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106章,日子难过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周大毅把大豆喂牛了,刘大兴只能伤心难过,刘大田气的咬牙,老爹气的想打人,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些大豆,是牛的饲料粮,抢牛的饲料粮吃,大家可以悄悄的干,可是,拿到明面上的话,谁也丢不起那个脸。

  为了大豆的事情,闹的不愉快,不过周大毅不在乎,你们能干初一,我就能干十五,不给我吃,大家都没有吃的。

  不过,没有几天的时间,一社的老乡不需要七社的牛了,不用你的牛了,那就没有大豆了,也不用为了一点大豆的事情摘费心了。

  既然一社不用牛了,那么牛就要入栏,一旦入栏,周大毅就轻松了,可是,代价是一天22.5个工分,直接变成3个工分。

  以后,不用放牛了,一天三顿,准时喂牛就行了。

  稻草喂牛,加上一顿十几个大豆,牛的日子也要艰苦了,熬过慢慢的寒冬才行。

  不过,马上要分粮食了,这可是好事情啊。

  定量480斤,虽然有一部分萝卜和青菜来抵数,可是,那么多山芋假不了吧,分了粮食之后,大家至少能过个好年。

  成年的劳力480斤定量,30斤小麦,0.12元一斤,总共是3.6元;水稻120斤,0.08元一斤,总共就是9.6元;豆类50斤,0.13元一斤,总共就是6.5元,萝卜包菜60斤,0.05元一斤,总共就是3元;山芋1000斤,0.02元一斤,总共就是20元,口粮开支就算42.7元。

  未成年的定量是360斤,对应数量为75折,按照这个标准,多退少补,当然不可能有多的,要是现在都超支的话,分不到粮食,那不是要饿死了吗?

  家家户户基本都是领取到足够的口粮,以前虽然借支一部分粮食或者其他的东西,但是,总的来说,年底分粮食的时候,肯定要领回家很多粮食,要不然冬天怎么过呢?

  今年社里的收入还不如去年,一个工分只有2分钱,所以,对照你家里的工分,算算看,你们有没有足够的工分来买回自己的口粮。

  老爹和老妈拿着一个小本本,在哪里算账了,那个小本本记录着周家几个人全部出工情况,还有借支的情况,借支不仅仅是粮食,今年周家有不少开支呢。

  当初插房顶用的稻草,100个工分;还有社里的土坯,是社员帮忙的,准备盖房子用的,500个工分;还有几个大树,800个工分,还有三根扁担,一根扁担20个工分,那就是60个工分,一副大篓子,40个工分;一副箩筐80个工分。

  扁担,大篓子,箩筐,这些都是自备的劳动工具,社里提供给你,可是,你要拿工分去换,周大爱今年刚出工,这些劳动工具,都是自己准备。

  社里的东西,除了按照人头或者户口分配的,那是免费的,不用钱的,可是,其余节约的东西,都是社里的,社员想要用的话,那肯定要拿工分去换,这样才公平,要是免费的话,不管什么东西,都社员被抢光了。

  工分,才是家家户户的命根子,没有工分,口粮买不回来,家里房子倒了,都修不起,所以,为了工分,拼命吧。

  今年周家的工分,老爹今年3200个工分,加上周大毅和周大爱都出工了,老爹的日子好过了很多,没有去年那么拼命了。

  老妈只有2100个工分,今年周大勇拖累了老妈好多工分,为了照顾周大勇,早工和包工,老妈都没有时间抢工分了。

  周大仁有3400个工分,今年老三比较努力,因为有周大毅刺激呢,在包工的事情上,老三比较拼命了,比去年多挣了200多工分。

  周大爱今年2200个工分,周大爱第一年出工,为了证明自己,不管是点工还是包工,都豁出去命去干,特别是包工,那简直就是疯抢,能够挣下2200个工分,真的不容易。

  周大毅也是第一年出工,而且出工的时间比周大爱比较短,可是,周大毅今年的工分有6400个,这个工分数量,让很多自以为是的狠头,都羞愧的不好意思见人了。

  周大国今年还有86个工分,这些工分,都是农忙的时候,周大国去撵鸟赶鸡,还有捡稻穗挣回来的.

  周家的总共工分17386个工分,扣除抵掉的工分1540个,总共剩下15828个工分,这是周家5个劳动力,一年的收入。

  今年的工分价格更加低了,本来期待的3分钱,也变成奢望,最终的结果,是2分钱一个工分。

  480斤的定量,至少要2135个工分,才能买回自己的口粮,周家4个成人劳力的口粮,需要8540个工分,两个为未成年的360斤定量,需要3202.5个工分。

  扣除口粮的工分之后,周家还剩下4085.5个工分,2分钱一个工分,周家今年的总收入是82元不到。

  还有其他的开支,食用油的标准,一个人一年是3斤的标准,家里7个人,那就是21斤,2.8元一斤,那就是60元差一点。

  布料,一个人一年的标准17.3尺,家里7个人,那就是121尺,6毛钱一尺,那就是73元。

  盐的标准,一斤盐一个人口一个月的标准,一年12斤,7个人,那就是84斤,盐的价格0.13元一斤,那就是10块钱。

  也就是周家的这点收入,只能买点油和买点盐,勉强过日子而已,要是加上做衣服的话,周家的的油水入不敷出的一年。

  老爹和老妈不相信,拿着小树枝,在地上画了半天,再三核对,得出来的结果,就算这个收入。

  “老头子,这个日子怎么越来越难过啊?今年比去年多了7000多工分,怎么还比不上去年啊?”老妈疑惑的问道。

  去年周家的结余还有120多元,怎么今年多了7000多工分,结果剩余只有80多元,这个日子到底怎么样了?

  老爹阴沉着脸怎么样说话。

  “老爹,这到底怎么回事啊?”周大爱不服气的说道:“今年我和老七,多挣了那么多工分,怎么日子比不上去年的呢?”

  “这个不是明白着吗?”老爹恼火的说道:“去年一个工分4分钱,几年呢,一个工分2分钱?粮食的价格,还是固定的,工分的低了一倍,那就要双倍的工分才能买回口粮,哪里还有钱呢?”

  哦?

  几个人终于明白了,是啊,口粮的价格,定死的,去年的时候,2个工分,就能买回一斤水稻的口粮,可是,今年呢,现在要4个工分呢,才买回来一斤水稻。

  按照这样的算法,再多的工分,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啊?

  钱呢?

  社里的钱呢?

  去年,社里没有添置什么大件啊?

  社里的工分不值钱,原因就是那几种:

  首先呢,就是指标没有完成,社里的钱被扣掉了,那个是自己的原因,工分低,自己只能认了。

  其次呢,社里添置大型工具或者耕牛,那钱都花掉了,社里没有结余,没有钱兑现工分,所以工分不值钱,可是,去年,社里添置什么了吗?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区里的开支大了,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教育附加费,道路建设费,优抚费,各种费用加起来,是平摊的田亩子里面,要从定价粮里面扣除,那样的话,社里的收入就少了。

  除了计较指标没有完成,那是社员的责任,其他的事情,那都和社员没有任何关系,上面的命令,社员服从就行了。

  所以,周家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多了7000多个工分,家里的日子还比不上去年的生活呢?

  周家可是有5个劳力,而且周大毅一个人,顶的上别人两个人,就算这样,周家的日子,还是勉强填饱肚子,做衣服的钱都没有,要是别人家,日子怎么过呢?

  烦恼当然不止是周家,很多人家的都在算账,算完账表情,都是死了爹妈的表情。

  周大孝也是一样,算完成,彻底傻眼了,就算社里不扣他的口粮,他的工分,全部加起来,也买不回来家里四个人的口粮。

  别说周大孝的家里,就算刘全海,社里的亲爹家里,也是一样神情。

  他们家里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是480斤的定量,8口人,8个人挣工分,结果到头来了,8个人的工分,只够买回口粮,买油和买衣服分钱,不够了。

  想不明白,这个日子,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