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123章,乐观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最近,乡下的老乡,都变得有点癫狂了,没办法啊,被指标给逼的。

  早季稻500斤,晚季稻400斤,这是最低指标,也是保证指标,还有争取指标,有的生产社,为了所谓的面子,居然主动提高指标。

  我的天啊,大家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泥腿子,种了几十年的田地,田里的粮食,有多少产量,难道大家心里没数吗?

  当然不一样了,以前,那是旧社会,现在,那是新社会,能一样吗?

  再说,以前,那是为了地主种田,现在,是为了自己种田,粮食都是自己的,能和以前一样吗?

  据说,刘大田的头发都白了很多,脾气一天比一天差,因为马上要开始种植早季稻了,早季稻的亩产要达到500斤。

  我的天啊。

  刘大田忍不住有疯狂了。

  当然,上面的同志,对于这个指标,那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为了让老乡能够完成这个指标,上面的同志,做出了很多具体细致的指示。

  首先,在耕田上,必须尽可能的使用双铧犁。

  为什么使用双铧犁呢?

  因为双铧犁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事实证明,使用双铧犁,耕田速度提高一倍不说,还能深翻土地,能够有效的把泥土深处的肥料,给翻上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每次新的生产工具推广的时候,因为心里的保守思想在作怪,不愿意接受,所以,这次要积极动员老乡,争取全部使用双铧犁。

  很多双铧犁,很多生产社的老乡,那就是两个字:懊悔。

  哎,当初要是不买双铧犁就好了,花了钱,请回来一个大爷,放在那里供着也就算了,现在呢,是不是还要把大爷给请出来,否者,那就是保守派啊。

  800多斤的铁圪塔,4个精壮劳力,辛辛苦苦把这个大爷给请出来,然后傻呆呆的看着这个双铧犁。

  麻的,这个铁圪塔,真够坑的。

  生铁铸造,结实的一塌糊涂,怎么砸,都砸不烂,砸不烂,你还得用,面对这个铁疙瘩,很多人欲哭无泪了。

  七社的情况还不错,几头大水牛,那是真的壮实,还能拉得动双铧犁呢,可是,其他的生产社,看着这个双铧犁,都忍不住要哭了。

  大爷啊,我真的伺候不了你啊。

  三头牛,或者四头牛才能拉得动的双铧犁,你让老乡怎么办?

  四头牛啊,有几个生产社,能够有四头牛啊?

  四头牛全部去拉双铧犁了,其他的田地怎么办啊?

  人拉犁刀吗?

  只能这样了,否者,怎么来得及呢?

  特别是靠山的几个生产社,听到深翻土地,顿时打人的心思都有了,麻的,我们这是山区,深翻土地,去翻石头吗?

  使用双铧犁还不够,想要庄稼长得好,肥料来当家。

  肥料,那是农村种田永恒的难题,去哪里搞肥料呢?

  上级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化肥的指标,那是依靠进口的,这些进口的化肥,都被那些大型国有农场,还有其他的大型生产单位给全包了。

  地方上的老乡,想搞点化肥,那基本上做梦了。

  没有化肥,只能有土肥。

  所谓的土肥,就是一个大土坑,学名叫做化粪池,什么树皮,树叶子,野草,树根,杂草啊,反正只能要用做肥料,都仍在里面。

  为了这个化粪池,真的把所有的老乡够坑惨了。

  社里的给社员下指标了,按照户头为单位,每户必须提供1000斤的肥料,折合成100工分,必须完成,必须完成,否者,扣你的工分。

  麻的,这就是不讲道理,指标,必须完成,完不成,还倒扣工分。

  没事,习惯就好,现在的周大毅,也慢慢习惯这种野蛮不讲理的方式。

  这个时候的老乡,不要和他们叫太多的道理,否者他们能够坐下来讲好几天呢,老乡当然不会高谈阔论,可是,他们会偷懒,为了偷懒,还为了混工分,他们真的很能说,一句话,翻来覆去说上几十遍。

  所以,不要说废话,告诉老乡,指标多少,完不成,扣你工分就行了,然后,让老乡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个1000斤的肥料,真的坑死很多人,现在才正月啊,青草都没有长起来呢,你去哪里搞肥料啊?

  怎么搞肥料,那是你的事情,你去河里捞水草,你去野菜铲草根,你去掰树皮,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或者你想其他的办法,反正,早季稻种植之前,1000斤肥料,谁敢少一斤,扣你一天的工分。

  至于还有所谓的密集种植,那个办法,据说很有效果,什么是密集种子,难道到稻田里面撒满种子么?

  很多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乡,有点想不通。

  不用你想得通,上面的种田办法,都是专家经过科学调研,认真研究,总结出来的最科学有效的办法。

  要是你想的通的话,那你的亩产能有3000斤吗?

  一个反问,老乡都傻眼了啊。

  是啊,自己种了一辈子的田,亩产只有200多斤,要是按照的办法,亩产怎么可能有3000斤呢?

  为什么人家的亩产有3000斤,因为他们科学的种田办法,那是十分先进的种田办法,能够亩产3000斤。

  老乡都是本分的人家,听到别人的质问,只能老老实实低着头,谁让你种田的亩产只有200斤,难道让大家听你的吗?

  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行,反正,依靠劳动人民,依靠小农经济,田里粮食的产量,永远不可能达到3000斤,依靠上级的办法,有可能达到3000斤。

  所以,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这是对的,错的也对的;让你怎么做,你就是不做,对的也错的。

  胡搅蛮缠吗?

  错。

  那是因为希望。

  依靠你的办法,种了2000年了,产量什么时候提高过,靠天种田,种了几辈子了,结果呢,还是这样子。

  所以,你的办法不行,是严重的保守。

  采用你的办法,粮食的产量,永远不能大幅度的提高,因为你的局限性太大了,没有1000斤的梦想,怎么可能有1000斤的亩产?

  依靠上级的办法,还是有可能达到1000斤,能够达到1000斤,那就有可能达到3000斤,至少在理论上,那是没有问题的。

  在粮食的产量上,大家的目标的一致,可是,种田的老乡保守,因为害怕挨饿,就像缩手缩脚的乌龟,可是,上级的领导奋进,希望督促老乡,创造更大的产量。

  种田的老乡,就像毛驴,有萝卜吊着,或者鞭子抽着才行,否者,一代传一代的保守思想,老乡都是不思进取的。

  要不然,这几年的水利工程,远远超过以往两千年的规模,当然,这是劳动人民的伟大,但是,更是上面的强而有力的正确领导。

  好吧,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1000斤的肥料的指标。

  为了这个指标,家家户户都无奈了。

  这个年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那是你难以想象得到的。

  草根啊,草皮,都不放过,一片一片的铲,铲回家时候,晒干,可以烧火,也可以磨碎做饲料,当然,也能做肥料。

  本来给鸡吃的草根,现在家家户户的鸡也没有了,加上上面的肥料指标太高,草根只能做肥料了。

  可是,这还不够,仅仅依靠草根,凑够1000斤肥料,那是做梦,所以池塘里面的水草,那也是要抢的。

  后世烂大街的水花生,水葫芦,在这个年代,都是好东西,你要跑得快才行,跑慢了,老乡抢完了。

  实在没有办法的老乡,打树皮的主意,把树皮拨开,煮烂了,晒干,然后磨成粉末,挑到化粪池,让记分员记上数量。

  这些困难,都是很难想象的。

  难以想象吗?

  呵呵,周大毅觉得1000斤有点少了,因为制定5000斤,因为劳动人民的智慧,实在是太伟大了,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想不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