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山海志 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东顾气如山(一)
作者:曾鄫的小说      更新:2020-08-05

  “圣上,万万不可轻身上阵。刀兵无眼,战事诡谲,圣上乃万金之躯,天下冀望所在,岂可以身犯险?”

  杨慎一站在德胜门,苦苦劝道。

  周天霞也在旁边苦劝道:“圣上,太原逆贼不过跳梁小丑,只需遣一大将,率数万骁勇之士,定可擒获。何必圣上御驾亲征,以身犯险?”

  “两位阁老,这话说得,好像要去吃败仗了一般。你们一会说逆贼不过是跳梁小丑,小吏也能擒拿到。怎么圣上御驾亲征了,你们倒是诚惶诚恐了,生怕圣上出了差池。两位阁老,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另包祸心呢?”

  忠顺王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

  “想必两位阁老还是想调关东军将们来平乱,又或者是召刘四郎回朝。杨阁老,做老师的再偏心,也不能这般偏心,什么功劳都想往得意门生怀里扒拉吧。”

  跟着忠顺王拥戴正统帝登基,得了从龙犒赏的梁鸣赞现在颇得圣上的器重,擢升为同都承旨,常伴身边,刚才就是他火上添油。

  “你这奸臣,怂恿圣上御驾亲征,陷圣上于险恶之地,是何居心?我今天就跟你这奸臣拼了。”杨慎一怒目瞪圆,卷着官衣袖子,拉着梁鸣赞的衣领,大声呵斥道。想当年,他也是拳打国史馆,脚踢国子监的猛人,得了翰林院一哥的花名。现在脾气上来,说不得要把梁鸣赞打个满脸开花。

  “杨阁老。”正统帝眼里闪过一丝不悦,连忙出声劝道,“杨阁老,周阁老,你们的良苦用心,朕心里非常清楚。只是时势如此,朕如果不御驾亲征,不仅逆贼猖狂,天下只怕也要动荡不堪。届时朕有何颜面去祭拜诸位先皇和太祖皇帝。”

  顿了一下,正统帝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已定,两位阁老不必多言,请留在京师,镇守后方,调度粮草,等着朕凯旋归来的好消息吧。”

  看着远去的亲征大军队伍,杨慎一长叹一声,对周天霞道:“周兄,这或许就是时也,命也!”

  “杨兄,或许没有你想得那么不堪。圣上尽起京师和直隶大军,足有十三万之众,都是本朝精锐之师。太原逆贼,东拼西凑也不过五六万人,怎么算都是胜券在握。”

  “周兄,打仗不是这么算的。从圣上决定不带侍卫军,我就觉得这事有些不妙。”

  周天霞看了看周围,低声道:“杨兄,我们回去再说吧。”

  回到半山堂,韩东国和杜云霖一个去巡视内城,一个去通州视察粮仓,只剩下了杨慎一和周天霞两人。

  “周兄,你难道不知道是哪些人在怂恿圣上御驾亲征吗?”

  “忠顺王算一波,沈自省、钟裕安等人算一波。”

  “沈自省跟故广平郡王交往密切,过去几年,积累了几分人气,聚集十几位进士翰林。广平郡王遇刺后,他们立即改投了圣上。这些有名气又具才华,更是能说会道,很快就得到圣上器重,引为亲信近臣。”

  杨慎一缓缓地说道。

  “这些人认为太原逆贼是广平郡王遇刺的幕后黑手,誓死要报仇雪恨。所以极力怂恿圣上御驾亲征。这个我知道。只是这些读书人,个个自诩自命不凡,看到刘四郎连打几个胜仗,便心生侥幸,以为战事不过如此。刘四郎能胜战,他们也能打赢。可是兵事岂是儿戏?”周天霞接言道。

  “是啊,你我同样年轻时,何曾没有过这样的心态。这些人认为是稳操胜券,还未出京,就先争起功劳。更有甚者,为了避免武官军将抢了他们的功劳,京畿里最能打的侍卫军干脆全部不带。随征的新三营和西山营里,但凡不向他们屈意示好的武官军将,找各种理由留下。你想想,十三万人马,过半是京营。京营烂成什么样子,你我又不是不知道。新三营和西山营是精锐没错,可是能用的武官和军将又有几个从征的?”

  杨慎一又气又恼地说道。

  “是啊,念及这些,我才忧心忡忡,可惜圣上为何不听劝呢?”周天霞也是在骂道。

  “圣上自幼无母,性子比较孤僻,很难听得进旁人说得话。原本还想着请宝庆公主和卢介瞻劝言几句。可是那曾想,一个反而跃跃欲试,一个却默然不语。”

  “卢介瞻是有苦说不出。我听说他苦苦劝过,可惜圣上没有听进去。他虽然才学绝高,却性子木讷,不善言语。圣上跟着他读了几年书,虽然很敬重他,但只是敬重他的学问和为人。沈自省在潜邸时投奔过去,结果一下子就中了圣上的口味,倚为柱石。”

  说到这里,周天霞看了看没人,低声说道:“而且圣上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被拥戴继位,实属命数,想必心里也是诚惶诚恐,故而一门心思想立下一番大功立威,以安天下。沈自省等人就是摸准了圣上的这个心思,而卢介瞻也是知道这些,才难以启齿进谏。”

  听到这里,杨慎一也把头凑了过去低声道:“圣上做皇子时,孝庙先皇有想过要传位给圣上,只是顾忌重重,左右为难。又怕露出立圣上为储君的苗头,会引起诸多势力加害圣上,故而有些冷落他,也没有着意培养。谁知道先皇一去,却出了这么多岔子。”

  周天霞听得脸色变白,又看了看左右,更加压低声音:“孝庙先皇就是这般,总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仁庙先皇移宫后,他就该下重手,整饬吏治,厘清财赋。去年冬月,废莒国公作祟,他龙体欠安,就该快刀斩乱麻,清除谋逆,早定储君,那样的话岂有今日这等之事。孝庙先皇突然离世,广平郡王遇刺,逆贼们又潜逃太原。圣上身边没有几个得力亲信之人,贸然上位,确实有些惶惶然。”

  杨慎一看了一眼周天霞,叹了口气道:“圣上年少,此前一直是做个逍遥国公。而今这万钧重担骤然压了过来,是有些举手无措。只是圣上对我们这些老臣,有些不信任啊。”

  “唉,”周天霞长叹一声道,“我们帮着孝庙先皇把那些老臣们从半山堂里请出去,才过去多久,我们也成老臣了。真是时也命也。”

  “或许是吧。我们这边,一直等孝庙先皇国丧期满,梓宫入陵后才开始整顿兵马,下诏讨逆,白白送给太原逆贼几个月时间。”

  杨慎一叹息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京师是正朔,那肯定是先要把先皇丧事办完才好动刀兵凶器。

  “而且新君登基,外患未除,下面就忙着分功劳占位子。韩相和杜相顾虑军将世家,沈自省顾虑刘四郎,钟兵部又想着立功入阁。众人诸多心思居然不谋而合。忠顺王又在其中推波助澜,我们呢,顾虑重重,既不敢召关东军镇进京勤王,又不敢乱动地方,这才束手束脚,搞出这些破事来。”

  周天霞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只是过了好一会才徐徐说道:“我们还是把尚将军请过来吧,好好商议一番。现在这京畿,他是这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