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150章,借粮食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今年的夏收,总得来说,要轻松很多,夜工就很少,更别说通宵的赶工了,而且,大家的肚子也好受很多。

  至于产量的问题,那是领导考虑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肚子,吃饱肚子就行了。

  集体劳动的好处还是很多的,以前,拼命地抢工,现在,没有那么忙了,不管是犁田,耕田,抽水,插秧,都是比较悠闲。

  而且抢水的事情,少了很多,就算抢水,也是一个村和一个村抢,村里的内部,还是比较和谐的。

  夏收之后,小麦产量,是计划指标之外的,不用上交,所以,要是社员家里粮食不够的话,可以借支一点口粮。

  今年,因为并社了,很多老乡,想到以前一社的好日子,这个时候,胆子都大了一点,想多借点小麦,让日子过得好一点。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大家都记在心里,可是,谁也没有拿出来说过,那就是今年的责任粮和义务粮,原来一社的指标是1800斤,现在合并了,这个指标,怎么落实的问题,还不知道呢。

  在生存的智慧下,老乡都想多存点粮食,以防万一,所以,夏收的小麦,就是最好的借支对象。

  刘全堂拉着周正明,小声说道:“周老哥,马上借支口粮了,记住,能多借支点,一定多借支啊?”

  “全堂,为什么啊?”周正明疑惑的问道:“现在是开春啊,应该多吃点野菜,熬过一下就过去了,反正怎么都饿不死,到了秋收的时候,多兑换一点山芋干子啊,那样的话,冬天比较好熬一点。”

  “周老哥,那是以前,今年的情况,和去年的情况一样吗?”刘全堂提醒的说道:“今年的计划指标高,要是指望秋收的话,万一不够上交,到时候哪里粮食给你啊?”

  刘全堂这个人不错,还记得周正明的人情呢,所以,很多事情,大家都是闭口不提的,他居然还提醒周正明。

  “不会吧?”周正明惊恐的问道:“我们现在和一社合在一起了,怎么可能不够上交呢?肯定有多余的啊?”

  “老哥,让你多借支一点,你就尽可能的多借。”刘全堂提醒的说道:“手里有粮食,心里不慌。我可是看在我们两家的交情上,特意提醒你的,你可不能大意啊?”

  “全堂,你们打算借支多少斤小麦啊?”周正明犹豫的问道。

  “去年一社每人分了100斤小麦,今年的情况可能差一点,所以我们打算按照人头80斤一个人,去借支小麦?”刘全堂低声说道。

  要是别人问,刘全堂可能还不说,可是,周家和刘家的关系,真的不错,特别是刘大才跟着周大毅后面放牛,周大毅还是比较照顾他的,这些都是人情,刘全堂都记在心里。

  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呢,所以,多备点粮食,有备无患啊。

  看似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要是没有刘家的人帮忙,就凭周正明的面子,想每人借支80斤小麦,刘大田那关都过不去,搞不好,还没有刘大田臭骂一顿呢。

  可是,现在刘全堂出面的话,刘大田肯定当做不知道。

  就算这样,周正明听到每人80斤,顿时吓得脸色都变了,害怕的问道:“每人80斤啊?是不是有点多啊?”

  “周老哥,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刘全堂提醒的说道:“要是下半年秋收真的不错的话,你有小麦,到时候可以换山芋干子,有什么担心呢?”

  “大田那关不用担心,我已经给他打过招呼了,我给你提个醒,尽早去借支。”刘全堂认真的说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大毅出面,多借支一点粮食。”

  周正明郑重的点了点头,刘全堂能够把这么机密的事情告诉自己,那可是天大的人情啊,这个消息,肯定还是隐瞒,万一人人都这么想的话,那么再多的小麦,都不够借支的。

  这就是关系户的好处,有什么事情,他们最先得到消息,别人呢,永远都是慢一拍,有的时候,一步之差,家破人散。

  刘全堂走了,周正明有点忧心忡忡的,刘全堂说的不清不楚的,让周正明也感觉到危机,所以,到底借支多少粮食,周正明有点头疼了。

  周正明转身去了老大周大忠家里,周大忠以为周正明又找他帮忙呢,有点不情不愿的出来,就连大嫂也是一样,嫌弃的眼神,看着周正明。

  哎,上次一斤牛肉,送到周大忠家里,真的喂狗了。

  周正明心胸宽广,儿子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周正明谨慎的说道:“老大,记住啊,不要外传,马上借支粮食了,记得,尽可能多借支一点粮食。”

  “爹,这是夏收的小麦,借支那么多小麦干嘛?”周大忠不耐烦的说道:“我家不喜欢吃面食。”

  “蠢。”周正明厉声说道:“让你多借点,你就多借点,爹还会坑你不成,记住,不要和别人。杜家的人不问,你也别说。”

  周大忠不领情的问道:“爹,总有原因吧?”

  “原因你不要问,我也不会说。”周正明坚定的说道:“记住,这个事情,搞不好,关系一家人的命运。”

  周正明的嘴巴,那是非常紧的,周大忠怎么追问,都没有透露这个消息是刘全堂透露的,这就是周正明的人品,要不然,刘全堂也不会告诉周正明这个消息。

  周正明看到周大忠不愿意的神情,厉声说道:“老大,你不要固执,多借点小麦,大不了吃点小麦,总比到时候没有粮食好?”

  说不想吃大米啊?

  否者,上交怎么指定的大米呢?

  可是,现在政策变化太多,谁知道以后的事情呢?

  刘家的人,多精明啊,他们都在多借支粮食,未雨绸缪,自己当然要紧跟而上,退一步说,小麦多了,大不了多吃点小麦,总比真的遇到问题好吧?

  周正明看着傲气的大儿子,十分无奈,过几天,周正明再看看老大的情况,儿子再怎么不听话,再怎么讨厌,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当爹的,还是要为儿子考虑啊。

  离开了周大忠家里,周正明又去了周大孝家里,对周大孝,也是再三交代,生怕周大孝这个“二”病又犯了。

  果然,周大孝又是拧着来,气的周正明想用耳光抽他,去年被扣粮食的事情,难道周大孝一点教训都没有吗?

  周正明回到家里,还在盘算着刘全堂的话呢。

  这几天,干活的时候,周正明多了一个心眼,一只眼睛,一直盯着刘全堂几个兄弟呢,果然,趁着中午的时候,刘全堂几个兄弟,悄悄的去了社里,提前借支了小麦。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不过,看着麻袋的重量,那个数量,绝对不少。

  不管是刘家的人,陈家的人,蔡家的人,都纷纷借支小麦,看到这种情况,周正明忍不住了。

  趁着下工的时候,带着几个儿子,去社里也借支了小麦,周家7口人,每人80斤,合在一起,560斤呢。

  顿时,周家的粮食,一下子富余起来了,可是,周正明的心情,变得有点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