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401章,小麦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什么?大毅,你真的开荒2万亩?还完成种植了啊?”叶旭不敢相信的神情,十分震惊的问道。

  “是的。”周大毅肯定的说道:“不行,你可以问老领导。”

  “老叶,大毅没有说完,真的开荒2万亩,而且,大部分都种完了。”田国栋肯定的说道。

  “种的是什么东西啊?”叶旭吃惊的问道:“也太快了吧?”

  “全部都苞谷。”田国栋十分无奈的说道。

  为了这个种植的事情,田国栋和周大毅提过好几次,可是,周大毅摆明和苞谷耗上了,非要种苞谷。

  “两万亩苞谷?”叶旭睁大眼睛的问道。

  “是啊,不是你说的吗,都种苞谷啊?”周大毅甩锅的说道。

  “大毅,你就不知道种点山芋和黄豆啊?”叶旭十分无奈的说道。

  “山芋种不了,挑水太难了。”周大毅摇头说道:“除非,你在下面修个水库,种苞谷,简单点,也不要那么多水啊。”

  一亩山芋需要的水量,可以浇好几亩苞谷了,在缺水的情况下,当然尽可能种苞谷了,而且,种苞谷,比种山芋轻松一大截。

  “黄豆呢?”叶旭提醒的说道:“种黄豆,不需要那么多水吧?”

  “我不喜欢吃黄豆。”周大毅理直气壮的说道。

  “我的天啊,大毅,你不喜欢吃黄豆,可是,那么多苞谷,你吃的完啊?两万亩苞谷,万一遇到一点问题,怎么办?”叶旭激动的说道。

  种黄豆干嘛,黄豆杆子,又不能做饲料,苞谷的杆子,可以做饲料的话,所以,周大毅当然种苞谷。

  当然,自己的小心思,当然不能告诉叶旭了,反正我就喜欢种包谷了。

  “你那里不是还有200多劳力吗?”周大毅不在乎的说道:“你想种黄豆,继续种好了?”

  “不过,我的计划,不种黄豆,抓紧时间修水库吧。”周大毅提醒的说道:“趁着梅雨快到了,赶紧蓄水,要不然,苞谷都保不住。”

  “今年应该不会有去年的大旱吧?”叶旭担心的说道。

  “老天的事情,鬼知道。”周大毅不客气的说道:“不过,按照我的计划,种完苞谷,那就抢修水库。”

  叶旭有点犹豫了,忍不住看着田国栋。

  “一点黄豆,不算什么?”周大毅提醒的说道:“现在,有2万亩苞谷,就算亩产500斤,那也是一千万斤,所以,一定要保住苞谷。”

  一千万斤?

  这个数量,太惊人了。

  叶旭果断的说道:“上面的指标的250万斤粗粮,大毅,你只要能完成指标,想修水库,那就修吧。”

  这才对么。

  既然放权给我,那就相信我,区区250万斤粗粮,算什么问题呢?

  再说,要不是周大毅出马,这才6月底,想要开荒2万亩,那是做梦,要是按照之前的进展,能够开荒一万亩,那就是奇迹了。

  种田么,叶旭不行,还是依靠周大毅,别的不说,看看5000亩小麦,再多的疑惑,再多的不满,都要把嘴巴闭上。

  按照夏收之前的预计,今年的小麦只是低产,所谓的低产,还是有产量的,就是产量比较低而已,

  亩产300斤的,只有一成,亩产200斤的,只有两成,亩产100斤的,只有三成,这样的产量,平均下来,亩产还是有100多斤。

  其实,江南这里,不合适种小麦,因为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小麦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以前,还在七社的时候,正常的年份,一亩小麦的亩产,只有160斤的,七社的亩产,代表着大部分生产队的水平。

  想要亩产300斤,只有少数生产队,少部分田地才能达到。

  可是,不种小麦,田地都要荒着,所以,都是种一部分小麦来救急了,亩产100斤,也最多就是低产,因为去年的大旱,老乡的心里也能接受。

  可是,夏收的时候,面对实际的情况,小麦的产量,已经不能用“低产”来形容,应该用“凄凉”来形容啊,因为实在是太惨了。

  早期旱死的那些小麦,就不说了,就说那些已经成长的小麦,都已经成麦穗了,可是,都他们是空瘪子。

  产量呢?

  只见麦穗,没有麦粒,哪来所谓的产量。

  虽然早有心里准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现实更加残酷,这些小麦的亩产,别说100斤,再打八折,都顶不住。

  急了,都急了,不但工作组的老乡急了,就连生产队的老乡也急了,现在,各个生产队大食堂,都在依靠野菜熬日子呢,都等着小麦来救命了。

  可能很多人都说,十多斤小麦,算个屁啊?

  可是,这个年代,十多斤小麦,能够救活好几家人,后世很多老人都说,当年,一口吃的,就救活一条命。

  千万不要不相信,那是千真万确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别说十多斤小麦,就算几两小麦,都说金贵的救命粮食。

  有的生产队,已经穷到什么程度,一斤粮食,就能领一个大姑娘回家做老婆,对于很多女孩来说,给她一口吃的,今晚她是你的人。

  人的身体,已经快到极限了,这个时候,小麦可是金贵的细粮啊,像草根和树皮之类,人的身体,没有办法吸收。

  可是,小麦不一样,吃到嘴里,瞬间都感觉到不一样了,要不然,怎么叫做救命的粮食呢。

  人么,很多时候,都是吊着一口气,只要有一点有营养的东西,那就活下去,一口吃的,可以坚持好几天。

  人的生命力,不比任何动物差,豹子吃一顿,可是三天不吃东西,老乡到了程度,比豹子都能熬,只要一口吃的,坚持三天,不是问题。

  到了晚饭的时候,鲁长松唉声叹气的来了。

  周大毅好奇的问道:“老鲁,这几天忙啥呢,没有看到你啊?”

  “麦收呢,忙的晕死了?”鲁长松叹气的说道:“越忙越心酸啊,今年的麦收,想象中惨多了?”

  “听说上面给小麦下指标了啊?”周大毅好奇的问道:“你们的指标多少啊?”

  “50万斤小麦。”鲁长松无奈的说道:“为了这个指标,我的老命都豁出去了,还是没有凑齐呢?”

  “50万斤?”周大毅诧异的问道:“这个指标不多啊?你们这里山区多,种小麦的比较多,怎么也有几千亩吧?”

  “按照计划,种植6000多亩小麦,可是,产量太低,要是真的要完成指标的话,要把全公社小麦全部拉走才行。”鲁长松算账的说道。

  “现在这种情况,老乡都等着小麦补身体,把小麦都拉走了,老乡的口粮怎么办?”鲁长松为难的说道。

  是啊,一边是上面的指标,一边是辛苦的老乡,鲁长松加在中间,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了。

  七小队,刚刚把小麦收获入库,还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呢,朱长喜焦急的问道:“罗会计,我们今年的小麦,有多少产量啊?”

  “朱队长,去年我们一共种了46亩,总共收获小麦5234斤,亩产114斤的样子。”罗光辉拿出账本,十分认真的说道。

  “生产队下给我们的指标呢?”朱长喜脸色沉重的问道。

  “4600斤。”罗光辉满意的说道:“完成指标之后,还剩下634斤,我们全社有186口人,每人可以分到三斤多点,可以让老乡补补身体?”

  七小队的老乡,靠着周大毅,挣了一部分粮食,大食堂的伙食,还是能维持的,所以,老乡出工干活的时候,还算尽力,保住了小麦的产量。

  虽然产量比较低,可是,跟外面的老乡一笔,七小队的老乡,还是挺满足的。

  七小队,本来有226口人,可是,死了一部分,加上跑了一部分,还有招工名额,带走了一部分,现在的七小队,只有186口人了。

  “种子粮呢?”朱长喜皱着眉头说道:“600多斤,还不够种子粮食呢?”

  “朱队长,你和周大毅关系不错,到时候,找他借种子粮。”罗光辉建议的说道:“我们这批小麦,都是瘪壳多,不能留作种子啊?”

  朱长喜想了想,坚定的说道:“这样吧,除了指标粮食,其他的小麦,连夜分下去,分给老乡再说,万一搞什么余粮指标,那就麻烦了。”

  “朱队长,几百斤而已,还能有余粮指标吗?”罗光辉有点怀疑的问道。

  “几百斤,那可不少啊。”朱长喜可是投机倒把出身,非常精明的说道:“一个生产队小队,就有600斤,我们一个公社,有80个小队把,那就是好几万小麦啊?”

  “上个月,为了几万山芋,就闹出那么多事情,现在,可是几万斤小麦,什么事情不可能啊?”朱长喜未雨绸缪的说道。

  是啊,这个时候,粮食的问题,再怎么谨慎,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