李华道。

  “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我直接去海外建国,最大的受益者会是海外蛮夷。”李华回答道,“陛下,我希望最大的受益者是汉人。”

  “你直接去海外建国怎么就是海外蛮夷受益最大?”李世民问道。

  “我来自昆仑山。”李华回答道。

  “你把话说清楚。”李世民道。

  “简单的说,我能给予我的国民福运。”李华道。

  “你怎么给予你的国民福运?”李世民问道。

  “我会把昆仑山的知识一点一点的传授给我的国民。”李华回答道。

  “教书育人?”李世民问道。

  “你这么理解,不算错。”李华回答道。

  “教书育人就是福运?”李世民问道。

  “知识改变命运!”李华回答道。

  “知识改变命运——李华,你的说法很新奇。”李世民道。

  “昆仑山的知识,万金难换其一。”李华道。

  “也许吧。”李世民有些不以为然的开口道。

  李世民的态度,李华看在眼里。

  “您对昆仑山的知识不以为然,我不意外。”李华道,“毕竟你不了解昆仑山的知识。”

  “李华,你刚才说你希望最大的受益者是汉人。”李世民道。

  “我刚才是这么说的。”李华道。

  “独爱海外的你是不是打算向海外迁移汉人?”李世民问道。

  “您猜对了——我就是想向海外迁移汉人。”李华回答道。

  “你打算向海外迁移多少汉人?”李世民问道。

  “您的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您。”李华回答道。

  “你不知道向海外迁移多少汉人?”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你想向海外迁移多少汉人?”李世民问道。

  “自然是多多益善。”李华回答道。

  “李华,即便你放弃据有汉中,朕的态度依旧是倾向于不允许你据有巴蜀两地五十年。”李世民道。

  “为什么?”李华问道。

  “因为朕不相信你会在五十年后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世民回答道。

  “我说了——您可以在汉中驻屯重兵。”李华道。

  “朕在汉中驻屯重兵并不能保证大唐在五十年后能兵不血刃的收回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我该如何才能让您相信我会在五十年后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华问道。

  “你若答应朕一件事,朕就愿意相信你会在五十年后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世民回答道。

  “什么事?”李华问道。

  “你建国后,由朕的儿子替你管理巴蜀两地。”李世民回答道。

  (李世民的回答是李世民经历一番深思熟虑后的收获。)

  “陛下,你就不怕您的儿子届时不肯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华问道。

  “朕还真不担心朕的儿子届时不肯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世民回答道。

  “没想到您这么信任您的儿子。”李华道。

  “说一句粗俗一点的话——肉烂在锅里。”李世民道。

  闻言,李华一滞。

  “确实。”李华道,“肉烂在锅里。”

  “所以,你不用操心朕的儿子届时不肯把巴蜀两地归还大唐。”李世民道。

  “陛下,我不可能允许您的儿子替我管理巴蜀两地。”李华道。

  “想必你清楚拒绝的后果。”想过李华会拒绝的李世民面色平静的提醒道。

  “我不允许您的儿子替我管理巴蜀两地不等于我拒绝了您。”李华道。

  “你不允许朕的儿子替你管理巴蜀两地等同于拒绝朕。”李世民道。

  “并非如此。”李华道。

  “朕不明白。”李世民道。

  “陛下,您提议由您的儿子替我管理巴蜀两地启发了我。”李华道。

  “启发!?”李世民问道,“朕的提议启发了你什么?”

  “您可以让皇嫡女替我管理巴蜀两地。”李华回答道。

  “你允许丽质替你管理巴蜀两地?”李世民问道。

  “是的。”李华回答道。

  “丽质不适合替你管理巴蜀两地。”稍作思索的李世民开口道。

  “皇嫡女也是您的子嗣。”李华道。

  “你打算迎娶丽质。”李世民道。

  “我迎娶皇嫡女不影响皇嫡女是您的女儿的事实。”李华道。

  “丽质嫁给你后,就是你家的人。”李世民道。

  “皇嫡女嫁给我后,还是会听您的话。”李华道,“毕竟您终归是她的父亲。”

  “李华,朕说了——丽质不适合替你管理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李华想了想,开口道:“陛下,您执意认为皇嫡女不适合替我管理巴蜀两地的原因无非是担心我和皇嫡女的夫妻关系影响皇嫡女听您的话。”

  “这样——我愿意继续退让。”

  “怎么退让?”李世民问道。

  “我可以放弃迎娶皇嫡女。”李华回答道。

  这一刻,李世民错愕。

  “你要放弃迎娶丽质?”李世民问道。

  “我是不得已放弃迎娶皇嫡女。”李华回答道。

  “好一个不得已。”李世民面色不虞的开口道。

  “陛下,我是真的想迎娶皇嫡女。”李华道。

  “在你说出你可以放弃迎娶丽质前,朕以为你是真心想迎娶丽质。”李世民道,“此刻,朕不相信你是真心想迎娶丽质。”

  “对我而言,迎娶皇嫡女有利无弊。”李华道,“所以,我确实是真的想迎娶皇嫡女。”

  “你说的这句话,朕很不满意。”李世民道,“李华,朕相信你知道朕为何很不满意你说的这句话。”

  “我知道。”李华道。

  李世民先深深的看了一眼李华,然后问道:“朕的女儿是朕的子嗣,朕的儿子也是朕的子嗣——你为什么只允许丽质替你管理巴蜀两地?”

  话落,想到什么的李世民补充道:“朕提出的问题的背景是假设你和丽质并非夫妻。”

  “我只允许皇嫡女替我管理巴蜀两地的原因是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满足。”李华回答道。

  “满足!?”李世民问道,“你的言外之意是朕的儿子不会满足于替你管理巴蜀两地?”

  “您的儿子有很大可能不满足于替我管理巴蜀两地。”李华回答道。

  “朕会嘱咐朕的儿子不要乱来——如果你同意朕的儿子替你管理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我是外人。”李华道。

  “你不相信朕会嘱咐朕的儿子不要乱来?”李世民问道。

  “我相信您会嘱咐您的儿子不要乱来。”李华回答道。

  “那么,你说‘你是外人’是何意?”李世民问道。

  “人这一辈子很长。”李华回答道。

  “你认为朕的嘱咐只能起一时之效?”李世民问道。

  “您认为您的嘱咐能让您的儿子奉行一辈子?”李华反问道。

  “朕的儿子会始终践行朕的嘱咐。”李世民回答道。

  听见李世民的话,李华微微一笑。

  笑完,李华开口道:“您的儿子乱来时,我相信您的选择只会是帮您的儿子对付我。”

  李华的态度让李世民眉头一皱。

  “按照你的逻辑,丽质也有可能不满足于替你管理巴蜀两地。”李世民道。

  “诚然,皇嫡女是有可能不满足于替我管理巴蜀两地。”李华道,“但是,皇嫡女不会乱来。”

  “丽质怎么就不会乱来?”李世民问道。

  “我能允许皇嫡女替我管理巴蜀两地不代表您能允许皇嫡女替您管理巴蜀两地。”李华回答道,“退一步,您能允许皇嫡女替您管理巴蜀两地不代表大唐的朝臣会允许皇嫡女替大唐管理巴蜀两地。”

  说到这里,李华顿了顿,继续道:“陛下,皇嫡女认识到大唐的朝臣终归不会允许她替大唐管理巴蜀两地后,乱来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