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278章,挡不住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董华山看着周大毅阴晴不定的眼神,刺激的说道:“老弟,那片苞谷还是我们六小队帮你种的吧,现在,都便宜陈华生了。”

  是啊。

  那片苞谷,可是费了周大毅不少心思呢。

  今年可是大旱啊,要不是周大毅组织人手浇水,要不是周大毅用大树不停的补充营养,那片苞谷,早就死光了吧。

  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苞谷,难道就是让陈华生享受胜利的果实吗?

  摧毁那片苞谷?

  周大毅有点不忍心了。

  那片苞谷,足足有20亩啊,按照产量,每亩至少有1000斤啊,关键是周大毅是附近的老乡当中,第一个尝试种苞谷的人。

  苞谷的价格,仅次于水稻,要是产量跟得上的话,别说1000斤,只要有500斤,老乡都是精明的,明年,肯定大批量的种苞谷啊。

  20亩苞谷,亩产1000斤,那就是2万斤啊,足够六小队的老乡,一年的时间,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可是,那片苞谷,到底会落在谁的手里呢?

  苞谷的种子,是田国栋的,苞谷的土地,是自己开荒的,苞谷也是自己用蔬菜换回来的,既然自己得不到,那就摧毁吧。

  反正浪费那么多粮食,也不在乎这一片苞谷地,而且,陈华生也没有把那片苞谷放在眼里呢,因为陈华生一直相信,他的大豆试验田,绝对会高产。

  还有那批土豆,哎,多好的土豆啊。

  不管是当蔬菜吃,还是当粮食吃,或者拿去喂猪,土豆都是好东西啊,可惜啊。

  周大毅当初种了5亩田的土豆,按照亩产2000斤,那足足有一万斤土豆啊,这么多土豆,实在可惜了。

  还有那么多蔬菜?

  那么多南瓜,那么多冬瓜,那么多豆角,那么多山芋,哎,足够养殖场的所有牲口,大半年的饲料呢?

  凡事有因才有才果。

  哎,一切随风而去吧。

  全部摧毁,我吃不到,你们也别想吃,想占我的劳动成果,那是做梦。

  不该我的东西,我不动。

  可是,我的东西,我做主。

  最近旱情越来越严重了,整个10月,下雨不到30毫米,这点雨水,还不够把土地给浇湿呢,你让庄稼怎么活啊?

  不但是老乡,就连那些坐办公室的领导,感觉到情况不对劲,开始疯狂的行动,抗旱保种,让所有的生产小队,必须做到亩产多少斤。

  对,加强管理,把所有的老乡,都管的死死的,一点空隙都没有,白天干,晚上干,没有吃的,一样要拼命。

  这个时候不拼命,大家的日子,真的没办法过了。

  老天要大旱,大家没有办法,收拾不了老天,只能拼命了,所有的老乡,24小时,守在田间。

  守在田间干嘛?

  难道能够守住水来吗?

  赶麻雀,要在麻雀嘴里抢粮食。

  这个时候,当初强行保产水田的后遗症出来了,很多水田,大部分没有保住,水稻虽然没有旱死,可是,结稻穗的时候,秧水没有更上,活下来的水稻,都是稻瘪子。

  稻瘪子,也就是说,没有产量。

  可是,旱地的庄稼,因为没有水,旱死一大片,至少一半的旱作物,因为缺水,全部旱死了,直接可以当干柴,拿回去烧火了。

  大豆,多么耐旱的植物,可是,因为缺水,很多大豆,旱死了,就算勉强活下来了,也是只有豆杆子,少数几个豆荚,里面也没有几个大豆。

  产量,低的可怜,高产的地方,亩产有个60斤,那就是奇迹了,要是加上旱死的大豆,平均亩产有30斤的话,都要感谢老天可怜了。

  山芋,那是老乡的命根子,很多老乡,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山芋的功劳啊,可是,今年的山芋,非常惨。

  一大半的山芋,都旱死了,活下来的山芋,只有拳头大的山芋,亩产不到500斤,加上旱死的山芋,估计亩产只有300斤的样子。

  这个时候,很多老乡后悔了,就连李辉都后悔了,眼看水稻真的保不住了,现在想到保耐旱的庄稼。

  可是,你拿什么保呢?

  现在都10月底了,很多庄稼都成熟了,你再浇水,有什么用呢?

  而且,现在也没有多少水啊?

  董华山笑呵呵的说道:“老弟,你听说没,陈华生被赶回陈家了?”

  “陈华生?”周大毅疑惑的问道:“他怎么了?”

  “哈哈,出大事情了。”董华山开心的说道:“那一万亩大豆,亩产不超过10斤,你说么,陈华生能不倒霉吗?”

  那批大豆啊,陈华生是活该啊。

  可是,那批大豆绝产了,乡里怎么办?

  李辉很愤怒,把陈华生拉出去枪毙的想法都有了,一万亩大豆啊,乡里明年的上半年,都指望这批大豆啊。

  结果呢,荒芜了。

  陈华生一直在强调,大豆在泥土里面吸收营养,然后像竹笋营养,突然冒出来,结果呢,真他麻的扯淡。

  从4月份开始,一直忙到6月份,前前后后开荒8000亩,动用上千号整劳力,豆种都用了100万大豆试验田,一下子,全完了。

  陈华生一直在强调,豆种还在泥土里面吸收营养呢,等到天冷的时候,一下子,像竹笋一样,“嗖”的一下,冒出来了。

  这话,谁相信啊?

  李辉让人挖开泥土,检查了泥土里面的种子,,麻的,种子都烂的不成样子,都是成了肥料了,怎么还能出牙呢?

  这样的结果,李辉难以接受。

  李辉把周大毅赶走之后,把养殖场的20多亩苞谷,还有几十亩瓜果,几十亩蔬菜,还有几十亩花菜和芝麻,全部交给陈华生负责。

  结果呢?

  一个9岁的孩子,都能种的好的庄稼,到了陈华生手里,才几天的功夫,全部干枯的可以当柴火烧了。

  对,旱死的。

  废话,谁不知道啊?

  问题是,既然你负责,就应该积极抗旱保产。

  周大毅在的时候,还知道找人浇水呢,怎么到了陈华生手里,就不闻不问呢?

  周大毅很无辜,自己种的那片蔬菜和粮食,是自己搞的鬼,可是,陈华生的大豆,那真的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深翻土地三尺,那就是一米,大豆的杆子,也才1米高,你翻的那么深,怎么可能有产量呢?

  种田的方式,是老祖宗,用几千年的血和泪,总结出来的,不是你用脑子,凭空臆想,就能飞上天的。

  “就这样算了吗?”周大毅吃惊的问道:“那可是一万亩大豆,豆种都去了100万斤啊,损失多大啊?”

  是啊,那个损失,也太大了啊?

  “那怎么办?”董华山无奈的问道:“把陈华生给毙了?”

  “那至少应该拉出来教育教育吧?”周大毅气呼呼的说道。

  “哈哈,我也想啊,可是,李辉不想啊。”董华山小声说道:“李辉说了,大豆高产试验田,是田国栋好大喜功,瞎指挥造成的,和陈华生,还有乡里,没有关系,都是田国栋的责任?”

  我赛,还能这样啊?

  田国栋都走了多长时间啊,还能被屎盆子,扣在田国栋头上啊?

  周大毅无语了?

  有的时候,所谓的公道,就是别人的一张嘴么。

  今年的大旱,那是扛不住了。

  现在,别说种田的水,就连生活用的水,都变得有点紧张了。

  各个生产队的水塘,基本都干涸了,里面的鱼,都进了老乡肚子了,现在,附近的几个生产队,都盯着金山湖和红山湖了。

  可是,这个两个湖泊,已经到最低的水位了,龙骨水车,一台接一台,才能把湖底的水给抽上来。

  湖水抽来上之后,怎么分配,那是好好商量了。

  继续保水稻?

  还是保旱作物?

  或者,把水留着,保秋种的作物,争取明年的夏收,不能重蹈覆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