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的强汉之旅 第090章:反对无效
作者:吾系老妖的小说      更新:2020-04-04

  “卫枫参见陛下。”卫枫行礼道。

  刘彻板着脸问道:“是西山营有事情吗?”

  卫枫扭头看了看各位面目狰狞的大臣,而后举着竹简道:“陛下。”

  内侍最懂,麻利儿走到卫枫身边接过竹简,而后递给刘彻。

  “末将告退!”卫枫退出大殿。

  刘彻打开竹简,脸上顿时又有了得意的笑容……。

  这份竹简就是公孙弘自己写的,他知道今天朝中肯定有人会反对,刘彻也会因为这件事情而烦恼和发飙,想了一个万全之策。

  祖制规定,百官之首的丞相必须在九卿中选取,九卿不出,也要在王公侯爵中产生,就如现代的市长,必须都是副书记升任,公孙弘什么都没有当然不能破坏规矩。

  但规矩是人定的,祖制刘彻没办法去挑战,现在的规矩刘彻还是可以定的。

  公孙弘建议刘彻先找个理由给自己一个侯爵,然后再拜相。

  大家都眼睛直勾勾的看向刘彻,都料定,这竹简肯定有什么秘密。

  刘彻放下竹简酝酿一刻道:“各位爱卿,你们说得对,公孙弘担任丞相还不具资格,朕觉得日后再议。”

  “陛下英明!”汲黯跪地膜拜。

  见这事儿转了,张鸥和张汤也带着官员们纷纷复合。

  大家的复合刘彻看在眼里,全都在反对,真的是全都在反对,于是说道:“但公孙弘也算是对朝廷有功,二十年前从菑川国来到长安,鞠躬尽瘁,如今他已过六旬,朕不可能就这样让他回去吧,不当丞相朕就给个爵位。”

  “陛下英明!”汲黯的赞同也带了一帮官员的赞同,纷纷复合。

  见这样处理有一半的人赞同,刘彻的心也就放下了,于是起身道:“好,那就依各位大臣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封他为平津侯吧。”

  在朝廷大臣们看来,这是最好处理的方式,于是也就再没有激动了。

  刘彻放下手里的竹简,慢慢的走下台阶,一脸不悦的瞪着汲黯说道:“汲黯,你在朝中也有十几年了,东海太守上月归老,朕想让你去为朕守护东海如何?”

  虽然刘彻言词恳切,但大家都感觉出了其中的火药味,都不语。

  东海!汲黯甚至都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就让他去做太守,汲黯没有说话。

  就这样,刘彻与汲黯站在原地僵持了几刻,汲黯始终不谢恩。

  最终没有办法,刘彻只好退朝。

  退朝之后,刘彻直接向汲黯颁布圣旨,汲黯还是以伏于地辞谢圣旨的方式反抗。

  汲黯也是老人,东海是多么远的地方,刘彻是要把汲黯发配边疆呀。

  汲黯又这样僵持了整整一天,刘彻三次下达诏令,最终汲黯领旨谢恩赴任。

  刘彻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地拿下位列九卿的汲黯让百官为之一震。

  更让朝廷中那些庸臣们感到刘彻不好惹,以后还是少说话为妙。

  而张汤和张鸥虽然再一次领略到了刘彻的翻脸,但也算目的达到。

  而让张鸥感到压力的是,经过刘彻打压汲黯这一事情,朝廷中还真没有那个官员敢在他两屁股后面转悠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而张汤则在丞相府开始了他模拟丞相的生涯,为了以防万一,张汤还找了王太后,因为张汤与刘彻曾是玩伴,与王的关系也不错。

  三天后,

  内侍带着圣旨到草棚宣旨,公孙弘封为平津侯,封地在菑川国,享受二品待遇。

  内侍走后,公孙弘站在原地久久的发呆。

  “喂,老夫子!”卫枫站在身后见公孙弘一动不动,于是上前打招呼:“现在你的愿望也实现了,我也就回去给我兄长复命了。”

  公孙弘慢慢的抬起右手,擦了擦眼泪。

  “老夫子!”卫枫惊讶,这是喜极而泣吗?赶忙上前搀扶。

  公孙弘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走到石头桌旁坐下,开始向卫枫诉说内心的话语:“老夫不是激动,更不是喜极而泣,是感动,谢陛下给的机会。”

  卫枫递上一杯茶水道:“百官之首呀,位列三公,可青史留名的人物。”

  公孙弘接过卫枫手里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知道老夫为何二十年不回去吗?”

  “不知道!”卫枫摇了摇头。

  公孙弘起身看着远处的山脉良久感叹道:“老夫也算不虚此行……”

  公孙弘年轻时就立志报国,在菑川国做官,为官一任的他刚正不阿,为民办事,大力宣传儒家学说,后得罪权贵被罢免官位,赋闲在家几十年。

  这一赋闲就是十一年,十一年来,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在乡下教书育人,把儒家学说传递给每一个弟子。

  后来,朝廷向天下招揽贤士,他以前得罪过的人给他使坏就没去成,但公孙弘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一个人抛家弃子的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路途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到达长安后,由于人生地不熟被处处排挤,再次沦落为教书先生,这一雪藏又是一年多,有的时候在街上靠写字为生。

  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菑川国的达官贵人们不知为何,居然又公开推荐公孙弘为菑川国上报朝廷的客卿,他这才有机会迈入未央宫。

  刘彻登基后,已经五十多岁的公孙弘终于迎来了大展抱负的时候,协助刘彻对官吏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

  但很不幸,大展宏图的机会开始没多久,就被朝廷的权贵的干涉和匈奴的入侵被迫停止,刘彻之前所有的改革措施付之一炬成了废话,一大批他国的客卿被权贵们冠上罪名遣送回国,而公孙弘这个改革能手再一次沦为教书先生。

  说起刘彻登基时的那次改革,可谓惊天泣鬼,可能也正是因为急功近利,才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著名的推恩令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实施的。

  因为这些客卿都涉及到了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所以公孙弘听说,这些客卿回国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公孙弘不愿意在回菑川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