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183章,铁矿石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今天,田国栋把各个生产队队长都集合,宣布一个重要的大事情:全国一盘棋,现在,要农业支援工业,完成钢铁指标,要求,各个单位,尽一切办法,大炼钢。

  傻眼了?

  炼钢?

  那是工人老大哥的干的事情,怎么让我们这些种田的泥腿子,做那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呢,我们不懂啊?

  不懂?

  没有关系,上面有图纸,还有技术员,你组织好劳力,照着上面的标准,严格执行就行了,反正,按照上面的标准,肯定没有问题。

  这个大炼钢,是上面的任务,各个县有任务,各个公社也有任务,县里要抽调劳动力,各个公社都积极报名。

  最近,大食堂吃饭的人都少了很多。

  彭小慧找到周大毅,小声说道:“老七啊,你二哥去炼钢了,你二嫂又怀上了,你和罗队长说一下,给你二嫂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吧?”

  “啊?二嫂怀上了?男娃女娃?”周大毅好奇的问道。

  “肯定的男娃。”彭小慧坚定的说道:“已经生了两个丫头片子,再生丫头片子,别指望老娘伺候她。”

  别看老妈的脾气挺好,可是,在传宗接代的事情,老妈那是一点道理都不讲,只认孙子,不管孙女。

  老妈交代的时候,周大毅还是非常利索的,找到罗先义,略微提一下,罗先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本来,以为这种炼钢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呢,周大毅又不是什么劳动力,不需要周大毅干什么呢。

  有的时候,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过去的。

  周大毅听到公社的一号找自己,急急忙忙跑到乡里,疑惑的问道:“田一号,你找我?”

  “对,大毅,最近大水牛的表现怎么样啊?”田国栋急切的问道。

  “很好,比以前更强壮了?”周大毅肯定的说道。

  “那好,养牛千日,用牛一时,现在,有十分重要的任务,要用到超级大水牛了。”田国栋满意的说道。

  周大毅肯定的说道:“田一号,请说,保证完成任务。”

  田国栋激动的说道:“是这样,现在不是大炼钢么,我们这里没有铁矿石,不过,我们打听好了,隔壁的马鞍山有铁矿石,县里动员大家自己组织运输队,去马鞍山运输铁矿石,我们公社,叶二号带队,你把所有的大水牛,全部带上,跟着叶二号,去一趟马鞍山。”

  周大毅顿时懵逼了,铁矿石,用牛车拉?

  你确定不是开玩笑吗?

  而且,你的说隔壁,要是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是隔壁省吧?

  那不是要200里路啊,而且还是单程哦?

  这个时候,火烧眉毛了,谁给开玩笑啊?

  我晕,原来的真的啊。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王乡公社,还有后乡公社,袁庄公社,毛乡公社,好像得到消息的公社,都要派出一支精壮的队伍,去拉铁矿石。

  有的公社,心比较急的,效率比较高的,速度比较快的,已经出发了。

  这次不但要运送铁矿石,还要运送焦炭呢,任务很重,时间很紧,组织好人手,连夜出发。

  不过,焦炭的事情不用担心,隔壁的竹子公社,就有一个小煤矿,很近,不超过30里,组织老乡用箩筐去挑吧

  周大毅负责的8头大公牛,有7个名额赶牛师傅的名额,一人负责一头大公牛,周大毅不客气,从蔡庄七小队,找了7个老乡。

  出门在外,一个村子的老乡,肯定比外人靠得住。

  再说,这次远行,可是公社组织的,非常重要的任务,能够参加这次任务,都是乡里最拔尖的小伙子,不但可以出风头,还能立功来,谁不想去啊?

  看看带头的人,公社的二号人物叶旭,老乡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心里都明白了,这个机会,非常的难得啊。

  罗先义听到这个消息,最快的速度,主动找周大毅,目的是什么,还不是给自己的儿子,攒功劳,积人脉。

  罗先义的儿子罗智友,今年14岁了,以前两家关系不好,可是,这次周大毅把他带着了,嘿嘿,罗先义的儿子在自己手里,周大毅不在的日子,罗先义肯定要对周家人好点。

  再说,那是罗先义主动找上门的,听到周大毅要跟乡里的队伍出远门,增长见识是小事情,关键是人脉啊,而且,要是真的把铁矿石拉回来的话,那是大功一件。

  刘全海也主动找上门了,为了他的二儿子刘大谷,19岁的小伙子,这种出风头的事情,而且还长见识呢,谁不想去啊?

  以前,从来不上门的二爹周正扬,居然也上门了,为了周大耀,周正扬破天荒的开口求周正明了。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三爹周正威,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找个机会,带着17岁的周大天上门了。

  周正明很开心,几十年了,第一次这么开心,这才是一家人,应该有的表现么,打虎亲兄弟呢,虽然是堂兄弟,可是,供一个爷爷的,肯定团结,必须要团结。

  杜家的人,也找上门了,杜远龙的弟弟,杜远安,16岁的小伙子,也想出去见识见识,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加上周大仁和周大爱,8个名额,一下子凑齐了,让其他心动的老乡,顿时懊悔了,自己就慢了一步啊,就错过这个公家旅游的机会了。

  对,就是旅游。

  在很多老乡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出远门,对于很多老乡过来说,特别的年轻的小伙子,那是做梦都想的事情,而且还有公社组织的,包吃包住,更加想参加了。

  这个年代,参加干活,那也是有层次,层次最低的,那是生产小队组织的劳动,那就是在村里,那样只能认识本村的人。。

  层次稍微高一点,那是村里组织的劳动,劳动地点在村里或者或者乡里,那样可能认识别的村子的人。

  层次活的再高点,那是乡里组织的劳动,劳动地点在乡里,或者在县里,那样可以认识乡里的人。

  县里组织的活动,那是更加美好的,可是,那个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抢到的。

  认识人越多,说明见识越广,说出去,特别有面子。

  谁也不想,一个人出门,孤零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要是走到哪里,都是熟悉的人,那种感觉,多爽啊。

  何况,这次还是运送重要物资呢,跟挑土方那种死活相比,这次的差事,无疑让人更加兴奋,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很多新鲜和刺激。

  这么多年,千遍如一律的生活,让很多老乡无聊到麻木,特别的年轻的小伙子,心里有种增加见识的渴望。

  特别是带队的还是公社的二号人物,这种情况下,吸引力更大了。

  到了出发的现场,周大毅发现了,场面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多了,足足有40多部板车,除了自己的8头大公牛,公社还调集了40多头大水牛,这个架势,有点大会战的气势啊。

  除了牛车,还有足足一百多个小伙子,都是各个生产队征调的整劳力,还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好像董华山也在当中。

  周大毅又在人群当中找了找,没有看到周大忠和周大孝,看到了七小队的朱长喜和刘全堂。

  朱长喜和刘全堂看到周大毅,也笑呵呵的打招呼呢。

  出门在外,一个生产小队的人,理所当然的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