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种田 第476章,生活
作者:第九片树叶的小说      更新:2020-08-25

  降低城乡的口粮标准,原来不只是是城市,还有乡下呢。

  城市里面,原来每月24斤的口粮,现在标准21斤,农村的原来的480斤的定量,变成了360斤。

  不过,乡下的老乡,不在乎,因为这个360斤的定量,已经好几年没有兑现了,大家都习惯了。

  可是,城市的口粮,那是真正的降低了。

  而且,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上面也注意到农村的问题,意识到农村的粮食问题了,也就是,农村的老乡,日子有盼头了。

  叶旭愁眉苦脸的下乡了,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心周大毅那片小麦。

  “老领导,你又怎么了?”周大毅关心问道:“你那里没有吃的,我这里有啊,管够,管饱。”

  “大毅,你低调吧?”叶旭提醒的说道:“这个时候,不要冒头,否者,枪打出头鸟。”

  好吧,叶旭说的对。

  其实,我也没有粮食,天天都在饿肚子啊。

  “大毅,我来和你商量一件事情。”叶旭期待的说道。

  “嗯,你说。”周大毅客气的回到。

  “现在,四级单位粮食指标,实在是不够了,所以,四级单位要搞什么代食品来应急,我是负责人,我想把你的草糠机借用一段时间,可以吗?”叶旭担心的说道。

  “当然没有问题。”周大毅同意的说道:“我有六台草糠机呢,借你4台,我留两台,不过,柴油的问题,你自己解决啊。”

  “大毅啊,我记得你种了不少蔬菜瓜果,能不能帮我加工一批代食品啊?”叶旭希望的问道。

  “什么叫做代食品?”周大毅不解的问道。

  “只要是能吃就行了?”叶旭小声说道:“和你的饲料粮差不多,只要牲口能吃的,人都能吃?”

  “麦草也能吃吗?”周大毅小声问道。

  “当然能吃,麦草,稻草,秸秆,还有山芋藤子,还要麦麸子,这些东西,都能吃。”叶旭警惕的说道。

  “不是吧?这也行啊?”周大毅吃惊的问道。

  “要是里面,掺和一起小麦,大豆,或者稻谷之类,那就更好了?”叶旭无奈的说道:“能吃,填饱肚子就行。”

  “老领导,你们城里的粮食,有这么紧张吗?”周大毅好奇的问道。

  “现在,上面规定,城乡口粮,下降10%,也是21斤的标准,按照标准,2成的细粮,3成粗粮,5成的代食品。”叶旭解释说道。

  哇塞,那个指标,也太大了吧?

  21斤的5成,那就是10斤,全县有20多万人,每月就是200万斤,这个代食品的数量,也太庞大了吧?

  庞大吗?

  是啊,太庞大了,所以,就算是代食品,也是供不应求,要不然,叶旭找周大毅干么呢,现在,城里的人,也开始遭罪了。

  这种加工代食品的事情,周大毅是不会干的,不过,提供一部分蔬菜,这个肯定没有问题。

  粮食不够,就吃蔬菜,反正自己蔬菜够多。

  代食品一出现,那就意味着公家开始重视这场粮食危机了,一旦公家认真起来,没有什么危机,是不能解决的。

  “老领导,加工的事情,我帮不上忙,我的人手不够啊?”周大毅摇头说道:“不过,只要我这里有的东西,在保证机械厂的基础上,都随你调配。”

  “那行,大毅,我们先把小麦给收获,你那些麦草,全部留给我,可以吧?”叶旭很有信心的说道。

  既然周大毅愿意配合,叶旭有信心多了,别的不说,周大毅这里的好东西多了,轻松凑够一百万多斤的杂粮吧。

  “行,没有问题。”周大毅果断的说道:“我和田国栋,早就想把小麦收获了,最近,老乡总是去偷小麦。”

  是啊,老乡都没有吃的,放着那么一大片小麦,不偷的话,那不是傻瓜吗?

  这次收获小麦,不需要找机械厂和制造总厂帮忙了,因为自己有劳力了,农场有400多号老乡,还有200多号劳改分子。

  600多号人呢,劳动工具充足,就连脱粒机都十多台呢,什么东西都是齐全的,不需要别人帮忙。

  李辉和马勇,在远处看着呢,脸色非常不好,今年的夏收,王乡公社没有完成指标,李辉被陶元山刁难了。

  现在,看到这片麦田,高产啊,绝对的高产啊,差不多有150万斤吧,这么多小麦,足够冲抵王乡的夏收指标了。

  可是,这些小麦,全部都成了别人的。

  李辉看着春风满面的叶旭,心情更加恶劣,是不是找机会,要回这片山地呢,麻的,这片山地,每次丰收,李辉就是反面教材,真后悔啊。

  陶元山的心情也差不多,这次夏收工作,他们这个工作组的成绩太差了,回到省里,肯定被批评的份。

  怪谁呢?

  周大毅吗?

  和周大毅有什么关系,要不是周大毅,自己乡下的日子,哪能过得这么好啊,再说,前几天,陶元山他们这些城里人,还在周大毅手上换了一些菜籽油呢。

  陶元山又不是傻瓜,他们一起下乡的工作组,上百人呢,可是,看看别人过得日子,再看看自己过得日子,陶元山心里有一杆秤呢。

  陶元山看着远处的李辉,想到李辉和周大毅的恩怨,走时候,是不是把李辉顺手给收拾了,还周大毅一个人情啊?

  李辉确实一个祸害,要不是李辉,整个王乡公社,都不缺大水牛,这次夏种的时候,也不用这么艰辛了。

  想到这个事情,陶元山对李辉,那是一肚子的意见,要不然李辉的乱指挥,瞎指挥,王乡的老乡,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啊。

  王清树看着上面的通知,十分无奈的问道:“要求各个单位自己解决代食品的问题,麻的,那不是扯淡吗?我们的工厂,又不生产粮食,哪来的办法?”

  王雪山提醒的说道:“老王,你看看下面呢,还有呢?”

  “什么?”王清树惊讶的问道:“让我们给局里提供20万斤杂粮,用来加工代食品?麻的,把我们当地主老财?”

  “麻的,就算地主老财,也不可能有20万杂粮吧?”王清树不屑的说道:“谁他麻的发的通知?”

  “哎,怪我们太出风头了啊?”王雪山叹气的说道“老王,现在不光是局里,就连兄弟单位,都盯着我们那点自留地。”

  “一根草,我们可是有6000人的大厂啊,那个养殖场,都不够自己吃的,哪里管的了别人啊?”王清树气愤的说道。

  “啊,是啊?”王雪山也头疼的说道:“今年的销售粮指标,不到以前的一半,6000多人,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加上工种补贴的粮食,还有工人家属的粮食,我们都自身难保了。”

  “老王,我听说,局里的很多领导,都在到我们养殖场的主意,要把养殖场,放在局领导直接管控之下。”王雪山担心的说道。

  “做梦,怎么可能?”王清树着急吼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是上面明确下放的文件,我们把养殖场搞起来了,他们就来摘桃子,那不是不劳而获吗?”

  “老王,现在,全民渡荒了,要团结一致,就怕别人说我小团体主义啊?”王雪山忧心的说道。

  麻的。

  做点事情真难。

  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太不像话了。

  诚信呢?

  王清树很无奈,组织需要,高于一切,高于王清树,高于机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