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232章,托关系(修改)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晚上收工之后,老乡都回家了,虽然现在有粮食了,可是,家家户户,还是很少往来,人心一旦冷漠下来,想要再次热乎,还是非常艰难的。

  周大国吃饱肚子,忍不住说道:“老爹,老七手里有招工推荐名额,你给老七说一下,我想进城当工人。”

  周大爱鄙视的看了一下周大国,骂他的心思都没有了,跟一个脑子糊涂,自以为是,自不量力的蠢货,有什么好说的呢?

  老七手里的工作名额,要是周家的人能去的话,轮得到周大国吗?

  周大忠,周大孝,周大仁,周大爱,四个兄弟,哪能不能去工作,难道让周大国去城里丢人现眼吗?

  周正明也赖得搭理周大国,没脑子的东西,你想当工人,要文化没有文化,要功劳没功劳,要智商还没有智商,那些眼红的老乡,会让你那么风光吗?

  周大国看到老爹和兄弟鼻子的眼神,非常的不服气,周家的推荐名额,当然要给自己,自己的劳力不行,种田挣不到工分,又没有文化,做不了轻松的工作,所以,只能进城当工人。

  嗯,不错,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劳力不行,可是,还是蠢得不可救药,劳力不行就当工人,你想过别人的想法吗?

  周正明还没有说话呢,周大忠过来了,带着杜初江过来了,后面跟着杜远龙,杜远亮,杜远安三兄弟。

  周正明很无奈,杜家对周家真的不错,这么多年,一直在都默默的照顾周家呢,现在杜家的人上门,为了什么,心知肚明啊。

  杜初江客气的说道:“亲家,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开口求人啊?这次,我是厚着脸皮上门了?”

  周正明十分无奈的问道:“哎,亲家,你们家的恩情,我们都记着呢。”

  “亲家,三个孩子,都是你看着长大的。”杜初江怀旧的说道:“我是没用的老东西,不能给儿子谋取一个好差事,没办法,求到亲家的头上了。”

  周正明感慨的说道:“亲家,既然你开口了,我也不能驳你的面子,你打算让那个儿子去呢?”

  “老二远安。”杜初江解释说道:“老大年纪大了,房子都准备好了,打算结婚了。老三的年纪太小,不够稳重。”

  周正明看了看杜远安,点头说道:“那行,不够,是推荐名额,能不能一定过,不敢保证啊。”

  “亲家,能够推荐,就是天大的恩情了。”杜初江理解的说道:“亲家,该有的规矩,我们都懂,等远安拿了工资,让他好好孝敬你。”

  “别别别。”周正明激动的说道:“亲家,我们两家不是什么外人,远安能有前途,我家老大也能跟着沾光。”

  杜初江也想凑出120元的回礼啊,问题上他家没钱啊?、

  杜初江三个儿子,杜远龙今年都26岁了,还是光棍一条,为什么不娶老婆呢?

  还不是没钱吗?

  副队长?

  听着风光,可是,屁的好处没有。

  工分补贴没有,就是每天的全工分,早工和夜工都给你算上,可是,没有包工抢工分的话,杜远龙一年的工分,撑死5000多工分。

  这个工分,还比不上周大忠挣得工分呢?

  再说,杜家的开支不少啊,杜初江50多了,基本没有劳力,加上老婆的眼睛不好,一年都挣不到什么工分,杜家的生活,还比不上周大忠的生活呢。

  加上去年年底的粮食危机,杜家的一点存款,都拿去买粮食了,现在的杜家,要不是乡里发了粮食,杜家都要断粮了。

  这种情况下,你让杜家哪来的钱啊?

  杜家的人走了,可是,杜初南也来了?

  杜远安占了一个推荐名额,你作为他的佬佬,怎么还能来搅和呢?

  坏了规矩啊?

  规矩?

  为了儿子,谁还在乎规矩啊?

  杜初南还没有走呢,周正扬和周正威一起来了,他们两个人,很少跨入周正明的大门,上次过来,是为了儿子的差事,这是过来,目的很明确啊。

  光宗耀祖么。

  都是周老爷子的孙子,既然周大忠他们不能进城当工人,这个难得的机会,当然不能便宜外人啊。

  要是周老爷子还活着的时候,不用说了,这个光宗耀祖的机会,肯定是周家孙子的,不可能给外人。

  周大光他们有出息了,周大忠他们都跟着沾光,毕竟是供一个爷爷的,那是关系非常近的堂兄弟啊。

  把工作名额给外人?

  那怎么能行呢?

  要是以前宗族还在的话,周正明这种行为,叫做吃里扒外。

  周正威他们还没有走,傅学浩他们也来到周家了。

  以前,都窝在家里猫着的老乡,现在纷纷走了出来了,为了那个所谓推荐名额,开始纷纷找关系了。

  周家比较热闹,可是,周大毅家里,也是人来人往。

  董华山笑呵呵的坐在那里,期待的说道:“老弟,你手里真的有两个招工推荐名额啊?”

  “呵呵,老董,你的消息很灵通啊?”周大毅笑呵呵的说道。

  “灵通什么啊?”董华山自嘲的说道:“外面已经闹翻天了,所有人都知道了,我是后知后觉好不好?”

  “那你上门,想干嘛啊?”周大毅明知故问的说道。

  “老弟,呵呵。”董华山不好意思的说道:“规矩我们都懂,我们凑了150元,想买一个推荐名额啊?”

  “哇塞。”周大毅吃惊的问道:“你们六小队不是一直叫穷吗?哪来的那么多钱啊?”

  “呵呵,我们董家凑的。”董华山叹气的说道:“哎,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么,我们六小队,过得太苦了。”

  “幸好我们董家,还算团结,遇到这种大事情,族人都比较齐心。”董华山叫苦的说道:“为了这个推荐名额,我们董家,可把家底子都掏出来啊?”

  切,相信才怪。

  老乡真的属耗子,能够藏粮食,也能藏钱。

  我的天啊。

  150元,就这么随意凑齐了?

  不服不行啊。

  就算是现在的周大毅,想一下子拿出150元,还是比较艰难的事情啊。

  “老弟,怎么样?”董华山希望的说道:“这个价格,可是市场价格,老弟,你可是一点都不吃亏啊?”

  周大毅有点不明白,疑惑的问道:“老董,工作名额都可以买得到吗?”

  董华山笑呵呵的说道:“就算你想买,你人家要愿意卖啊?周老弟,我的看准你用不上这个工作名额,否者的话,我免开尊口啊。”

  “县里的工作,就算扫大街,每月雷打不动的20元,一年就算240元,谁家有这么好的事情,那是打死不能送出去啊?”董华山苦笑的说道:“要是我们董家有这么好的事情,就算把刀架在脖子上,也绝对不会松口的。”

  乡下的老乡,挣钱太难了,难的难以想象,要不然,怎么会有鸡蛋银行的说法呢,所以,招工,那是大家唯一的机会。

  董华山看到周大毅在思考,忍不住说道:“老弟,150元不少了哦,一般情况,120元就够了,老哥担心你难做,多加了30元,我们董家可是话血本了?”

  “老董,你儿子太小了吧?”周大毅差异的问道。

  “是我大哥的儿子,董国立,今年22岁了?”董华山介绍的说道。

  “你大哥那么有钱啊?”周大毅惊讶的问道。

  “哪有,是我们董家凑的。”董华山解释说道:“算是借给我大哥的,等到国立工作之后,这笔,挨家挨户还的。”

  “谁家能够拿的那么多一大笔啊?”董华山苦笑的说道:“何况我们董家,最穷的人家。可是,我们董家心齐,为了后人,我愿意拼一把,老弟,请你多帮忙了。”

  好吧,周大毅看到那150元的份上,说错了,主要是看在董家比较齐心的份上,要是自家的兄弟也是这么齐心的话,那个日子,多么美好啊?

  周大毅忍不住畅想了,要是自家兄弟,也能想董家这么齐心,周大毅有信心,带着周家,再起崛起,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