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帝的奋斗史 第18章收徒
作者:悔凡的小说      更新:2020-06-08

  破院子里

  韦庄和朱友珪坐在房屋,韦庄独自下着围棋,而朱友珪看着书,一时无言。韦庄看了一眼自己的棋子,泛着温润的光泽,眉头一皱。

  忽然扭回头,笑得很是纯真、善良,“二公子,今日天色正好,阳光明媚,老夫看你天资聪颖,想收你做个弟子,你可愿意?”

  朱友珪面无表情的转过头看着韦庄。

  穷酸书生打扮,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有名气的人。自己虽然来者不拒,但那指的是学问,而不是人。

  “老夫,长安杜陵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诗会一点,词也会一点。你觉得如何。”

  朱友珪点了点头,但仍然没同意,现在可是乱世,是武人的天下,文有何用。至于他为何呆在这里,因为他知道有一部大天位级别的功法正在等着自己。

  然而在这时,韦庄两指微动,一道透明气刃瞬间掀起无数的悬浮尘埃,整个院子里的细春草都无风自动。

  朱友珪这才扭头,有些惊讶的看着韦庄。没想到这个教练字的人还会武功,看起来实力还不低。

  韦庄看着朱友珪那渴望的神色,笑道,“笔亦能活人,也能杀人于无形。对了,你要是想学,老夫可以教你。以你的资质,不出十年,必有所大成。”

  朱友珪点头的幅度稍微大了点,但仍然没有同意。

  韦庄顿时气的吹胡子瞪眼,你小子胃口可真大,想了想沉思道,“这样,你小子要是一年能将《刀笔菁华》小成,老夫便让花间派以你为主。”

  “成交。”朱友珪果断的答应了,原本他也只是想着,抱着能多拿就多拿的态度,没有就算了。

  一开始他看到韦庄展示他的实力时,心中便有了决定。

  古代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三个程序:

  一、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二、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三、老师回赠礼品。

  第一个程序需要的东西,朱温一大早就让魏一准备好了。第二个步骤韦庄仅让他献茶之礼,免去了跪拜之礼。

  在朱友珪有些疑惑的目光中,神色诡异道,“老夫暂时还不想接受你这虚假的跪拜之礼,老夫等着你以后心甘情愿的跪拜之礼。”

  虽然这么说,但朱友珪还是多了一个便宜先生以及一本精编的小册子。

  拿到《刀笔菁华》,朱友珪也不急,随意的放进书架上。继续看刚才的书,而韦庄成为朱友珪老师后,也就暴露了自己那为老不尊的本性。

  贼兮兮的凑到朱友珪身旁,看着眼前的拿着古书费力读着的但又极有耐心的朱友珪,看了眼那本古书,问道:“看得懂吗?”

  古代的文书和现代的繁体字差别很大,而在韦庄眼里,他虽然是一个天才,但仍然还是一个垂髫小儿。

  朱友珪抬起头看了眼韦庄,“还行。”

  前些日子,李夫子教过他一些字,再加上先前韦庄让他加练的字。虽然看得慢,但是懵懵懂懂也大致能看得懂。

  “你还挺聪明。”韦庄嘿嘿笑道。

  被韦庄稍稍夸了一句,朱友珪斜眼看了看韦庄,然后他收回视线继续看书。韦庄也不恼,这些日子以来,朱友珪的性格他大概了解的差不多了。

  直到晚上,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错的有多离谱。韦庄看着眼前正在秉烛夜读的朱友珪,好生劝道:“友珪,该去吃饭了。”

  “先生不用等学生,先生先去吃饭吧!”朱友珪头也不抬地说道。

  “可是你家没人做饭啊!”韦庄可怜兮兮地看着朱友珪。

  “哦!”

  “先生饿了,你去做饭。”

  “哦!”

  “书可以一日不看,但饭不可一日不吃,听先生一声劝,去做饭。”

  “哦!”

  ……

  大半天后,说得有些头昏目眩的韦庄拢着手,也不知道是饿的,还是气的。

  盯着仍在认真看书的朱友珪,就是不去做饭。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叹了一口气,半晌终于放弃,回厨房亲自动手生火做饭。

  不出片刻他就从厨房里走出来,慢慢在门口台阶上坐下。他不会生火……想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家境殷实,出则高车骏马,入则僮仆盈门,顿顿美酒千斟,餐餐鱼肉盈案。

  晚上朱友珪终究还是做了饭菜,他饿了。将饭菜端到韦庄面前。把筷子往前推了推,“吃吧。”

  可怜巴巴的韦庄从竹席爬起,看了看那碗淡黄色的小米饭,伸手接过来,他从来没有觉米饭会这么香。

  “你为什么不去外面吃?”朱友珪看了一眼韦庄,好奇问道。

  “宵禁不懂吗?”韦庄恶狠狠地憋了朱友珪一眼。

  “哦!”朱友珪差点忘了这是古代。根据他所读的《宫卫令》,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

  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

  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也不得以出城。

  不过以韦庄的武功,好像完全可以不在意这些虚虚实实的规矩。

  过了半晌,朱友珪抬起头看了周围一眼,缓缓说道,“明日,我会去买一些家具,以及几个厨子和几个下人。”

  韦庄抬头淡淡扫了一眼,青衫的男人低着头,眼中多了几分难得的柔和。

  就在这时候,窗外忽然卷过一阵风声,嘈杂中夹杂着密密的脚步声。韦庄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

  与此同时,朱友珪迅速放下碗站了起来。他刚拉开大门,一道锐利的剑气从身后发出,隐约中见到一条红线,人影瞬间倒地。

  正准备向前一步看清楚,肩上突然被压了一柄出鞘的剑,他抬眼看去,一袭白衣的韦庄,出现在他身旁,淡淡说了两个字,“退后。”

  下一刻,朱友珪就被那剑气逼得向后退了两步,站在韦庄身后。朱友珪看见韦庄背对着他,极缓抽出了手中的剑,剑气一瞬间在整个院子里震荡呼啸。

  这个老头子,竟然还会剑术,朱友珪闪过一丝惊讶。

  这时他突然看见对面突然走出红衣女子,负手而立,灿若繁星。敛袖作揖,朗声道:“岐王之妹,水云姬,拜见先生。”

  短短十一个字,虽是女声,掷地铿锵有声。

  ……………………………………

  ps:抱歉,女帝的名字我实在找不到。我在度娘那看见了几个名字:

  李水云(想起李星云)

  李云姬(想起李云龙)

  说实话,都不怎么好听。最终我还是用水云姬算了。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藩镇之一,五代时期岐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