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77章,学手艺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借盐,为了腌猪肉,可是,借了一大圈,也没有借到几斤盐,就算大疙瘩的粗盐,也借不到。

  所以,周家的兄弟很开心,今天又有肉今天吃,谁管以后呢?

  周大国吃的很开心,连汤带水,喝的干干净净,可是,周大勇这个废物,吃猪肉,拉肚子,肠胃受不了。

  哎,真的无语了。

  家里的猪没有了,至少不用为了打猪草的事情再闹了,家里省心不少,至于钱不钱的事情,又不是花自己头上,除了老爹和老妈,几个兄弟,谁在乎呢。

  好日子,只有几天,猪肉吃完了,又剩下杂八拉,晚饭的时候,看着碗里的杂八拉,几个兄弟的心情都不好。

  “老五,我和傅家的学海说好了,以后你跟着他篾匠的手艺。”老爹严肃的说道。

  “篾匠?”周大国不屑的说道:“我不学,都是竹签子,戳的手上都是伤口。”

  “不学就滚出去。”老爹不客气的说道:“家里不养没用的废物,你才12岁,不学点手艺防身,你长大了吃屎都吃不到。”

  “爹,要学的话,学木匠,我喜欢斧头。”周大国讨价还价的说道。

  “老子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老爹吼道:“老子为了你好,你这个没脑子东西,你除了知道吃,你知道个屁。”

  “老四能学木匠,我为什么不能学木匠啊?”周大国犟嘴的问道。

  “老大的泥瓦匠,老二是木匠,老四是木匠,你还学木匠干嘛?我们家要那么多木匠吗?”老爹教育的说道:“你学篾匠,家里盖房子,你们都能出力。”

  不是吧?

  老爹还挺有算计啊?

  其实老三也不是什么都不会,老三会算账,以前跟着一个会计后面学过一段时间算盘,可是,作为二等人,会计的差事轮得上你吗?

  其实,老爹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兄弟几个,可以相互交流手艺,这样,家里的几个儿子,泥瓦匠,木匠和篾匠的手艺都能学全了。

  要是还能学会铁匠和皮匠的手艺,那就更好了,这个年代,谁也不嫌弃手艺多。

  艺多不压身么,手艺多,早晚用得上。

  老爹有意无意的看着周大毅,周大毅放牛的手艺,那是天生的,用老祖宗的话来说,那是老天赏你饭吃,天生的,别人学不会的。

  要是周大毅能把放牛的手艺教给几个兄弟的话,周家的几个儿子,就算给别的社放牛,一天都是十几个工分,周家的日子肯定非常好过啊。

  放牛的差事多轻松啊,学手艺可是非常辛苦。

  严师出高徒么,被师傅打,被师傅骂,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而且,你还要求着师傅打你,骂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呢?

  那是徒弟讨好师傅的话,巴结师傅,求师傅教你手艺呢,要把师傅当做父亲一样来赡养呢。

  好话说了一箩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师傅的手艺。

  为了学会师傅的手艺,充分发扬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伟大传统,所以,学徒的人,装孙子肯定不行,必须装儿子,而且还是亲儿子才行。

  要是师傅不打你,不骂你,那你可以回家了,因为师傅已经放弃你了,你就算赖在哪里,也学不到什么手艺。

  拜师学徒,还是非常严肃的,这个年代,师徒关系,还是比较稳固的关系。

  为了老五学徒的事情,老爹可是厚着脸皮求傅家的人,求了半天。

  要不是两家的关系确实好,人家都不搭理你呢。

  在农村,名声还是非常重要的,就算做学徒,师傅也要看你的名声怎么样,名声不好,没人收留你。

  就算你想把别人当爹,可是别人也要把你当儿子才行啊。

  周大国有好名声吗?

  当然没有。

  好吃懒做,那是出了名的。

  这样的人想学徒,不付出一点代价,怎么可能呢?

  也只有周大国,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以为别人都是他的爹呢,都为他着想,他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啊?

  还想学木匠呢,那个木匠师傅敢带周大国,还浪费不起那么多的木头呢。

  再说,木匠可是精细的活,一般的学徒,很难出师,核心的手艺,都是传子不传女的,大部分的木匠,都和周大爱的水平差不多,估计只能打点小板凳之类,可是,相对来说,篾匠的手艺,简单多了,不但简单,而且实用。

  老爹想的周到,这个年代,篾匠确实比木匠实用,社里的活,用到木匠的很少,除了盖房子,或者打造大型农具,否者,谁用木匠啊?

  所以,作为木匠,想挣工分,还是比较难的,除非你出去接活干,可是,现在你是社里的人,想出去接活,哪有那么容易。

  去年,周大孝没有经过社里的同意,去外面接活了,虽然挣了钱,可是,被扣了那么多工分,还扣口粮呢。

  关键是口粮啊,没有指标,你花钱也买不到粮食啊,没有粮食,一家人怎么能生活呢,到时候,全家人只能饿死的份。

  周大孝就是不服气,闹事,要退社,结果呢,被抓了,关了那么多天,写了很多保证书,现在,周大孝不是老老实实做缩头乌龟。

  社里不让你出去,你就不能出去,否者,扣你的口粮,你就算是孙悟空,没有口粮,你也蹦跶不起来。。

  所以,木匠没有想象的那么风光。

  可是,篾匠不一样。

  农闲的时候,可以到社里编织篮子,篓子,簸箕,蚕匾之类,这些都是算工分的,一个篮子,10个工分;一头篓子,20个工分;一个簸箕,30个工分;一个蚕匾,10个工分。

  这些都是包工,你干的越多,工分越多,有的手艺纯熟的大师傅,一天能够挣到50个工分呢。

  老爹可是精明的人,老五么,种田么,就是一个真正的废物了,要不学点手艺挣点工分,以后真的只有饿死的份。

  救急不救穷,一旦你穷,就算亲兄弟都不会搭理你呢,周正明和他的几个兄弟,那就是前车之鉴。

  为了周大国的事情,老爹也是花血本了,送了猪肉给傅学海,还杀了一只老母鸡,拜师学徒,总要请师傅吃饭吧。

  杀鸡?

  周大仁和几个兄弟有点不满意了,家里总共就那么几只鸡,就是因为周大国太懒了,家里已经把猪给杀了,怎么还能杀鸡呢?

  周大国学手艺,关我屁事,杀家里的鸡,当然不愿意了。

  自私吗?

  这不是应该的么,谁让周大国太懒呢。

  兄弟反对,没用,鸡还是被杀了。

  哎,希望这只鸡,不是白死了。

  以周大国的脾气,就算是亲爹都受不了的人,外人,怎么可能会忍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