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之鞭 第四百五十章 猥琐风筝高敏暴击流
作者:F2A之主的小说      更新:2021-01-18

  “也对,也不对,”尤里赞许地看了一眼别洛科夫,说道,“这的确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你应该想一想我为何敢于采用这种游击战术。”

  别洛科夫闻言,不由得陷入沉思,而另一边冥思苦想不得要领的迦恩塔尔则有些闷声道:“除了以多打少,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在我看来,这就是你能推演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战争真的如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那样的话八路军说不定早就把侵华日军赶出根据地了。

  尤里闻言,看了一眼兽人,心中默默道。

  事实上因为骄横狂妄、情报泄露又或者是指挥失误,采用焦土三光战术的侵华日军在扫荡中共敌后根据地的时候也曾经面临过多次被八路军游击骚扰、穿插分割导致下属分支部队被包围攻打的情况。

  然而除了少数战役,在大部分团级以上规模的包围战中,即使八路军占据绝对人数优势,其取得的战果往往也不甚理想。

  这其中最典型同时也对八路军敌后抗战产生深远影响的战役就是

  1940年10月25日发生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的关家垴包围战。

  当时侵华日寇冈崎大队长率领五百人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进行扫荡,为了全歼这支日寇军队,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决定调集优势兵力将之歼灭。

  为此八路军调集了8个主力团总兵力超过2万人,将冈崎大队团团围困于关家垴。

  20000人围剿500人——八路军的兵力是日寇的40倍。

  单从纸面实力来看,八路军具有绝对优势,应该能很轻松的歼灭这股日军。

  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吃惊,在鏖战两天两夜,付出几千人伤亡后,八路军依然无法攻克阵地,

  巨大的伤亡甚至让当时八路军的指挥官犹豫了,386旅旅长陈赓向和129师师长刘伯承均先后向彭德怀提议放弃继续进攻冈崎大队。

  在我军战史上一线指挥员向总指挥提议放弃进攻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八路军部队伤亡有多么惨重。

  但是这个关键时刻,彭德怀却发了脾气,对前线八路军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关家垴,否则撤销129师番号。

  彭德怀是否意气用事先不讨论,总之在彭德怀的坚持下,刘伯承与陈赓只能继续组织部队进攻,到最后彭德怀甚至把八路军总部直辖的特务团都拉出来参加战斗,结果又打了一天一夜,还是无法全歼冈崎大队。

  之后日军1500多人的增援部队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逼近关家垴,八路军见状只得无奈撤军。

  关家垴战役八路军重创了冈崎大队,消灭日军400人,冈崎大队长也被打死,但是却未能完成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

  八路军为此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代价,几个主攻主力团基本都被打残了,很久都未能恢复元气。

  之所以列举这个例子是因为眼下霜夜军和查罗曼军队的交锋其实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时的态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同样是采取焦土三光政策,同样兵强马壮,甚至查罗曼的殖民军因为有魔法相助还更加强大。

  为何在面对采取游击战术的霜夜军时却无法像侵华日军那样做到大规模扫荡,最巅峰时期甚至能蚕食八路军冀中根据地90%的地区。

  反而在遭遇野战袭扰时处处被动、顾此失彼,最后甚至让卢卡斯产生了兵力不足的无力感?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哪怕霜夜军最基层的任何一支不超过十人的基层作战小队都能够做到对查罗曼殖民军的有效杀伤,用游戏术语来说就是“破防”。

  也就是在同等兵力情况下采取游击战术的霜夜军士兵可以杀伤乃至消灭殖民军,甚至是能够攻克据点。

  注意这里指的是运动战的情况下杀伤、消灭殖民军,如果两支军队正面决战,那么就算给霜夜军三倍兵力也不可能打败殖民军。

  这里的霜夜军每一支队伍其实就相当于是一名攻高敏高、血少甲薄、走位风骚、意识猥琐的暴击刺客。

  玩过拆塔游戏的人都明白像这种猥琐刺客如果不要脸铁了心拆塔有多么恶心。

  一个人去抓基本就是送菜,两个人去抓先不说打不打得过,就算正面硬钢打得过也不一定能抓得住对方。

  而一旦拖延时间过长,另一边暴击刺客的四个队友就会瞅准机会强行开团,趁着对面少人,四打三围剿一波。

  现在查罗曼殖民军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骚扰态势。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渔网和鱼,查罗曼军队是渔网,自然希望在围剿中渔网越密越好。

  霜夜军是鱼,肯定是希望渔网越疏越好。

  而渔网的疏密则取决于编织渔网的绳索数量和粗细。

  这个绳索的数量和粗细就是双方较量博弈的重点。

  查罗曼军队执行焦土三光政策,妄图通过据点和扫荡围剿霜夜军。

  那么据点的多少以及扫荡中各个部队分兵数量的多寡就决定了查罗曼编织的渔网的绳索数量和粗细程度。

  最初卢卡斯派出去追剿霜夜游击军的部队都是以一个战队总计一百人左右为一路。

  结果半天交战下来,面对山区雪地中用雪橇拉着步兵炮躲在远处放冷枪的霜夜军小队,各个战队的队长骇然发现自己的部队的火力居然还不如对方。

  加上霜夜军始终不和各战队正面战斗,于是这些第一批被派出去的战队在打又打不过、追又追不上、跑又跑不了的情况下最终只能悲催地战败。

  这期间卢卡斯自然也尝试过调集军队支援,然而在拥有单向战场透明信息优势的尤里指挥下,正在尝试着磨练游击穿插能力的霜夜军总能先一步到达敌军兵力薄弱之处,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剿。

  于是卢卡斯就很憋屈地发现自己哪怕拥有优势兵力,在面对各处骚扰时也不敢轻易出兵,必须保证三倍于霜夜军的兵力他才敢派出反围剿部队支援各处据点进行扫荡。

  这就导致卢卡斯编织的这张渔网缝隙很大,而缝隙越大,也就越有利于霜夜军进进出出甚至反复横跳。

  同样的道理放在关家垴战斗中也成立,很多人因为这场战役对彭总颇多指责,其实这些人都不明白彭总发起这场战役的战略构想是什么。

  即通过围剿全歼冈崎大队,迫使侵华日军不敢过于分兵,因为分兵过多,导致兵力过少,那么鱼是会撞破绳索的。

  可惜的是八路军拼尽全力还是没能全歼冈崎大队,

  所以,在关家垴战役之后日军对根据地扫荡就放心分兵,只要兵力达到一个大队就能在八路军根据地横冲直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给敌后抗日战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后来在冀中平原扫荡中,日军甚至敢分兵以一个中队(连一级单位)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分兵越细,就是渔网编织得越密,八路军运动就越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八路军一个主力团甚至要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才能躲过日军的扫荡,著名的******就是八路军一个班的悲壮战例。

  指挥室内,尤里将关家垴战役案例结合当下霜夜军和查罗曼军队的战斗态势向迦恩塔尔、别洛科夫等人进行了详细解释,甚至不厌其烦地解答了众人产生的问题。

  最后确认众人基本已经消化了自己所讲授内容的尤里一边向着凯瑟琳等人下达了总攻命令,一边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同等兵力下霜夜军可以对查罗曼的殖民军进行有效杀伤,而我之前列举的战役案例中,进攻方拥有40倍防守方兵力却无法全歼敌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