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锐士 第0138章 王者之心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      更新:2021-05-09

  对于甘茂、向寿这些楚系大臣的心中所想,秦王是一清二楚,无非是争权夺利,趁机削弱朝中秦系大臣的势力,压制魏系大臣,最后做到一家独大而已。

  原本在秦国的朝堂上,有着秦系、楚系和魏系三大朝臣的势力,相互制衡。而随着季君之乱的爆发,一大批老秦世族出的大臣附逆,等待他们不过一死,以及败名裂。

  秦王本来是可以借着魏冉在没有虎符印信的况下,无端起兵,追究到底,治楚系大臣们的罪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一来秦国经不起这般折腾,二来他比较护魏冉、甘茂、嬴稷等饶才能,不忍杀之。

  但眼下以甘茂为首的楚系大臣这般咄咄人,秦王焉能容忍?

  “公孙奭、公子通等人附逆之事,干系重大,不可轻易决断。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闻言,群臣都不面面相觑,但不好辩驳。

  秦王这是在给樗里疾的面子!

  后者不由得眼神复杂地看着秦王,不知作何感想。

  秦王又道:“魏章已经在谷口生擒义渠骇。咸阳一役,义渠最后的有生力量,已经被完全消灭!着北地郡守白起率五万之师,涤西北,尽快占领义渠之属地,将其彻底纳入我秦国之版图。”

  “另,三后,寡人将在太庙举行献俘礼,将义渠骇等人,献于太庙,以告慰秦国历代先君的在之灵!”

  群臣山呼道:“大王万年!秦国万年!”

  这一回秦王可不止平定季君之乱这么简单,就连让秦国头疼了四百余年的边患——义渠,都被他顺带着扫灭,文治武功,不可谓不厉害。

  不过,让群臣倍感困惑的是,领兵灭义渠的,为何不是魏冉,而是白起?

  不是白起年纪轻轻,不够资格,而是这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太大。秦王,似乎不怎么信任魏冉了!

  旋即,秦王又扫视了一眼陛台之下的群臣,心中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挥了挥手,边的黑伯心领神会,就让两名内侍抬着一个巨大的木箱,从侧门进入四海归一。

  木箱就放置在秦王的跟前,陛台之上,所有大臣都能看见的地方。

  “二三子可知道,这箱子里,是为何物?”

  群臣都是大眼瞪眼的,一头雾水。

  秦王上前,打开箱子,显出木箱里面的一道又一道的竹简。

  秦王淡淡的道:“这箱子里的竹简,都记录着你们这些子以来的言行举止。甚至,有尔等互通之文书。”

  听到这话,甘茂等人不眼皮子一跳。

  王上这是要秋后算账?

  “尔等不必担心,这箱子里的竹简,寡人一道都没看过。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私心,这个寡人能够理解,但是,寡人不希望此类事再次发生。”

  秦王摇头道:“黑伯。”

  “老臣在。”

  “让人把这箱子里的竹简都烧了吧。”

  “嗨!”

  秦王亮出的这些竹简,其实就是群臣的罪状,主要是楚系大臣的。有了这些罪状,秦王完全可以血洗朝堂,把敢于反对自己的声音全部压制下去,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将能干的大臣统统治罪,谁为他效力?

  秦国已经经不起大的折腾,秦王要做的,就是将季君之乱的负面影响压到最低,展现出自己宽宏大量的一面。

  只有恩威并施,自己才能稳坐王位,更好地统御群臣。

  “黑伯,宣诏吧。”秦王缓缓的闭上眼睛。

  黑伯躬行了一礼,拿起诏书,字正腔圆地念道:“大王诏令!兹右丞相甘茂,御下不严,有结党营私之嫌,故改任典客,司之邦交。原典客弥子夏,升任右丞相!兹左庶长魏冉,平乱有功,即擢升为少府!公子稷治政有方,擢升为蜀郡丞,即上任!……”

  秦王的这道诏书,可谓是完全遏制了朝中的楚系大势力,趁势提拔自己的亲信文武。诸如甘茂、魏冉、嬴稷等人,不是明升暗降,就是直接被寻一个由头贬职的。

  但是对于秦王的这份诏令,群臣是不服不校

  下了大朝会,秦王刚刚到龙台处理政务,黑伯便进来通报,是樗里疾求见。

  对于自己的这位王叔,秦王不敢怠慢,随即传召。

  “大王!”

  “王叔,坐吧。”

  秦王随之与樗里疾对席而坐,后者欠着半个子,表示恭敬。

  “王叔是来为公孙奭、公子通等人求的吧?”

  “非也。”

  “不知王叔此来何为?”

  樗里疾摇摇头道:“大王,实不相瞒,在此之前,老臣确实是想请大王网开一面,勿加罪于公孙奭、公子通等饶上,保全老秦世族在朝中的势力。但是大王的这一番动作,着实让老臣豁然开朗!现如今无论是秦系,还是楚系的大臣,在这场叛乱当中都讨不到好。如此,老臣便安心了。”

  这是樗里疾的心里话。

  不是樗里疾私心过甚,食君之禄,不为君分忧。恰恰相反,樗里疾是担心秦王一怒之下,诛灭公孙奭、公子通等附逆的大臣,并夷灭其族,抄没其家,这样为秦国所带来的后患是极大的!

  没有本土秦系大臣的支持,魏系又是势单力薄的况下,秦国的朝堂上,很有可能是楚系大臣一家独大,必将威胁到王权。

  然而,现在秦王通过自己的手段,一口气将风头正盛的楚系大臣一个不放过,通通贬斥,这样一来,朝局又进入了平衡的状态。

  公孙奭、公子通等人死不死,其实已经无足轻重了!

  “大王,老臣想知道,你打算如何处置参与叛乱的大臣?”

  秦王叹气道:“王叔,国法即王法,公孙奭、公子通等人犯上作乱,不仅是在冒犯寡人,更是在冒犯秦法的尊严。秦法,不可渎也!寡人就算想宽恕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恐怕秦人不会,秦法不会答应!王叔,你是经历过商鞅变法的,你应该很清楚,法度不行,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祸乱?”

  “叛逆者都能活命,寡人若是开了这种先河,谁又能敬畏寡人,谁又能敬畏秦法?”

  闻言,樗里疾蹙眉道:“大王是想按照秦法处置他们?”

  “不错。”

  “不能改了?”

  “绝不更改!”

  “公子通、公子恽,其二人都是大王的兄弟,诛之,恐遭非议。大王连他们都不能放过吗?”

  “寡饶家事,便是国事,不可不一概而论。正所谓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寡人若不诛灭他们,如何扞卫秦法的尊严,如何为臣民之表率,如何给广大秦人一个交代?”

  樗里疾听到这话,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大王,你终于成长起来了,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秦王。”

  “王叔……”

  “大王,你所做的这些都是对的。”樗里疾作揖道:“大乃下,大仁则必舍义。王者之心当能藏污纳垢,化腐为金!王者之仁义,与普通子民的仁义大不一样,与逝者的哀伤澎湃也绝非一物。所谓王者,民心安稳,社稷昌盛,才乃苍生之幸!国家之幸!”

  “地间真英雄也!”

  秦王闻言,不感慨道:“知寡人者,王叔也。王叔,你可知道,若是嬴可以选,宁愿不生于王族!王族的血是冷的,的话是假的,做的事不可渎,言之辱也!”

  看见秦王脸上出现悲戚的神色,樗里疾的心中五味杂陈,道:“请大王切莫悲悯自己,要放眼于下。”

  “寡人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