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演开了外挂 第六十三章:朝阳与雨天
作者:替身的小说      更新:2020-05-19

  黄飞鸿拍摄时期的磨合还算比较顺利的。

  那天下午拍的武打群戏虽然不咋地,后面足足花了三天的时间慢慢的磨合...这一磨合之下,不仅仅将他们在洋人酒店的武打群戏拍完了。

  到了后面拍的很顺利,又调整了一下拍摄进度,顺着这一个路子走下去,顺便将前一段沙河帮帮主追逐梁宽、猪肉荣的戏份拍了。

  这一段追逐戏份对于磨合了这么久的剧组来说,还是比较难...但或许是到位了,这一大段追逐戏份拍了五天左右就拍完。

  别看这拍摄时间过长,也没有几分钟,可电影的拍摄几乎都是这样。

  每一个镜头都需要规划...电影是在大银幕中放映的,而非是电视机上。

  电影银幕最大的都是长二十多米,宽十几米,这效果如何呢?

  这必然需要让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情都做到极致...要在放大的情况下没有差错,这就不要说武打镜头了。

  武打戏份,大部分的都是套招。

  ...套招的话,也就是假打,这需要做到在大银幕中看不出假打的痕迹,这就需要双方配合,不断的磨合。

  非一般武打演员很难做到,即使能做到,但也很假。

  黄飞鸿虽然是写意的武打风格,但也不能让观众在银幕上一看看出穿帮镜头,对于穿帮尽头,这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磨合期一过,拍摄的进度那就不同了。

  可另一边,也就是在珠海海边的剧组观察人员来了电话,最近海边都有旭日东升的画面,很适合开头的那一幕镜头。

  接到电话之后,杨丹青先让杜春华老师带着武术队过去,他稍后在去...这基本相当于转场拍摄。

  黄飞鸿的拍摄就只有一组,没有分成好几组拍摄...这是因为黄飞鸿的人物就这么几个,出场的话也这么多人,还需要多组拍摄吗?

  根本不需要,这又不是电视剧多线发展。

  黄飞鸿的剧情也有双线发展,但几乎都不涉及太多其他人物,也就十来个主要的人物。

  前往海边拍摄开头的那一个镜头...这个镜头真的太美了!

  作为全片的开头,实在是最正确不过了。

  上映的时候,配上男儿当自强这个歌曲,那才是全篇最激动人心,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

  ...至于男儿当自强这一个歌曲,前世是改编将军令的。这一首歌曲在今世没有,那就只能去改编。

  索性杨丹青记得全部歌词,至于编曲的话,早就有人着手在弄,杨丹青找了对古曲很懂的一些编曲家,特别是将军令这一首音乐。

  基本上面面俱到,黄飞鸿在拍摄,后期也同步进行,时间上挺赶的,能早一点完成就早一点。

  此时,杜春华老师带队先过去那边,杨丹青安排一下副导演,让他拍摄一下没有他的戏份,也就是剧情的发展戏份。

  安排好之后,他也立即过去。

  海边拍摄,也就是珠海这一边的大海,距离影视城最近。

  过去当晚,杨丹青从观察员手中拿到了很多照片,及其录像,这些都是观察员每一天记录海边旭日东升的情景。

  最近几天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天气,从照片、录像中可以看出旭日东升,的确是最佳拍摄时机。

  今晚很早就休息,毕竟第二天要一大早的起床拍摄...必须赶早太阳东升之前拍摄。

  这一幕镜头就是黄飞鸿带着民团在海边训练!

  这一个镜头拍摄的难度不高,只需要摄影师抓拍就行,至于其它的就是普通的训练...民团都是武术队成员,对于这一幕早就排练了不知道多久。

  加上杨丹青饰演的黄飞鸿,也基本没啥难度。

  这一个镜头时常就差不多是男儿当自强这一首歌一半的时间,两分多钟,很短...但不能缺少。

  这一个镜头,杨丹青真佩服徐导,前世为何能想到这样一个镜头呢?只能说牛笔。

  四点多,杨丹青他们就起床了,早早的来到了海边,先将摄像机架好,然后才是杨丹青与武术团的排练。

  尽管已经很熟,但还是不能有半点差多,排练是必不可少。

  在排练过程中,静待旭日东升这样一幕场景,然后让摄影机拍摄下来。

  九月初,广东的天也早早的就天亮,这也让杨丹青一等人不得不赶早。

  来到海边之后,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开始排练,静待旭日东升的场景。

  一遍遍排练,一套下来十几分钟,但剪辑就二分多钟,不能太长,男儿当自强唱半首歌,也就是他人所说的唱一遍。

  歌曲,一般不都是唱两遍、三遍吗,这里就一遍就行。

  ...这自然是后期,拍摄的时候肯定没有后期,也没有主题曲,没有主题曲但有将军令这一首音乐。

  在排练的时候一旁放着将军令这一首音乐,然后开始排练。

  不久,一缕光芒照耀大地,远处的海平线有一缕太阳光升起,杨丹青果断喊道:“兄弟们,先休息一下,等太阳升起咱们在开始。”

  “是,杨导!”

  近乎上百名武术队的人一起大喊,很是整齐,要的就是这一股气势。

  看了一眼时间,五点半左右,正是最好的时间...那种朦胧感也有,但拍摄并非是拍摄这几分钟,而是一直持续下去。

  这需要看太阳升起的速度,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以上都有可能。

  “呼,终于等到了这一个镜头,可真不容易。”

  “的确如此。”杜春华老师叹息一声,而后问道:“丹青,你是如何想到这一个镜头的呢?只要想到这一个镜头在大银幕上看到,那叫一个美呀。”

  真是答案能告诉吗?

  杨丹青笑了笑,随即说道:“这也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的,呵呵...这里到后期在配上黄飞鸿的主题曲,那才叫完美呢。”

  “主题曲?”

  “当然,就是根据我们在一边放着的将军令改变的主题曲,到时出了让杜老师你们听一下,保证激动不已。”

  “那我可等着。”

  “...”

  聊了几分钟,而后开始拍摄,不能拖延,在拖延下去太阳就高高挂起了...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还是不能懈怠。

  这一个镜头可等了许久。

  要是按照好莱坞大片的情况,这个镜头肯定是后期特效...黄飞鸿也可以做到,但不值当。

  有六台摄影机对着杨丹青、武术队的拍摄,从各个方面拍摄,就这样让摄像机拍摄...这肯定不是胶片。

  要是胶片的话,他烧不起。

  这一个镜头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六台摄影机对着不间断的拍摄,这钱多的去烧?

  拍摄很简单,就是正常的训练就差不多,这一点杨丹青与武术队配合的很默契,剩下的就看摄影机的调整了。

  六台摄影机立在一旁不动,直接拍摄,然后其余的就是四名摄影师拿着四台摄影机拍摄,抓取亮点拍摄。

  杨丹青与武术队的人一直在训练,没有一刻停歇...到了后面,杜春华老师则是在镜头外带着,相当于教练。

  半个小时,随着太阳的升起,快乐一点。

  当太阳很大,没有那种朦胧感之后,这才结束拍摄...结束拍摄,暂且休息,还需要检查摄影机记录的镜头,看一下是否需要补拍。

  回到酒店之后,杨丹青立即着手剪辑。

  看着粗剪的十几分钟镜头,拍摄的很好,完全不需要补拍,就是缺失了一点气氛...只要后期加上配乐,那种气氛上来了就好说。

  看到了成果之后,杨丹青与跟杜春华老师、武术队、摄影师说了一下,今天打包回府...也就是回去接着拍摄。

  这一趟转场可以说很是顺利,接下来的戏份就在南海影视城就可以解决...只有部分的戏份才需要出外景,但那都是一小部分。

  回去之后,接着拍摄。

  回去的第二天,南海这边下起了雨...那就拍摄下雨天的戏份,正是杜春华老师饰演的严振东街头卖艺赚钱的戏份。

  严振东在雨中卖艺,梁宽在追十三姨的途中,路过看着蹲下来一枚一枚捡起地上铜板的严振东,还未缓过神来,只听楼上的妓女拿着花散着叫卖着:“大爷,别追了,上来呀。”

  紧接着花顺势落在了严振东的身旁,梁宽低头看去,大雨淋打着躺在地上的花,花挨着被雨淋打着的严振东,严振东抬头看了看梁宽,镜头又定格在了地上的落花,伴随着周边的妓女的风骚叫嚷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此种凄凉,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味。

  这一个镜头自然是分开拍摄,一个个镜头拆分开来。

  这一幕涉及到的人就只有三个,严振东、梁宽、十三姨...但戏点都在严振东身上。

  严振东这一个人物,整体来说是悲剧性的人物!

  严振东初次亮相即是雨夜,雨中卖艺,他忍气吞声地捡起地上的一个个铜币,同样落在雨中的从青楼抛出的花束却无人问津...这里暗示着严振东在之后会做出的选择。

  严振东的吃饭手艺就是功夫,只要给我一口饭吃,后面才会有与黄飞鸿在宝芝林雨夜打斗,再者被沙河帮帮主邀请加入沙河帮,与黄飞鸿在船舱打斗的戏份。

  严振东的绝招是金钟罩铁布衫,是一种保守的武术,象征着异常固执的传统保守主义,可是他最后还是被洋枪乱弹打死。

  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传统的保守与固执,更集中了传统对现代的无力还击的态势,所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且不是被黄飞鸿打死,而是被象征着先进文明的洋枪打死,他的死是古老东方文明遇见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是偶然的,却也都是必然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理解这个偶然,怎样去承认和面对这个必然。

  正如他死前对黄飞鸿所说的:“我们的功夫再棒,也敌不过洋枪洋炮”。

  ......

  PS:求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