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赚10000亿 第二百四十六章钱是王八蛋
作者:依山晚亭的小说      更新:2020-05-30

  易通地产股价暴跌,一周跌去了一半,跌势不可谓不凶猛。

  你妹,差不多接近崩盘的节奏。

  但是,苏一帆对此似乎并不在意,这家伙竟然有心思去北方电子集团视察。

  是淡定吗?

  或许吧,他觉着自己一方掌握足够的股份,不信对方能夺取易通地产控制权。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价涨涨跌跌都很正常嘛,没必要过于敏感。

  至于说所谓的面子,切,扯吧,面子很值钱吗?

  只要不涉及到钱,爱谁谁,跌多少都与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北方电子集团之所以提前组建,那是因为苏一帆收购了已经退市的香江永生电子。

  这个企业严格说是生产电子零部件的企业。

  但苏一帆的野心极大,不限于电子零部件生产,他还有更大的企望。

  收购永生电子也不过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少北方电子集团已经不是空架子,

  而后,苏一帆希望在这个集团旗下子公司基础上裂变。

  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技术大爆炸时期,作为手机开山鼻祖大哥大已经出现了。

  再过些年摩托罗拉、爱立信将横扫大陆,无人能敌。

  模拟信号后面是数字信号,一代代技术更新,你方唱罢我登场。

  个人电脑已经粉墨登场,IBM、英特尔等高科技企业领衔,一骑绝尘。

  286、386、486......新技术发展使得产品更迭加速,令人眼花缭乱。

  ......

  苏一帆认为此时介入时机刚好,北方电子也必将在未来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钱。

  电子产品、通信终端产品要不要介入?

  比如个人电脑、手机等。

  电子技术的高端领域,比如芯片技术要不要介入?

  电子通信软件领域要不要介入?

  当然要介入。

  话说你不过有一个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高端技术领域几乎等于零,这不是吹牛嘛。

  苏一帆可不认为自己吹牛,IBM不也从无到有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嘛。

  别人行,北方电子也行。

  而且,他有自己的优势。

  其一,苏一帆知道趋势,知道下一个新技术在那个阶段出现。

  知道哪种技术会失败,哪一种技术会成功。

  相对于别人,苏一帆绝不会走弯路。

  其二,苏一帆有钱,有了钱就可以收购一些他需要的企业,没有技术也可以有技术。

  缺人才吗?

  只要舍得给钱,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收揽在自己旗下。

  当然,这不是说句话就能够实现的。

  有钱也不行,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按照步骤一步步来实现。

  北方电子集团要先拉起架构,不断引进人才充实。

  征地盖楼需要时间,所以,苏一帆最先做的是,将永生电子厂区划出一半,用以建设实验室。

  苏一帆的策略很简单,招募的人才按照类别划分各个项目组。

  哪一个项目组有成果,就可以裂变出一个子公司。

  比如个人电脑项目,或许两个项目组,或许三个,某一个项目组技术成熟,当然会率先投入生产。

  至于其他同类项目组,必然遭受淘汰的命运。

  这种机制对苏一帆来说只是多花钱而已,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亚历山大。

  荣耀和财富都属于胜出者,谁又愿意成为失败者呢?

  实验室的研发项目,是要让技术产品上获得领先水平,而不是平庸。

  只要舍得在研发和新产品上投资,才会使得产品比其他公司都更好、更快、更可靠。

  话说,这不是烧钱吗?

  不错,苏一帆就是要烧钱,而且是别人玩不起的烧钱游戏。

  但是,他的这种烧钱比起盲目投资划算的多。

  因为所有的立项都会在明天实现,钱不会打水漂。

  缺人才,那就用钱砸,挖墙脚,这就是苏一帆唯一解决办法。

  去硅谷招揽,甚至IBM、英特尔等知名企业也不放过,给他们最高的待遇。

  同样都是技术专才,别人能制造出产品,北方电子集团当然也能制造。

  话又说回来了,即便你有钱有人才,别忘了还有专利是不可逾越的。

  不管IBM、英特尔,他们所掌握的技术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你想半路超车,可能吗?

  这一点苏一帆早就有所考虑,解决的办法还是钱。

  没有专利,我可以收购有专利的企业,补上这个缺。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或许那些科技巨头所投入的资本,都是每一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苏一帆如果按此方法绝不可能追赶上来。

  苏一帆的策略是大笔资金集中投入,超比例投入,为了达到目的,无论花多少钱都行。

  一句话,要用钱砸出来。

  木有道理可讲,谁让老子有钱呢?

  砸钱,非常规模砸钱,使劲砸。

  不都说钱是王八蛋嘛,甭客气,砸丫的!

  苏一帆的用意非常明确,他不会从头来一点点的技术积累,而是瞄准最先进技术,甚至超前一步。

  站在巨人肩上,我要比巨人高。

  这就是苏一帆为什么一开始先搞投资公司的目的,也只有先挣到钱,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虽然所有的钱不会一次性投入,但是,他要比任何一家企业投入的资金多数倍,甚至更多。

  一星半点的钱根本不起作用,投进去连个浪花都没有。

  苏一帆这种思路,换一个人绝不可能胜任。

  但是,苏一帆自信能够成功。

  就像当年苏一帆经历过的那样,许多企业不都是靠风投支持而发展壮大嘛。

  腾讯,阿里无不是如此。

  哼哼,老子给自己当风投,左手出右手进,玩周伯通左右互搏之术。

  风投不会百分百成功,失败的概率非常大,苏一帆自己的风投,成功率要高得多。

  重要的是钱,不能断奶,这需要海量的资本投入。

  苏一帆不缺钱,至少从目前挣钱的速度来看,一点都不成问题。

  比如现在他要建立实验室,一些设备一些人才需要多少钱?

  呵呵,那点钱对苏一帆来说毛毛雨了,连小拇指都不算。

  也是,相对于百亿资产,拿出一个亿,真不算什么。

  更何况刚刚成立的北方电子集团,给蔡子妃一个亿,一年能花光吗?

  这可是八十年代,钱还算值钱,想挥霍掉一个亿资金,有点难度。

  随着时间推移,或许会在高科技领域投入天文数字的钞票,只要苏一帆投资不失败,钱根本不是问题。

  从前期的经历就能看到,苏一帆对收购普通上市公司股权不感兴趣,比如收购易通地产公司股权这种事情让易梦蝶干。

  或许持有公司股权每年都会带来利润,但对于苏一帆来说,这种来钱方式太慢了。

  他不想等待,只想在当下把钱挣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