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第十七章 真真假假
作者:燃梦星空的小说      更新:2020-06-20

  终于回到驻地后,李平赶紧到赵进等人那儿都去看了看,相互了解一番,交换一些信息。

  这些日子,赵进想了不少歪点子,四处出击,这些日子倒也征集了300多男丁,而且他把不少精力放在了对上的走动上,效果不俗,竟获得了部分粮草和军械的拨付。

  最有成效的却是史明和王成武,他俩早早的就带人到农村直接开抢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干的,他们甚至还成功的兼并了不少小股儿的贼军,现在居然已聚众1000多人,粮食、牲畜更是不少,另外妇女和老幼也有400多。这1000多人中,史明最后分得了700多人,王成武分得了300多人,但看样子王成武似乎并没有任何不满。

  这两人从前的经历也真的很值得玩味,与纯善类应该是搭不上边的。

  由于人员物资所获较多,史明更是以拥挤为名在离大家有些距离的地方自行另寻了一块儿地盘单独出去驻防。但王成武却没有走,而且还很自然的接收了史明原有的地盘。对这一切,赵进始终都没说什么,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

  李盛才开始也跟着史明混了两天,但不知为何,很快他就独自带着所获的少量人马回来了,不过最后连骗带抢的,他倒也划拉了百十号人。

  刘世雄两口子没有跟史明出去开抢,而是一直留在城中。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史明担心他们的安危,不让他们去冒险。这些天来,这两口子也上窜下跳了几日,但却一直没什么收获,最后还是史明给他们拨了五六十人(大部分是老弱),倒也撑起了门面。

  只有宋宝来那儿最弱,他这些天来主要就是帮赵进打打下手,但赵进常常单独跑去对上交往,也不怎么顾他。他后来干脆就在营中每天种菜、盖房和鼓捣起各种器械来。而且赵进自己最后也没拉到多少人,也就不可能再给宋宝来分润,以至于宋宝来的手下目前还是那么几个人。

  经过左良玉各军这段时间的疯狂拉壮丁,整个襄阳已基本没什么净土了,可征用的人基本都已征的差不多了,襄阳和樊城周围已经到处都是聚拢成群的营伍,再去征到兵员恐怕已很不易。

  而在李平上山征兵时,他这儿又有些城中和城郊的居民来投,这些来投的人主要是他上次救的那些刘三街坊们的亲朋故旧,他这做好事的回报还真是挺快,他又多了100多人。

  李平最后估摸一算,他的营中光青壮就有了500多人,妇女、匠人和老弱也有了400多人,也已很吓人了,再去费劲征兵已意义不大,且粮食都要成大问题了。

  赵进等李平回来后更是立即上报其部众达到了4000众(当然是虚报),在左梦庚那里做实了游击之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部众,赵进还报了左梦庚同意后,又继续在原来宅子的周边兼并了很多新的地方。李平自然也把他旁边的一大块儿地给弄了过了,不过他却是直接用傻大个儿乡邻们已经空出来的房子换的,倒也省了很多麻烦。

  李平从山中回来后,早憋闷得难受的宋宝来,立即就来寻李平唠叨。

  宋宝来本身对这种指挥军伍就很生疏且实在是驾驭不了,这些日子又找不到要领,招兵更是不知如何下手,已是郁闷得不行,所以干脆找李平商议和他并营得了,他心甘情愿只当个下手。

  宋宝来清楚自己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搞明白这军伍中的事,别哪天真打起来,反让人给杀了,还不如投了李平既自在又安全得多。虽然当一军之头听着是威风八面,想来权力也大,但要是没那能耐却不是美事反是祸事了,他本就不是那种有大志向的人,这些日子的坎坷更是让他绝了奢望之心。

  而李平也确实需要实在的帮手,这宋宝来又一向和自己亲近,两人商议后,报了赵进,就直接合了营,这样宋宝来就成了李平营内的副把总。

  宋宝来的营区并过来后,加上又扩增了新的营区,李平重新规划了驻地的整个布局,将训练、生活、后勤和保障等各个区域分隔划开。并组织全体人员对驻地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整治,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了细致的清洗、除泥和除虫。

  接下来的整军对李平而言,已迫在眉睫。

  无节制的快速扩充并不是什么好事,没有坚强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这群散沙很快就会失去控制,既不忠诚又不能战的营伍对李平来说毫无意义。

  李平在500多青壮中只筛选出了450余名作为兵员,其余一些身体偏弱、年轻较大的人都被李平筛选了出去,甚至一路南辙跟着他的70多人中,也有6个被他裁撤,李平已定了要走精兵的路子。

  其实这450余人李平也并不是都相中的,他勉强能看上的也就200来人,但他实在不能让那么多青壮都去干勤务,而让部队太少,只好捏着鼻子暂时先这样。

  这450余名青壮,被李平暂时编为3个哨9个队,每队下设3什9伍。

  为了便于指挥、方便士兵明晰营伍和弱化基层带兵者的个人色彩,李平采取了后世简单的记数式编制法:段强为1哨哨长,下辖1队、2队和3队,胡忠山为2哨哨长,下辖4队、5队和6队,马永为3哨哨长,下辖7队、8队和9队。

  营中各建制单位的名称,李平现在还不打算改,虽然这一时期明军的编制很混乱,怎么编怎么叫的都有,但他还不能搞得太另类,完全另类的编制名是很容易让人怀疑有二心的。

  那些妇女、匠人、老弱以及裁掉的青壮,都被统一编入保障营,并和部队隔开单独居住,主要进行生产和生活保障,宋宝来兼任了他们的营官。

  重新编设调整完部队后,李平并没有急于对部队展开全面训练,而是再次借用了他那个时空的一个成熟法子,这就是新兵训练前的骨干集训。

  大部队的训练和指挥要统一标准,都必须依托骨干,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层级把关和指挥体系。

  要实现指挥员的意图和要求,就必须首先让骨干们掌握并坚决的贯彻执行。部队的掌控终究是要依靠基层的初级指挥员们来完成的,这才会有班长是军中之母、连队是部队的核心之说。

  李平计划用三天来搞这次集训,这个时间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但李平实在是等不起,也不能再拖了,况且那么多部队没有强力的约束也很容易乱。

  从山中回来的头四天里,李平除了第一天去各兄弟部队走访,以及协调扩增营区和规划营区等几件大事外,其余三天他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什长以上骨干的集训上,其他的事情统统都扔给了宋宝来。

  宋宝来的加入,把李平从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后勤事务中解脱了出来。李平更是一股脑儿的把金银、首饰、财货和物资全都交给宋宝来去统一保管和使用,宋宝来激动得全是干劲儿,李平也可以全身心的去琢磨训练上的事了。

  三天的集训很快就过去了,李平的骨干集训只能算是囫囵吞枣的结束了,营内各项大事也基本定了下来,李平迫不及待启动了部队的全面训练。

  一连五、六天,李平天天都和部队泡在一起,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对其他的事情完全不管不问,因为他实在是没有精力和心情。

  大规模的新兵训练,前几天本就最累,更何况是训练一大帮没有任何军事常识和见闻的文盲了。而李平手下的骨干们同样又是一帮雏鸟文盲,短暂的集训仅能让他们草草的学个形而已,能不能把部队按李平的想法训练出来,李平心里完全没底儿。

  直到现在他还在同如何让士兵们分清左、右脚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他的军官们也并没有好到哪儿去,同样一团乱,让打算给这支部队打下现代军事形态的李平满嘴苦涩,愁得满脑袋都是包。

  要知道这几天,除了早晚的体能训练外,这400多人所进行的训练全是队列训练,但到现在部队的队列却仍然连个形都没有。

  一个简单的队列动作对于后世经历信息大爆炸的人来说可能很容易,但对这个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漫画连环画、绝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识、甚至大部分人一生都从未离家超过十里地的时代的人却很难很难。

  李平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仍然坚决地使用队列训练这套训练手段,并不是他魔障了,也不是简单的为了追求整齐好看,实在是因为队列训练是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维护纪律最有效的手段,这是他那个时空几百年来近代军队的经验总结。

  队列训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每名军人养成听从指挥的习惯。当命令下达时让你习惯性的去执行,而不是质疑和犹豫。很多时候听令与不听令往往就在一瞬间,而这个瞬间在战场上常常会决定生死。

  当来回更换的指挥员站在队列前喋喋不休、反反复复的来回叨咕那并不多的口令时,不管队列里的军人是否熟悉走到队列前指挥他们的人,也不管这个指挥员是否为他们单位的长官,只要他接手了指挥,下达了命令,队列中的每个人就没有反对权、没有选择权,只能无条件的机械执行。

  当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听从队列命令的习惯后,他往往也养成了听从一切上级下达命令的习惯,军队需要的就是坚决的执行命令。

  至于整齐划一那是为了强迫你养成统一意识和高标准意识,它并不是队列训练的核心,只是队列训练的重点内容,服务于坚决听从命令和保证完成命令这个核心。

  队列训练在培养军人服从意识方面的高效性,以及它的易操作和低成本,最终让它在近现代军队无数的训练项目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大多数军事强国初期训练军人的首选手段。

  队列训练也从来不是一时的,它会贯穿于军人服役的整个生涯,任何一个正规的建制部队一般情况下每周都会保持一定的队列训练时间,营团每年甚至有的每季度都要组织队列会操,以此来不断保持和强化军人的服从意识和纪律意识。

  也因此,在李平那个时空,通过一支部队的队列意识和队列水平就可以大致判断一支部队的强弱,这决非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