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三国 第八十二章 宗正之职
作者:彭家大虎的小说      更新:2020-01-17

  营帐内,戏志才静静的听完了刘和的诉说后,轻轻一笑。

  “校尉将有美人陪伴,乃是幸事。”

  刘和白了戏志才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我现在说的是回京任职之事。”

  戏志才似乎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回京是先行冠礼,而后定亲。至于所谓在洛阳任职之事,其实并不紧迫,完全可以随机应变。”

  刘和疑惑的问道:“如何随机应变?”

  戏志才解释道:“校尉此次一战破敌十万,功劳之大,理当封赏。但是校尉如此年少,该当封赏何职?按理说,以校尉显赫家世背景,以及宗室身份,只要天子愿意,封个将军都不算过。但若是去武职而转京城文官,反而会太过显眼另类,让那些在洛阳混了多年的老夫子们如何接受?”

  刘和听罢,眼前一亮,似乎抓到了重点。“那……”

  戏志才继续说道:“所以,根本就不需为此事着急。而且当今大汉朝虽然去年平定了太平道的叛乱,但是你可以看看,其他各地是否安宁。西有凉州羌人之祸,北有鲜卑寇边之难。冀州虽然刚定,但是中原各地,叛乱四起,就连河东郡府还是有零星叛乱。只要向朝廷提及愿领兵剿匪,自然有的是地方带军前往。”

  “文正此言……有理,非常有理。”

  戏志才哈哈一笑,调侃道:“所以,回洛阳重要的是先把美人揽入怀中。不过到时候你可得给我送份大礼。”

  刘和尴尬的笑了笑,随即反应了过来。“此事与你何干?”

  戏志才笑而不语。

  刘和也不追问,大手一挥。“我们明日便返回甘陵。”

  清晨,露水未散。

  一万三千余人的大军整装待发,刘和站立于前,看着军容肃穆的大军,心中感慨万千。这是自己第一次统领超过万人的军队,刘和相信随着自己的逐步成长,跟随自己的军队也一定会越来越壮大。

  因为军中人员分布混杂,有最早的一些西凉兵,也有冀州本地的郡国兵,甚至还有一些收编了的俘虏。所以刘和一路上都是缓缓而行,一边行军一边整军。再次将原来的部曲全部打散,通过比武,演练军阵再重新整合。徐荣、黄忠、程普、韩当、颜良、文丑都以军侯的身份各领一千五百人,刘和自己亲自统领剩余三千精锐悍卒,以及斥候营一千余人。

  大军行进了将近十天,才刚刚来到甘陵。

  刘和先行进入城内,拜见了父亲刘虞。

  刘虞面色憔悴,显得有些疲惫。见到刘和先简单的问候了两句便谈起冀州之事。“你这一战打的很好,捷报我已经帮你送去洛阳了。”

  “谢父亲,只是我虽已经是校尉了,但是手下那些人依旧还是军侯之职,这次大胜叛匪,他们冒雨奋勇杀敌,至少也应该做个军司马了。”

  刘虞点了点头。“这个事情应该不难,过些日子朝廷的封赏下来,自会计较。倒是你回洛阳之事,我听厚忠(尾敦字)跟我说你不愿意回京任职?”

  刘和斟酌了下言辞,又把自己的想法述说了一遍。

  刘虞听着直皱眉,有些不悦的说道:“你是不愿意干那些跑腿的事情,还是嫌弃属吏的官职太小?你还年轻,虽然立了些功劳,但是若想攀登高位,还要磨炼和经历。你不去做一做那些属吏的事情,将来怎么能够知道如何当一个主官,又该如何驾驭掾属?你这等心思非常不可取,有好高骛远之嫌。”

  刘和就怕父亲固执的让自己回京任职,赶紧解释道:“非是孩儿只想做主官,只是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军伍之事逐步熟悉掌握,希望能继续下去,在军阵之上再立功勋。之前孩儿也曾短时间的在尚书台做过从吏,哪儿敢小觑这些掾属功曹的事情。”

  刘虞瞥了刘和一眼,有些懒得多说。“行了,此事等回洛阳之后再说。估计过几日天子的圣旨就会到了,到时你与我一起返回。”

  刘和看到父亲似乎态度坚决,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不安。“那我这些部曲如何安置?”

  刘虞沉声道:“此乃朝廷军队,自然由朝廷决定。”

  刘和担心的就是此事,顿时有些急了。“这些人随我征战许久,出生入死,各个感情深厚。我之前听冀州刺史郭典说现在朝中考核封赏战功的成了宦官,那我这些部曲兵吏还能被公正对待么?或许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孩儿还能有所封赏。可是他们没有深厚的家世背景,朝中也没有为他们说话的师门长辈,他们能得到该有的封赏么?之前在中山国之时,就有一位叫刘备的县尉,说起来此人还是我们宗室一脉,去年平定太平道时立下大功,才得了个县尉之职,就因为家世早已衰败,如今被无故罢了县尉之职。父亲……”

  刘虞摆了摆手,看着身侧急切的刘和,轻轻叹了口气。“这些人我自会尽力举荐,他们所立的功劳我也会再向朝廷陈述。”

  “父亲……”

  刘虞挥挥手。“行了,此事我记下了。你早些收拾行囊,等圣旨下来,赶紧回洛阳。”

  刘和郁闷的转身离去,然后立即去找戏志才询问对策。

  听到刘和把事情说明之后,戏志才依旧一副坦然的模样。“之前不是对你说过了么?何必还如此忧心。守相也只说了让你回洛阳,难道已经告诉你去洛阳担任何职了么?等你回到洛阳后,立即想办法寻个借口出兵,守相到时也没办法。”

  “可是……”

  戏志才劝慰道:“现在未雨绸缪虽然对,但是过度担心反而没必要。我觉得此事简单的很,只要你行完冠礼,定了亲之后,立即向朝廷请调剿匪平叛,自然而然可以离开洛阳。”

  刘和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希望如此吧。”

  戏志才忍不住嗤笑一声。“我发现你在守相面前,不像个杀伐果断的领兵之人。”

  刘和无奈的摇摇头。“父母之命,为人子焉敢不从?”

  怀着郁闷的心情,刘和后面几日在军营内都有些心不在焉。

  五日后,圣旨抵达甘陵。

  刘虞因为安抚地方有功,带领甘陵国及周边几郡顺利完成春耕,特迁为九卿之一的宗正,接旨后即日返京。

  圣旨中也捎带提起了刘和,褒奖刘和平叛有功,特许回京举行冠礼。至于封赏一事,朝廷未定,后续拟定之后再发圣旨。

  刘和听到没有解除自己兵权的旨意,心中稍定。毕竟现在皇权之下,自己一个小小的校尉,根本不容违背。朝廷只要一句话,那自己还不是得乖乖的该去哪儿去哪儿,手下这些将士们被打散之后,再想重新聚拢,可就不一定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接完圣旨后,众人上前恭贺刘虞。宗正之职乃是九卿重臣了,掌管皇族及外戚勛贵相关事宜,掌握皇族家谱,厘定皇室血脉嫡庶,位高而清贵。联想到当前在洛阳病重的刘宽,这明显是让刘虞顶替他成为宗室势力的魁首人物。

  刘虞一一笑着回礼,然后摆了宴席,请众人赴宴同乐。

  刘和在期间言语不多,只是偶尔回应一下敬酒之人。

  因为刘虞生性简朴,宴席之中也没有舞乐,而且菜式简单。所以宴席持续的时间不长,大家彼此畅谈一阵之后,便都渐渐离去。

  次日,刘虞安顿了属下之后,与刘和一同出发。刘虞身边除了一直跟随着的掾吏齐周外,就是尾敦领着几十名家臣和家仆跟随。而刘和这边除了跟在身边的戏志才,再就是郑志领着的几名家臣,同时还领了一百亲卫随行,由黄忠带领。主要是之前答应黄忠让其子去洛阳看病,之前一直巡剿匪盗,也没腾出时间,索性这次就先让黄忠携子看病。

  出了甘陵地区后,刘和关切的询问道:“汉升,可派人回南阳接你儿子了么?”

  黄忠摇了摇头。“守相跟我说托人介绍了名医,而此人恰巧就在南阳,便让我直接返回南阳。若犬子有幸得治,还要感谢校尉和守相的救命之恩。”

  刘和摆了摆手。“你我之间就不必太过客气了,大家一起出生入死,生死袍泽之情,这点小事不必挂怀。”

  黄忠原本就性情内敛且不善言辞,被刘和这么一讲,只觉得这份情谊牢牢记住便可,以后有机会定要报答。

  一行人简装快行,没过几日便抵达了洛阳。因为刘虞的府院没那么大,所以先把其他人都安排到了驿馆之中。而刘虞跟刘和只是领着家臣和家仆一同回家。

  离家将近一年,再次见到母亲后,刘和赶忙大礼参拜。

  杨氏眼角含泪,仔细的打量了刘和一番。“个子又高了一些,还好!还好!没有瘦,倒是壮实了一些。”

  看着母亲柔和温暖的目光,刘和低着头愧疚的说道:“孩儿让阿娘担忧了,这些日子以来不在母亲身旁,也不知身体怎么样。”

  杨氏抹去眼角的泪水,拍了拍刘和的手臂。“没事!我没事,就是担心你,怕你打仗的时候受伤。”

  刘和笑着安慰道:“孩儿武技高强的很,而且身边护卫很多,不会受伤。”

  “那就好,那就好。”杨氏拉起刘和的手,一边吩咐仆役准备饭食,一边再次细细打量刘和。“没事就好,一路走来饿了吧!和你父亲先吃饭,吃饭。”

  看着母亲关怀的目光,开始略显老态的面容,一股温情几乎融化了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