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77 186.发展计划
作者:李超强的小说      更新:2020-10-31

  “喏。”

  鬼哥隔着书桌递过来一张照片。

  郭永坤拿起看了看,是一个穿着夹克衫的青年男人,看起来三十左右的样子,五官普通,左眼角有一颗黑痣。

  “没地址?”

  “没有。”鬼哥摇头,“那家伙跟他表哥根本不算熟,一两年才见一次面,主要长辈间有些苦旧感情,难以割舍,所以哪怕相隔天南地北仍有走动,能知道他在春城做兰花生意就算不错了。”

  郭永坤也是无奈,看来只能自己去找,所幸按情况来看,这个郑继波的兰花生意做得不算小,想来应该有些知名度。

  这样寻找起来就方便不少。

  “小坤,你真准备去春城啊?”

  “不然闹着玩?”

  鬼哥拱了拱手,“佩服佩服”的意思。

  “不过就算没这件事,开年也有去趟北方的打算。”

  “哦?干嘛?”

  “打算在首都设个办事处。”

  鬼哥巴掌一拍,心说这才是正事,他还真怕郭永坤光想着报仇,忽略了厂里的大事。

  他才发现原来正经渠道来钱,也是挺快的。关键那钱用着也香,有点上瘾的意思。

  “讲讲呗,具体什么发展计划?”

  “我们河东对于有些地方,终究太远了,凭借奥运会的影响力,短时间内虽然能辐射到,但一直啃老本,肯定不是办法。所以我打算今年先在羊城和首都,分别设立一个办事处,建立仓储中心和销售团队。

  “这样一来,首先可以保证货源充足、缩短分销商的提货周期,另外还可以对现有市场进行妥善管理,和进一步巩固和开拓,使健力宝始终保持竞争力。”

  鬼哥竖起大拇指,笑道:“不错不错,眼下健力宝的战线确实拉得太长了,搞几个办事处,细化一下,听起来的确有好处。加油干,你可是答应我的,要让我做亿万富翁。”

  “不就是个亿万富翁嘛,那有何难?”郭永坤呵呵笑道,有句话他没说出来,怕吓到鬼哥,他心中早有目标,明年,也就是1986年,他至少要将健力宝的年销售额做到1.5个亿。

  因为1986年会有一届亚运会,正是一次绝好的锦上添花的契机,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将力战亚洲群雄,位居金牌榜第一。

  上一世,李厂长同样利用了这次契机,在1986年将健力宝销售额做到了1.3亿,他多加了两千万,算是给自己一个考验。

  “你是不难,但我这个吃下锅饭的,还是感觉挺难的。”鬼哥酸溜溜说,仍对当初有意合伙搞饮料厂,却被对方拒绝的事情耿耿于怀。

  不过现在,他终于明白对方为什么不肯合作了。

  因为钱太好赚,换成是他,他也不干。

  “对了,透露一下呗,去年你到底赚了多少钱啊?”鬼哥眨眼问。

  “你赚多少?”

  “我赚多少你还不清楚?你把那些罐子加起来一除就知道了。”

  “但你的人力成本和水电开销我不知道呀。”

  鬼哥竖起四根手指,“就这么多,将将,还没到。”

  “乘以十。”

  “靠!”

  鬼哥羡慕得眼都红了,虽然工厂是对方大,但目前生产线大家都只有一条,就因为做的东西不同,利润差十倍。

  太憋屈了!

  而且说是“去年”,实则奥运会八月才结束,健力宝也是从那时才开始畅销,实则仅有半年时间。

  半年赚四百万?

  简直要疯了!

  那今年对方得赚多少?

  鬼哥都不敢想象。

  “别靠了,管他赚四十万还是四百万,反正现在又不是我们的。”

  这倒是一句真话,从名义上讲,这些钱全是政府的。哪怕身为厂长,也不能随意动用。

  当然,只要能找到合适名头,譬如由于业务繁忙,需要配辆车;又譬如住处太远,需要搬个家,只要领导肯批条子,那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总之,要懂得变通。

  鬼哥突然笑了,“我跟你不一样,大家眼睛都盯着你这个土财主身上,我这边倒还好,没什么人太在意。”

  他突然觉得小家当也有小家当的好处。

  树不大,不招风。

  “对了,外汇啊,这可是重中之重,必须不停地兑。”忽然想起什么,郭永坤再次强调。

  他和鬼哥现在都只有一条生产线,目前还能应付,但一两年后肯定就不行了,到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引进更多的生产线,这就需要用到外汇。

  政府那边就不用想了,他们批,郭永坤也不会要,所以只能从市场上自己筹。

  所幸他有陈大少这层关系在,美金没戏,港币也可以,而港币要比美金好筹得多。

  “知道了知道了。”提起这茬,鬼哥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从鬼哥这里离开后,郭永坤来到工厂,让老王召集一众高管,准备开个会。

  行政楼的会议室里,郭永坤居于首位,目光环视下方十二个身影,最终定格在一个年轻小伙子身上。

  此人名叫李景旭,去年十二份才进的厂,不是招的,而是对方自己找上门的,也就是所谓的毛遂自荐。

  郭永坤亲自面的试。

  为啥?

  因为对方的学历很高,正儿八经的中专毕业生。

  他甚至都没想到,这年头会有中专生甘愿放弃国家分配的铁饭碗,来他一家挂靠工厂上班。

  需要科普一下的是,这年头中专生分两种,一种是初中专,就是读完初中然后再读中专,另一种则是高中专,即高中毕业后再读中专,至少三年,课程设置与大学本科无异,只是理论知识删减,增加了更多的实习操作课程。

  而后者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李景旭就属于这个类型。

  而他的专业则是对外贸易。

  当看完他的简历后,你叫郭永坤如何不重视?

  厂里现有的各个部门,说是草台班子都毫不为过,学历最高的就是郝桐桐,她还不到二十岁,目前的头衔则是总技师,诚然,她确实很有天赋,但其中未尝没有一丝无奈。

  因为无人可用。

  这个李景旭就不同了,销售部专业对口人才。

  郭永坤还记得当时俩人的对话。

  “怎么想到来我们厂?”

  “因为奥运会,健力宝汽水厂作为一家挂靠单位,却能在全国角逐中,拿下奥运代表团赞助权,从这件事情我看出了领导者的魄力,以及工厂自身的实力,我认为这是一家很有前途的工厂。

  “另外,健力宝我也喝过,确实无可挑剔。综上所述,一家工厂如果有了好的领导、强横的实力、无可挑剔的产品,我想不通它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展壮大。”

  这个回答,郭永坤在心里给了他满分。

  李景旭此人有专业素养、有远见、有抱负,最重要的是有闯劲——这一点非常关键。人都是有惰性的,站在舒适区中,没几个人愿意走出去。因为挂靠工厂不像国营工厂,进来就是铁饭碗。

  但他还是来了。

  随后,他就被郭永坤分配到销售部,任职副经理。工厂的岗位职称,郭永坤很多都是按后世来的,因为没有行政等级,所以叫科长什么的也没有必要。

  几个月下来,郭永坤一直在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确实有实力,也很努力。从能力上讲,远超现在的销售部经理。

  不过郭永坤并没有换岗,因为对于李景旭此人,接下来他有大用。

  所以他今天在这里,否则以他的职务,还不够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

  “好了,开始吧。先说今年厂里的一个战略性计划。”

  底下众人纷纷竖起耳朵,“战略性”这三个字,就很好诠释了这项计划的重要性。

  “接下来厂里会在首都、羊城,这两个地方,分别设立一个办事处,需要组建销售运营团队,以及物流管理团队,每个办事处的资金投入是,一百万人民币。”

  “哗——”

  底下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

  这哪里是建办事处啊,说得这么含蓄,明明就是分公司。

  “首都那边,我会亲自过去处理,至于羊城,我需要一个人去挑大梁。”

  一听这话,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景旭,摆明的事情,不然他为什么坐在这里?

  “没错,我物色的人选,就是李景旭。”郭永坤望向对方,微笑问,“景旭,怎么样,愿意去吗?”

  李景旭蹙了蹙眉,老实讲,他不想去。

  此事虽然看起来很爽,上高皇帝远的,去分公司做大佬。但不论从发展前景上看,还是从实权上讲,分公司,怎抵得上总厂?

  “厂长。”李景旭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问,“假如过去,建好羊城办事处,我还能申请调回吗?”

  众人也都侧耳倾听。对于李景旭的提问,倒也不显意外。他虽然只是销售部副经理,但即便如此,也肯定比羊城办事处的经理实权要高。

  这个任命厂长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怎么看都是一次降调。

  “回不了。”

  “啊?”

  闻言,李景旭心里算是凉了半截。他感觉厂长一直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怎么会突然来这么一手?

  其他人也感到惋惜,老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唯有销售部经理俞耀云,脸上一喜,暗松口气。心想这回悬在心头的一颗大石头,总算落下了。

  因为李景旭能力太强了,这一点他都不得不承认,所以放在身边始终是颗定时炸弹,指不定哪天就把他取而代之了。

  “不仅不会回,而且将来你还要往更南边去。”

  “……”李景旭楞了一下。

  其他人同样如此,还情不自禁讨论起来。

  “羊城更南边?”

  “那是什么地方?”

  “大海吧。”

  “……”

  “是港岛。”

  “也有可能是海外其他地方。”

  “厂长这是要……”

  没错,这就是郭永坤对李景旭此人的安排,以及早就想好的另一手发展计划——拓展海外业务。

  从长远来看,这是必要之举。从短期来看,也是必要之举。因为他缺外汇,工厂要发展,就必须引进高端设备,这就必须用到外汇。港岛陈家虽然仗义,但老是麻烦人家,也不是个事儿。

  所以郭永坤打算自力更生,既然国内赚不到外汇,他就去海外赚,正好也可以拓展海外业务。

  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