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阴雄 第十一章 鲁家
作者:雪楼楼的小说      更新:2020-01-15

  泗水乡作坊多在沛县可谓远近皆知,如果有人能吃苦不怕出汗,不说活得比那些无忧无虑可以吃祖辈老本的膏粱子弟滋润,但至少能衣食无忧。据说建立在泗水乡大大小小的作坊有三四十座,其中又以紧临泗水乡中心的一个名叫天水里的那座器械坊规模最大,毕竟这是朝廷设立的,专门为朝廷制造各种兵器、农器。

  器械坊坊主如今是一位叫鲁能的年轻汉子,据说他这坊主之位是“世袭”而来的。战国时期这里还没有器械坊,直到大秦一统天下才在各地建立起来,当时第一代坊主是鲁能他爹鲁原,十年前,只做了一年坊主的鲁原去世后才轮到鲁能他担任这个并不吃朝廷官饷的坊主。他之所以能“世袭”这个坊主之位,自然不是说他鲁家背后有朝廷势力,关系极硬,恰恰相反,鲁家只是在战国时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普通人家,说白了就是一个世代靠双手维持生计的匠人家庭。鲁能因为从小就从他爹那里得到衣钵,获得鲁家世代相传的手艺,才能在跟随他爹没多久就掌握了器械坊所有工艺,制造各种器械信手拈来,所以最终才顺理成章地从他爹那里接过衣钵,成了器械坊第二代坊主。

  不知为何,鲁能与他爹鲁原性子完全不同,也不像他那不久也随他爹而去的娘,鲁原老实巴交,沉默寡言,所以他在器械坊期间并没有与他人说过他的家世。鲁能不一样,平时大大咧咧,健谈,除了一些可能会导致丢脑袋的禁忌言语,基本可谓百无禁忌。他基本什么都会聊,尤其是谈到自家家世更是口若悬河。据他与同僚“吹嘘”,他家本不姓鲁,而是陆姓,战国时期他的祖先与匠人鼻祖鲁班乃是师徒关系,他家世代相传的手艺都是由鲁班那里传承而得,而经过近两百五十多年的战国混乱时期,不论是鲁姓还是公输姓都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早已找不到祖师爷鲁班的后代,所以在大概一百年前,他们祖先就定下祖规,让他们无论如何都得留下后代流传下去,待天下太平之日,他们陆家就改姓鲁,刚好陆与鲁谐音,如此既不会太愧疚于第一代祖先又可延续鲁家辉煌,当时定下此祖规的那位陆家近代祖先相信与鲁班拜师学艺的第一代祖先一定会很高兴他这么做的,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这么做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于是,当大秦一统天下,鲁原就遵守祖规,改陆原为鲁原,也把到他这一代陆家唯一男丁陆能改为鲁能。至今,陆家改为鲁家也只不过十一载。当时鲁能滔滔不绝讲述家族变迁史的时候,同僚们基本不信,都认为鲁能是在吹嘘,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他们认为,鲁班虽生于春秋死于战国,但经历了两百五十多年的战国混乱时期,你又如何保证自己祖先就是鲁班的弟子,鲁班弟子门生众多,那我家祖先也有可能是鲁班弟子。当时鲁能并没有争辩什么,只是希冀着有朝一日,也能像匠人鼻祖鲁班那般发明制造出新事物,亮瞎这些人的狗眼。

  鲁能虽在天水里“上班”,但他家并不在天水里,而是在泗水乡中心一条巷弄里,从家里到器械坊走路过去不过半柱香时间,他基本上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中午基本是家里带点吃食,偶尔也会在器械坊附近将就吃点东西。八年前,在他娘见证下,娶了天水里一户殷实人家的女儿,兴许是看见儿子终于有了归宿不再有遗憾,也许是太想念那个已故两年的那个人,他娘不久就追随他爹去了。至亲虽然相继离去,悲痛归悲痛,但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这种至亲的离别总有一天都会到来,每个人都得经历这个阶段,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所以鲁能当时也不至于整日沉浸在悲痛中,毕竟日子总得过,总得养家糊口,尤其在第二年女儿的出生给家里带来喜气,那种悲痛逐渐淡化。有了新家,有了为夫的责任,有了为父的责任,人生才更有动力。

  今天傍晚时分,常年几无人登门的鲁家破天荒来了一位年轻客人,因为鲁能没在家,他的妻子鲁氏招待了这位比她丈夫要年轻十来岁也俊美十来倍的少年,俊美少年自称亭长,说有要事要找她丈夫相商,还拿出一片木牍给她看,妇人只知道上面写有字,但看不懂不知什么意思,那人说是亭长身份的证明,似懂非懂的妇人只能装懂地点点头,然后把这位陌生客人领进家。

  一袭白衣干净整洁的少年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据他说这是海鲜主要是螃蟹还有一部分虾,然后他还亲自下厨煮了这两个东西,并教妇人母女俩如何吃。

  起先妇人不敢吃,她那位给至今已七岁的女儿鲁花花更不敢,只是怔怔望着那位比自己还漂亮的大哥哥吃。直到少年亲自吃了三只螃蟹,这对母女俩才堪堪敢拿起那奇怪的名叫“螃蟹”的东东小心翼翼吃起来。

  跨出了那勇敢的一步,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妇人倒还好,吃了三只就不吃了说等丈夫回来一起吃,正值味蕾大开年纪的鲁花花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慢吞细爵地吃,根本不会去顾虑该吃多少才停下。

  这不,夕阳刚落暮色未至时,还不够尽兴的小女孩就抓了一只大螃蟹紧临早坐在门槛上发呆的大哥哥而坐。小女孩头顶一根冲天辫,大概人如其名,哪怕此刻满脸油腻也不失美丽可爱。林启年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凝视着埋头对付大螃蟹的小女孩,柔声道:“螃蟹虽美味,但第一次吃太多也不好,有的人会拉肚子,会过敏。”

  小女孩没有抬头,含糊不清说道:“虽然听不懂你说的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拉肚子还是听懂了。放心吧,我不在“有的人”之列。”

  林启年哭笑不得,没有再劝阻,再度抬起头,遥望天边那蓝白相间如梯田排布的梯田云。

  当梯田云变成火红的晚霞,然后红艳如火的梯田云逐渐淡化在天际,暮色就真正到来了。

  林启年站起身,准备与妇人告别离去明日再来拜访。

  就在此时,有一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火急火燎地跨过大门门槛走进来,兴许是夏季炎热的缘故,年轻人胸膛袒露,又行事匆匆,看着很像要去干架的痞子。

  年轻人刚走进门就看见大堂门口站着一个陌生人,愣了一下,然后就神色不善盯着这位英俊得一塌糊涂的少年。这时鲁氏刚好听见动静走出来,笑着走下台阶迎接晚归的丈夫。

  还没等妇人介绍,鲁能就迫不及待地指着少年皱眉问道:“娘子,这少年郎是谁呀,是我们的街坊邻居还是你娘家那边过来的?”

  妇人笑骂道:“我们在这条巷弄住了这么多年什么街坊邻居没见过呀,我就两个兄长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故意这样问。”

  鲁能嘿嘿笑道:“家里突然蹦出一个陌生小俊生,我还以为是你爹在外面的私生子呢。”

  妇人瞪了年轻人一眼,“尽胡扯!”

  鲁能坏笑道:“要么就是娘子金屋藏郎?”

  妇人狠狠捶了鲁能一拳,转身就走,“这是亭长,找你有要事相商。”

  她经过林启年身边时,笑着歉意道:“让亭长笑话了,你千万别放心上,我夫君就是这个德性。”

  先前见年轻汉子那样而哭笑不得的林启年笑着点点头,“没关系,你去忙活吧。”

  鲁能走到大堂门口,也顾不得看闺女埋头在吃什么,凝视着林启年上上下下又打量了一遍,一脸狐疑,“年初亭长来器械坊选兵器时我见过啊,是个老头,怎么变成你这模样了?你该不会假冒亭长吧。”

  林启年从怀中取出那块木牍递给年轻汉字,微笑道:“三天前刚刚上任,那位老亭长重病在床当不了这个亭长了。”

  鲁能喵了一眼木牍就还给林启年,打趣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亭长这是准备把第一把火烧在我这坊主头上?”

  林启年忍俊不禁,笑道:“就算我有再大的火,也该去器械坊烧你而不是来你家里啊。”

  鲁能笑着说了句也是,伸手揉了揉闺女脑袋,余光瞥见地上有一堆从没见过的碎壳,皱了皱眉头蹲下身,抬起闺女下巴,看着闺女一脸油腻模样,笑骂道:“傻闺女,你又在偷吃什么,这么油腻腻的,还有那么多碎壳,不像是蛋壳呀。”

  吞咽完最后那一口蟹肉的小女孩没有搭理汉子,转头盯着身后桌子上那红彤彤还是满盘的美味,意犹未尽。

  鲁能顺着闺女视线看到一盘红彤彤之物,视线就未曾移开,大步跨进门槛,一屁股坐在长凳上,死命盯着那一盘东西看,“傻闺女,你刚才吃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能吃?”

  小女孩转了转眼珠忽然笑着站起身,转身跑进屋坐在鲁能对面,拿起一只螃蟹又开始吃起来,边吃边指导她爹,“这个当然能吃啊,爹你跟着我吃,我教你。”

  鲁能高兴地拿起一只,“有傻闺女教爹,一定很美味。”

  小女孩小鸡啄米点头。

  鲁氏端了一壶刚热好的酒放在桌上,转头对林启年笑道:“亭长,赶紧落座喝两杯酒吧。”

  林启年笑着点头,坐在靠门一侧的位置。

  然后转过头的妇人敲了小女孩一个板栗,“就知道吃吃吃,吃了那么多还不够呀,小心吃坏肚子。”

  小女孩咧咧嘴,笑嘻嘻道:“还没吃饱呢,再吃五只应该就饱了。”

  妇人哭笑不得,佯怒瞪了闺女一眼,也没再多说什么,坐在剩下空的位置埋头默默吃饭。

  沉默了一阵,林启年随口问道:“鲁兄,你手艺这么好还姓鲁,与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可有关系?可是他的后代?”

  说起家世,鲁能就来了兴致,也终于舍得稍微放缓大快朵颐的速度,滔滔不绝说起他那戏剧性的家族变姓史。

  说到最后,鲁能吮了吮留有残汁的手指,喝了一大口酒,轻声道:“我爹临终前跟我说,能啊,我们陆家以后就是鲁家,爹只做了一年鲁家人根本不算挑起担子,真正将鲁家发扬光大的担子就在你肩上了,你要好好活着,务必要将鲁家手艺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鲁家薪火不灭……”

  说到这里,鲁能眼神温柔地看着已到前院乘凉的妻女,自嘲笑了笑,“我没能生出一个带把的,这薪火是不是就会在我手上灭了呀。”

  这位在平时话就多喝了酒后话匣子就更难关闭的年轻汉子好似连情绪都被吊起来了,他又想起一个人,喃喃道:“我娘临终也跟我说过,她说不要听你爹的,既然已决定舍弃原陆家要做鲁家人那就做鲁家人也没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做人,姓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好好做人就行。我娘还告诉我,不要把鲁家手艺传承这个担子看得太重,如果未来鲁家没有继承人也可收异姓徒,不一定都要传承给姓鲁的。即便最终也无人可传承那也没什么,她只希望我把自己这个家打理好,让自己的妻子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就成,不要成天想着未来手艺传承之事。”

  鲁能微微低下头,叹息道:“只可惜他们走得太早,没能看到他们孙女的模样,也没能好好享过一天福。不说那些豪族人家,就说别的穷苦人家日子哪怕苦点累点至少还能度过一段含饴弄孙的日子,而他们却连自己孙辈是男是女都不知。他们在战国时期苟延残喘活过来,好不容易熬到天下太平了,可也没过几年太平日子就走了,爹只有一年,娘也只有三年。”

  汉子沉默一阵,轻声呢喃道:“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早点离开这个世界未必就是坏事。虽然如今是太平日子,没有战火纷飞,可日子未必就比战国时期好,还是那样苦,甚至更苦,战国时期哪怕战火纷飞,但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如此,只要躲在战火波及不到的深山老林,日子就过得比现在还好,因为没有官府管制,也没有各种苛捐杂税,更没有频繁徭役,自由自在,自给自足,只要勤劳也能养活一家人。”

  连喝了两大口酒的汉子狠狠揉了揉脸颊,抬起头歉意笑道:“有点喝多了,跟亭长絮絮叨叨这么久,最后还煽情,让亭长见笑了。”

  林启年笑着摇头道:“人之常情,这正说明鲁兄乃性情中人,也很孝顺。”

  汉子惨然笑道:“又有什么用呢,一天孝都没孝过。”

  林启年叹息道:“这也不能怪你,只能说明他们没有那个命,还没享受天伦之乐年纪轻轻就走了。”

  汉子长长叹息一声,转头遥望愈发漆黑的夜空,好似想在那里看到那熟悉的面孔。

  林启年也转头望着夜空发呆,没来由想起前世父母,自己何曾好好孝顺过?步入社会就开始为了生计奔波,有时忙到年尾也没办法回去与父母好好聚一聚,其实哪有那么忙,只是囊中羞涩羞于回家,可是父母又何曾希望你能够出人头地,希望你日进斗金?他们最希望的还是你在外能够平平安安,过得不憋屈。他们最最最希望的是,你在外奋斗了一年,与他们离别一年,过年时能好好与他们坐在一起吃个饭,相聚那短短几日。有些两三年才回家一趟与父母聚那几日的,近千日就只有那寥寥无几的几天能够陪伴父母,可真孝顺!

  林启年虽不至于是那两三年才回去见父母一面或者那些离家出走十几二十年不回家的那类人,但一年当中与父母真正在一起也没超过十天,以前他听父母开玩笑说,还是希望你永远不要长大啊,哪怕一直在读书也好,那时虽不大懂事,至少能天天看见你。当时的他只是一笑置之,总以为当务之急是好好奋斗,孝顺这种东西等赚够钱了再来实行。

  结果钱没赚到,到最后也没好好孝敬过父母一天,还让两位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孔子曾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现在是子欲养而子不在。

  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能等待,尤其是一些想要表达却难以表达的情,因为你不知道哪天意外会先到来。

  只是现在知道这些已经太迟了……

  鲁能收回视线,给还在发呆的林启年斟了一杯酒,问道:“刚唠叨了那么多都忘记正事,亭长你说有要事找我相商,是什么事呀?”

  林启年收回跨越两千多年的思绪,回过头后就从怀中取出一白布递给鲁能,说道:“你先看看这个。”

  鲁能摊开白布,只见白布上面画有两个图案。

  一柄刀。

  一只弩。

  刀与普通长刀相似又有所不同,刀锋与刀背厚度相差不大,刀形有略微幅度却不是弯刀那种短长幅,长直之处又不像长刀那般笔直。

  弩很小,却多了许多大弩所没有的附件。

  鲁能琢磨着图案,自言自语:“这刀虽与普通刀不一样但也很好理解,就是弯刀与长刀相结合。至于这弩就比较复杂了,这么小,这个好像是手柄?整体上有些像战国时期经常用的夹弩、瘦弩、唐弩、大弩,不过细节就有很多不同,单说这弩的体型,实在小啊,这么小的弩又能射多远?”

  林启年笑道:“这是手弩,只要你能按照图样做出来,到时试试就知道威力如何了。”

  鲁能轻轻点了点头。

  林启年又说道:“不过在制造这两种兵器之前,还需得加工下铁,让其变成钢…嗯,就是我在背面写的那个字。”

  鲁能把布翻过来瞥了眼那个字,皱眉问道:“铁加工下能变成你说的这个钢?不再是铁了?”

  林启年点头道:“我们现在所用的基本是生铁,里面杂质较多,只要我们把这些杂质去除,铁就会变硬,变得坚韧不那么脆软,如此就是钢。若有了钢,那我们制造出来的兵器就更锋利更坚硬,就不会那么容易崩断。”

  鲁能一头雾水,问道:“我也不懂铁里面究竟有什么杂质,打了这么多年铁从没见过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啊。就像按你说的有杂质,可又该如何去除呢?”

  林启年说出自己所理解的制造钢原理,“我们可以制造一个鼓风机,呃,就是能吹动空气的机器,将空气融入铁水中,让空气里的氧与碳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去除碳的目的,其他能被氧化的微量元素也会被除去…呃,我说的这些你不懂没有关系,只要按照我所说的那样做就行了,至于什么空气什么氧什么碳什么元素就不用去管它。”

  林启年看了一眼一头雾水的鲁能,“我不知道最终你是否能做出来,不过总得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鲁能问道:“亭长要以钢制造新兵器可是为何呀?”

  林启年微笑道:“没什么目的,只是突然有了突发奇想就想找你看看能否实现这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若真能成功,那就给属下每人配一套,毕竟司治安、禁盗贼得有好的兵器才能镇住那些刁民嘛。”

  鲁能又观摩许久,然后一拍桌子,大义凛然道:“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就不信我的祖师爷七岁都能开始发明东西,我不可能按着图案还不能把东西造出来。”

  这位年轻汉子忽然嘿嘿一笑,凑过来,轻声笑问道:“亭长,到时这两东西还有那钢都被我搞出来,能不能把这刀和手弩算在我头上,算是我发明出来的。嗯,就一样也行,不过得是这复杂的手弩。嘿嘿,不瞒亭长,我曾经与同僚们说过家世,可他们以为我是在吹嘘,不相信我鲁能有那手艺,于是我就在琢磨着某天造出新东西亮瞎他们的狗眼…这次恰好遇上亭长要造这两东西,就想…就想…嘿嘿亭长你懂的。”

  林启年无奈地点了点头,“都算在你头上都没有问题。”

  鲁能搓着手嘿嘿笑道:“两个就够了,那个什么钢就不要算我头上了,我也不大明白你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大概知道用你说的那种能鼓动空气的机器往铁水里死命吹气,就能吹走铁水里的魑魅魍魉。这种东西难懂,若被他们问起我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糗大喽,总不能说铁里有魑魅魍魉吧。”

  林启年苦笑摇头。

  鲁能捧着那张白布,满脸笑意,“这下有得我忙喽,一旦遇到我感兴趣之事,忙起来不说吃饭,连如厕都顾不得就憋在那里,憋着憋着就没了,只是放出的屁连自己闻了都臭就是。这就很像你们读书人读书时虽不至于像我这粗人一样连如厕都忘了但也经常忘了吃饭忘了睡觉,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林启年哭笑不得,笑道:“废寝忘食。”

  鲁能小鸡啄米点头,“对对对,以后我每天都得废寝忘食了。”

  林启年一笑置之,抬头看了眼天色,正事既已做完就没必要再呆这里,与鲁能他们告别后就离开了鲁家。三天前那夜看到了器械坊他就有了制造新刀和新弩还有制钢的想法,于是就在一番调查后来拜访鲁家。只要鲁能能将这些创造出来,那在日后的乱世纷争中也就多了些底气。

  已收起白布入怀的鲁能靠在门柱上,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抓着一只虾,眼神温柔地看着坐在院子里抬头数星星的一大一小,笑脸灿烂。

  曾经在一条小巷子里,他遇上她,一眼就看上提着装满青草的竹篮的她。

  她也一眼就看上胸膛袒露如地痞的他。

  世间痴情男儿,不论地位高低,大抵是喜欢上女子便是错了,而且希望能一辈子知错不改。

  世间痴情女子,不论胖瘦美丑,大抵是第一眼看上谁就是谁了,而且希望这个谁永不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