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觅菩提 第五十一章:信仰不同,唯心根本
作者:在家的出家人的小说      更新:2020-04-11

  黄不四激动道:“都说自己信的是最好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

  “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

  “千年圣儒,礼仪为先,国之根本,行之标准。”

  “义字当头,忠诚信用为世间要则。”

  “上帝是唯一的真神!”

  ……

  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表各自妙语,争论的面红耳赤,张大鹏看着嫌烦,拉着柳风:“走吧,让他们吵吧,不会有结果的,先有鸡还是蛋的的事,无聊!”

  柳风说:“在咱们村的地盘,别坏了风气,求同存异各取所长才是长久之计。”

  “大家都别吵了,看我分析的对不对,也算是讨论。”柳风的话语暂时让各位的火苗烧向了他的身上。

  “众所周知,当年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

  这段对话后来成为千古佳话,更成为了修行人不可或缺的开悟典故,寥寥几语,一针见血的说明了修行重在修心,任何造福人类的有相之法必须在心念中当作没有做过,不留任何记录痕迹,不求任何回报,洒脱的在忘我中行善。”

  信佛的人找到了知音:“看看,看看,佛说的多精辟!”

  柳风继续说到:“为什做了好事,还没有功德,只有福德?首先解释一下两者的意思。

  功德:人有生,就有死,生从何来?死向何处?科学家也在穷尽一生的探索,执着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比如执着于女色,贪恋肉食,迷恋金钱等等在某一个事物上的欲望不断扩大,在活着的时候不断强化身体力行,在死亡时,心念中那个念头烙印最深刻,那一刹的执着心包含日常行为就是业力,它最终决定了人死以后的归宿,比如西方,天堂,地狱,畜牲等。看上去做了很多好事,但在心里存在各种想法,这种想法停留在意识层面,导致对事物产生这样那样的判断,唯有心灵平静,在一念不生中,为他人谋福利,不计付出回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善。

  福德:为人谋了福利,自然会受感恩尊敬,深刻的记住布施者,存有善念的,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做生意的有业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救他危难之人,种庄稼的必在丰收之后送一袋丰硕的果实,得高官后必在会感恩中微服私访。这种有相的回馈,物质的给予,比上心灵的救赎,那只如冰山一角了。

  功德福德说到底,都不能有,它都会存储,在某个时刻激发,再生起缘分,产生相报,虽然有点小成绩,但终究不是圆满之法,受用享尽后还得重来,生生世世轮回没有出头。

  唯有去掉肉体的我,心里的我,念头的我,别人眼中的我,我眼中的别人,不求任何有相无相的我,在空静中体会妙用。”

  所有人听得入神,张大鹏也在仔细琢磨。

  “你说的意思就是说,信什么不重要,要守好自己的心!”黄不四似懂非懂。

  “而且要多做善事,还不能要求回报。”

  “生活中不能记仇,要心胸宽广。”

  “自己做到做不到,都不要强加于别人,心要平静。”

  柳风总结:“其实,没有谁高谁低,圣人都是教人行善,走正道的,以各自不同形式昭告后人!”

  每个人都在尽量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情绪逐渐平稳下来,都看天色已晚,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