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455章,抢种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这次大旱,情况非常严重,据说,整个北方地区,无一幸免。

  从去年冬天,持续到今年的3月份,古河,秦河流域,超过1300万公顷的农田遭受大旱。

  4-6月份,旱情扩大到大江流域地区,就算是风调雨顺的江南,今年的旱情,远远超过前几年的情况。

  全国旱灾地区受灾的面积,高达2786.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4.5万公顷,其中,鲁区,河区,煤区,阳区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的产量,比去年最低水平还减产50%。

  农场的领导,也接到灾情通报,眼看这场大旱,越老越严重了,现在的麻烦大了,水稻已经种下去了,怎么保水稻的问题。

  把水稻铲除,改种苞谷和山芋,这些耐旱的庄稼吗?

  怎么可能,谁敢啊?

  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除非是叶旭和刘大军都不想干了吧?

  那怎么办么?

  种山芋和苞谷的想法很好啊,为什么要铲除水稻呢,为什么不能继续开荒呢?

  咦,这个想法好。

  可是,现在和公社的老乡闹翻了,老乡不愿意帮忙了,以后开荒种田的事情,只能依靠自己了。

  闹翻了?

  呵呵,那是你们无能,周大毅就不担心人手的问题。

  周大毅找到李忠胜和徐顺利,开口说道:“老李,老徐,现在农场都在拼命种耐旱庄稼呢,看着这个老天喜怒无常,我也不能闲着,你找点老乡给我帮忙,种一些苞谷和大豆吧?”

  “行,没有问题。”徐顺利肯定的说道:“大毅,你开口了,我们几个生产大队,绝对不会推辞。”

  “是啊,大毅,要不是你帮忙,我们几个生产大队的水稻,都要保不住了。”李忠胜感慨的说道。

  是啊,今年的大旱,老乡被坑惨了。

  养牛场的地盘,可是有一座水库啊,周大毅可没有种水稻,所以,水库的水,都便宜附近几个生产大队了。

  这就是恩情,天大的恩情,所以,周大毅开口找老乡帮忙,几个生产大队的老乡,都积极帮忙。

  “大毅,你大概要种多少亩啊?”徐顺利担心的说道:“马上要夏收了,我担心时间有冲突。”

  “我种的不多,1000亩大豆,2000亩苞谷,如果时间上来得及,种几百亩山芋就行了。”周大毅担心的问道:“怎么样,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我们再把马梗大队的老胡喊上,三个大队,每个大队500人,争取6天搞定。”徐顺利积极的说道。

  3000多亩,1500人,每人负责两亩,要是别的地方,可能还有点担心完不成这个任务,可是,养牛场,耕牛多得很,说6天的时间,已经很保守了。

  周大毅想了想,3000亩,差不多吧,依靠土地本身的肥力,加上自己一点点能量,保证基本的产量就行,至于高产,滚蛋吧。

  哎,最大的难题,还是没有地方吸收能量,要不然,至于过得这么委屈吗?

  这就是人脉的好处,鲁长松听到周大毅要抢种耐旱庄稼,居然还主动过来帮忙。

  “大毅,哪里种的是小麦吗?新品种啊?”鲁长松看着一大片麦草,十分好奇的问道。

  “老鲁,那是高麦草,种了喂牲口用的。”周大毅解释说道。

  “什么?”鲁长松惊讶的问道:“杂草?种那么玩意,还种了那么多,漫山遍野的都是,怎么不种粮食啊?”

  “高麦草可是好东西,可以喂牲口,也可以养田,这一片荒地,种几年麦草,把土地给养肥了,到时候,可以种粮食啊。”周大毅解释的说道。

  是如果说种麦草喂牲口,很多人都说浪费,可是,养田的话,那应该没话说了吧?

  “那也太浪费了,种点大豆和山芋,也比种麦草好吧。”鲁长松叹气的说道。

  “老鲁,种大豆和山芋,要开荒呢,农场的劳力不够。”周大毅解释说道:“种麦草好啊,直接撒一下,什么都不用管了。”

  说到劳力的问题,鲁长松也不说什么了,劳力不够,那是普遍的想象,别说农场,就算生产队,也是劳力不够。

  大牲口死的太多了,没有几年的时间,让老乡慢慢的休养生息,把大牲口的数量给增长上来,农村的劳力问题,还是没有办法解决。

  “老鲁,今天的夏收怎么样啊?”周大毅关心的问道。

  “水稻的产量不行,不过小麦和油菜的产量还可以,比去年强多了。”鲁长松欣喜的说道。

  “油菜的产量有多少啊?”周大毅好奇问道。

  “油菜的亩产,差不多有200斤,平均产量,应该有150斤吧,算是高产了?”鲁长松满意的说道。

  “啊?”周大毅惊喜的说道:“产量不错啊,那小麦呢?”

  “小麦的亩产,差不多有300斤,相比北方的情况,这里的小麦,算是高产了?”鲁长松有点兴奋的说道。

  “怎么说,农场的油菜和小麦,又要大丰收啊?”周大毅有点激动的说道。

  “农场的产量,比我们低一点,不过,农场有12000亩油菜,有5万亩小麦,粮食大丰收,那是肯定的神情。”鲁长松也激动的说道。

  有点奇怪啊,明明的大旱,怎么小麦和油菜的产量还这么高呢?

  今年的大旱,可比去年的旱情严重多了,按道理,今年的小麦和油菜,绝对要荒芜才对啊。

  可是,事情就这么反常,今年的油菜和小麦的产量,比去年高多了,至于原因,很多人想不通。

  如果硬要一个解释的话,那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热情,已经征服了这片土地,也征服了大旱,所以,夏收的高产,那是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成果。

  一旦夏收,农场的粮食,那是空前的高产,虽然老乡和农场闹的不开心,可是,鲁长松作为农场的场委,农场取得巨大的成绩,他也有功劳的么。

  “农场的小麦,要到7月底吧?他们种的太晚了吧?”周大毅担心的问道:“现在的旱情那么严重,还能大丰收吗?”

  “那是少数的一部分田地,大部分田地,6月底差不多了。”鲁长松欣慰的说道:“产量肯定不错。”

  虽然大旱,可是,看看高产的夏收,劳动人民还是充满了欣慰,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来了。

  “大毅,回头借50头耕牛给我呗,我也打算,组织劳力,抢种一部分苞谷和山芋,万一遇到去年的情况,不至于措手不及。”鲁长松担心的说道。

  久病成良医,这三年,总是大旱,再固执的老乡,都变得现实起来,不管怎么说,多一手准备,那是必须的。

  要是以前,老乡的劳力不够,想多种点耐旱的庄稼,都没有办法,可是,今年的情况好多了。

  老乡虽然吃的不好,可是,不管怎么样,已经不浮肿,身体在恢复,体力在恢复,关键是看到希望了。

  是啊,大食堂取消了,口粮分到自己手里,怎么吃饭,自己说了算,所以,就算组织老乡干活,老乡还是愿意卖力的。

  再说,经历两年的大旱,活下来的老乡,忽然觉得,馒头比赌气重要,都得现实多了,鲁长松也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至少给老乡,挣回来了维持生活的粮食。

  领导起带头作用,老乡有干劲,大家团结起来,哪有熬不过去的坎呢?

  是啊,粮食的问题,人和老天,各占一半,老天不管怎么无情,只要老乡团结起来,还是可以战胜老天啊。

  仅仅六天时间,2000亩大豆,2000亩苞谷,1000亩山芋,全部搞定,看到没,这就是老乡团结起来的力量。

  不但农场在抢种,各个公社,各个生产大队,各个生产队,都在想办法抢种一批耐旱的庄稼。

  是啊,老乡一旦认真起来,几千年生存下来的智慧,哪有过不去的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