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锐士 第0315章 六艺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      更新:2021-05-09

  邹衍与公孙龙结伴而行,一起前往咸阳的国子监,准备作为士子,报名参加游学西方的志愿者的队伍。

  公孙龙,字子秉,赵国邯郸人,年方十六,第一次外出游学。姓氏为公孙的人都不简单,祖上都是某一国家的公子,只不过关系较为偏远,亦或者是国家已经消亡了而已。

  若是秦王荡看见邹衍与公孙龙走在一起,还参加了此次游学于西方的志愿者队伍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盖因这两个年轻人,日后都将是名动天下,闻达于后世的哲学巨子,世之重臣,能跟孔孟、苏张一较长短的人物!

  在原来的历史上,邹衍是为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其创建的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

  若无意外的话,邹衍应该成为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燕惠王时听信谗言,把邹衍逮捕下狱,因而六月降霜。

  而公孙龙呢?

  公孙龙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变学”的祖师。

  公孙龙能言善辩,历史上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白马非马这一理论就是他提出来的,嘴皮子十分利索,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那一种。

  没过多久,邹衍与公孙龙一路谈天说地,便来到位于咸阳城西的国子监。

  来到这里报名的士子可不在少数。

  二人赶紧排了队,乖乖的等候着。

  公孙龙笑道:“来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士子可不少呢。”

  “是啊。多半都是山东列国的游学士子,龙子,你看他们身上的打扮,可是跟你迥然不同啊。”

  闻言,公孙龙扫视了几眼,看见附近的士子多半都是穿着葛布衣衫,一副书卷气的模样,不由得撇了撇嘴,说道:“都是一些破落户罢了。”

  “龙子,你这话可真是招人仇恨。”邹衍有些哭笑不得,又道:“若不是秦王给出了优渥的奖励与抚恤金,谁又能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前往不知名的西方游学?这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还很难说,似咱们这般不愁吃喝,衣食无忧,还要前往西方冒险的士子可不多!”

  “是啊。”公孙龙捂着额头道:“不知道我父亲知道了,会不会拿剑砍死我。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反而为了那点赏赐跑到西方去受苦受罪,最后还可能活不成了,真是脑子进水啊。”

  “哈哈,脑子进水,龙子所言甚妙也!”邹衍笑吟吟地道:“不过,知行合一对于咱们这些士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龙子,我邹衍是师从道家的,学的不是经世致用之学,而是五行天地之道也!”

  “五行天地之道?”公孙龙有些懵懂。

  “不错。”

  邹衍微微颔首道:“我认为,天地有五行,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世都是按照五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

  “人世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

  良久,公孙龙讪讪地笑道:“邹子,你这话真是让我半懂不懂的。你说了这么多,我只明白了你说的一个道理。”

  “是何道理?”

  “按照你的这种五行天地学说,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这么说的话,代周者必秦也,因为秦国属于水德,尚黑!”

  邹衍闻言,淡淡的一笑,说道:“谁知道呢?五行之道便是如此。秦国尊黑色,还源于一个典故。传说,有一天秦文公外出打猎,捕获过一条黑色的龙。收获黑龙,这是水德之瑞。”

  “老子在里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因此,历代秦国君主都认为自己是水德,崇尚水。秦人认为,商朝尚白,周朝尚红。周朝为火,水能克火!秦国信奉五行学说也。”

  “至于说,秦国能不能代周,吞并八荒,囊括四海,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公孙龙点了点头道:“邹子所言,甚善也。我公孙龙平生没钦佩过谁,但是邹衍的确值得在下钦佩的。”

  没过多久,就轮到公孙龙进入国子监的广场上,进行考核。

  想要成为游学西方的士子,不是报名登记就能去的。必须要经过体魄的考核,然后经过半年的培训才行,如若不然,即便没有碰到什么豺狼虎豹,没有遭遇什么兵荒马乱,可能自己都要死于途中。

  对于这些即将游学的士子,体魄这一关必须过关。

  首先,就是要举起两石的石头制作而成的杠铃,然后射术也能做到百步穿杨,剑术也要过关,至少能战胜一名普通的秦军士卒。

  骑术的话,一般都没问题。

  最后,就是御术,驾驶一辆战车。

  经过这层层选拔,择优者录取。一般的士子都学君子六艺。

  什么是六艺?

  就是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并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六艺”教育对后世人文课程体系形成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重视礼乐教育。

  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礼乐教育一直列于课程之首位。

  尤其是西周,西周统治者吸取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重武备的同时,提出了“敬德”、“敬礼”的政治主张,以求文治。

  在课程设置上更是重视礼乐教育。即便是射御两科也逐渐与礼乐教育相关联,要求射御尊礼,合乎礼节。

  周公还创制了“礼射”制度,以表祭祀之敬,君臣之礼,长幼之序。

  这种思想为孔子所继承,对后世的课程设置坚持以礼乐教育为核心,并逐渐走向人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

  六艺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以外,也包括六种艺能的训练:演礼的技能;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驾战车的技能;书写的技能;计算的技能。

  而且从人的发展来说,六艺教育既重视人的品性的涵养,又重视身体的训练和音乐的熏陶。

  所以六艺教育是一种非偏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尤其是“数”的教育,属于理。

  学习了君子六艺的士子,其实很容易通过秦军的选拔的。只有一些士子有着先天疾病才能落选。

  最终,邹衍与公孙龙这两个年轻人都入选其中,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事训练以及游学方面的指导,他们才能踏上游学西方的路途。

  喜欢秦有锐士秦有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