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相 第五百三十一章
作者:有限无敌的小说      更新:2023-11-12

  当然这时的汪文言还不是后世那个内阁中书,现在他只是王安身边的一个得力书办,还没有能力直接搞死赵和。不过汪文言很会借势,很快拉拢到东林党内一些不满毕自严改革的人,这样就有机会收拾赵和了。

  毕自严自己是清官不假,但东林党内部可不都是清官,大家还要靠着漕运这条线吃饭,当年李三才当漕运总督的时候多爽,现在怎么换上你毕自严就要断了大家的财路?

  当然收拾毕自严他们还没这个胆量,可是收拾毕自严的狗腿子那就没问题了。所以当汪文言找到这些人后,马上形成的同盟,汪文言收拾自己的未来政治敌人,这帮贪官收拾毕自严的狗腿子。就这样赵和稀里糊涂的被调往辽东,而康应乾就是准备下手收拾赵和的人。

  当时赵和到了辽东就跟刘綎的手下混到一起,也不上班也不管事,康应乾还苦恼过没有机会下手。没想到赵和这家伙不知死,非要在正月初一杨镐宴会上站出来反对杨镐,当然康应乾以为赵和必死,心中还是高兴了一阵。

  没想到刘綎出来说话,将赵和救下,让康应乾有些小失望,不过赵和却到了刘綎军中充军,这样一来机会就有的是了。

  现在温继贵找到康应乾,想要求康应乾帮忙将赵和调往辎重营,康应乾还在苦恼用何手段将赵和调出中军,现在温继贵来了,自然自己要坚决配合。

  不过二人想要搞死赵和还需要一个人批准,那就是刘綎,毕竟现在刘綎是大帅,虽然调一个配军这种小事不用刘綎发话,但赵和身份特殊,康应乾也知道刘綎与毕自严的关系,所以如何说服刘綎才是关键。

  这时候就看出来读书人的功底了,康应乾当然不能对刘綎实话实说,而是劝说中军太危险,将来万一与敌人开仗,伤了赵和岂能对得起朋友?何不将赵和调往安全的辎重营,反正辎重营都是一些民夫劳工,打仗也不用上前线,同时温继贵还保证将赵和留在宽甸,绝对不会让他随军。

  刘綎听这二人说的也对,他原本就想将赵和留在安全的地方,然后打完仗后给他弄个小功劳后官复原职,这样一来也算对得起朋友。现在刘綎听二人讲的合理,所以也就点头答应下来。

  康应乾二人十分高兴,可是赵和接到通知让他去辎重营后马上不干了。赵和很明白这就是老齐的阴谋,自己得罪了这个王八蛋,现在调到了他姐夫手下还有好果子吃?

  所以赵和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刘綎,性命攸关之时赵和实话实说,将康应乾与温继贵二人合谋要害死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刘綎却不太相信。道理很简单,赵和与康应乾没什么过节,还有赵和毕竟也算东林党的内部人,康应乾岂能无缘无故下手收拾他?至于赵和与老齐的过节刘綎更没放在心上,屁大点的事情就要弄死赵和?刘綎相信温继贵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可是赵和也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与康应乾有过节,没办法赵和只好说道:“伯父,要不这样吧,请将小侄调往前锋营,既然要立功就立个大功,省的伯父为小侄说话时无人服气!”

  赵和这也是没办法,他不知道汪文言在背后惦记自己的事情,只是直觉上感觉康应乾对自己不利,现在刘綎非要自己去辎重营,那自己只能主动请缨去前锋营了。

  历史上记载刘綎大败,但也有很多人逃了回来,赵和留在后方落入康应乾与温继贵手中毫无生还的希望,反而在前线还有一线生机。还有前锋营的统领是刘招孙,最起码自己不会受什么苦。

  刘綎看赵和一个文官竟然有勇气去前锋营也很意外,不过赵和说的也对,既然他要去就让他去吧,所以流年不利的赵和就这样从安稳的中军到了前锋营。

  其实到了前锋营这小日子过得比中军还逍遥,大家都知道他与刘綎的关系,也没拿他当真正的配军,所以赵和在出发前的这半个月内都在闲逛。

  当然,赵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命还是有准备的,他为自己与宋献策搞到两身整齐的札甲,就算在刘綎军中,这两身札甲也是中级军官才能穿的。一身包含战裙、前后正甲、侧甲、左右披膊、头盔、护额的札甲足有五十多斤重,宋献策穿在身上直接被压的不能动弹,抱怨道:“东家,至于穿成这样吗?我看还是要两身棉甲穿得了!”

  棉甲也分两种,一种是里面含有铁片的,重约三十多斤,一种是里面没有铁片,都是多层棉花压实制成,这种棉甲也有十多斤重,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同时因为都是棉花纤维,对火枪的铅弹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赵和看到宋献策实在挺不起来这副札甲,没办法只好在去给他要了身棉甲,算是聊胜于无。至于齐守魁他们二十个护军,赵和也给弄了一身夹铁棉甲,在加上手里的钢刀,如果不熟悉这些护军的人,还以为碰到的明军主力。

  临近出发的日子很快到来,可是没想到在十九日下了大雪,刘綎只好将出征日期延后。这场雪下了足足三天,二十二日大雪才停住,刘綎看了看天时,与监军道康应乾商量后,决定将出征日期定在了二月二十六日。

  就是这三天大雪,让杨镐的四路出击一败涂地,中路的杜松军因为道路通畅,所以早早在二十二日就已经出了抚顺关,而东路军的刘綎还在宽甸停留躲避大雪,四路大军之间出现了空隙。

  二十六日,刘綎整军终于走出宽甸堡,他将六万大军分为四部,前军指挥为游击将军刘招孙,带领五千人马作为先锋,中军则是刘綎带领的一万五千人,他们是战斗的主力。后军是监军道康应乾带领的一万朝鲜军与一万辎重营,副总兵温继贵则带着剩下的两万人留在宽甸,作为预备队。

  刘招孙的手下都是四川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辽东,第一次看到雪都十分新奇,就算在行军途中也左看右看。

  赵和全副武装跟在刘招孙身边,看到他的手下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赶紧劝道:“刘大哥,你的手下要提高警惕,那些鞑胡都是骑兵,万一着了他们的道可就完了!”

  刘招孙听赵和这么说一乐,问道:“老弟,你听谁说的这些鞑胡都是骑兵?他们不是蒙古人,女真人骑兵很少的!”

  赵和听刘招孙这么说一愣,后世历史书上不是记载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还有那些什么白百牙喇、红百牙喇,一个个都身穿三层重甲,手拿一石重弓,骑在马上健步如飞箭不虚发吗?

  赵和将自己对满清的认识说了一遍,那知道刘招孙和他手下几个千总把总哈哈大笑,刘招孙笑道:“老弟,你从那本书上看到了?完全都是错的,对面这些女真人会骑马不假,但远达不到骑马作战的地步,他们只是步兵,骑马只是快速进入战场!还有什么满万不可敌,那些女真人很多哥哥都认识,一些人当年还是跟着李大帅入朝的战友,要不是现在成了敌人,哥哥真想去找他们喝酒叙旧!现在咱们大军出关,估计这帮家伙早已经跑到深山老林中躲避去了!”

  赵和听刘招孙这么说傻了眼,他没想到辽东这些士兵与满清还有牵连。其实历史上记载的入朝抗日被后世曲解很多,当年李如松带领入朝的可不都是汉人军队,其中有很多蒙古人、女真人、鄂伦春人少数民族武装。刘招孙当年跟着刘綎入朝,所以与一些少数民族将领有过很深的交情。

  至于满万不可敌的笑话更是无稽之谈,这句话是满清占了中原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功编出来的,其实历史上入关前,历次战斗满清都占据了人数优势。

  就拿这次萨尔浒决战,虽然明军在总兵力上强过努尔哈赤,可是杨镐非要兵分四路,努尔哈赤利用出兵时间不同的这个空档,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当然在满清进入中原后确实有几场战斗是以弱胜强,但那时候明朝的主力兵团已经损失殆尽,那些刚入伍几个月的农民那里是满清这些积年老兵的对手?

  还有历史上记载的八旗铁骑,其实根据满文老档记载,真实的八旗兵与明军差不多,都是半火器部队,打仗时步骑协同,与蒙古人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很不相同。

  赵和看刘招孙说的头头是道,他不知道真假,不过心中倒是安心不少。接下来的日子仿佛也印证了刘招孙说的,大概这些女真人怕了明军的气势,沿途一些军堡都已经舍弃,前锋营的斥候抓了几个女真人的探子,赵和还去看了看热闹,这帮家伙一个个口说汉语,讲的辽东话比赵和还要流离,要不是留着金钱鼠尾辫,说他们是汉人也有人相信。

  看着这些一个个跪地求饶,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八旗好汉,赵和实在不相信这就是历史书上那些八旗劲旅。

  看到满清军队这个吊样子,赵和也有些放松警惕,以为是不是自己穿越了引起了蝴蝶效应,搞的女真人手软脚软不成气候,也许这次萨尔浒之战能打不出个未来也不一定。

  赵和跟着前锋营走了三天,按照日历这时候已经是三月初一了,赵和这几天跟着大军混吃混喝,辽东的什么老虎黑熊可到了霉,老虎吃鞭黑熊喝胆,这帮猛兽大有看到赵和旗帜就落荒而逃的形势。

  三月初二,刘招孙的前锋营已经行进到距离赫图阿拉三十里外,现在天色已晚,刘招孙命令在原地一处山岗扎营休息。当然赵和不用干活,他带着手下周围看了看,发现这里是一处高度不足二十米的小山岗,山岗上没有树木,刘招孙在上面布置了岗哨,军营设置在山岗下,周围十里范围内都布置了暗哨。

  刘招孙不愧是老军伍,就算对女真人轻视,但行军布阵毫不马虎,赵和看后十分满意。

  一晚无事,第二天赵和早早起来,今天是进攻女真人老巢的日子,想到可以快速结束战斗,全军上下都很高兴。赵和起身后准备去找刘招孙,可是当他刚穿上衣服准备出去的时候,就听到山岗上的岗哨吹响了牛角号。

  赵和这几天跟着刘招孙学了不少军中信号,这阵牛角号明显就是远处有敌人的信号,赵和不敢耽误,赶紧跑出营地观看怎么回事。

  出了帐篷,赵和刘招孙也已经出来了,赶紧上去问道:“刘大哥,出了什么问题?可是碰到女真人了?”

  刘招孙摇头道:“听号声人数不多,只有三百多人,我已经派了游骑去看看怎么回事,一会儿就能有消息!”

  敌情不明让军营中气氛十分紧张,很多低级军官已经开始让手下士兵装填火枪,避免碰到突发事情。

  过了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二十名游骑回来了,赵和也赶紧凑上前听听是什么情况。等这些侦察兵汇报完后赵和松了一口气,原来在五里外发现的军队是明军,都打着中路军杜松的旗号。

  看来是杜松派来的通信兵,赵和松了口气也就回去接着吃饭。等赵和吃过了早饭,那三百人的杜松军也已经到了大营门口,门口的守军眼看了令旗后,将他们放入营中。

  赵和正好闲着没事,也就跟着这帮家伙一同去了刘招孙的大营,看看杜松到底要干什么。

  见到刘招孙后,为首的千总出示杜松的号令,很简单,杜松现在已经占领了赫图阿拉,催促刘綎军快速去会和,好追击女真人的败军。

  刘招孙听说杜松命令自己进军就有些不悦,四路大军中杜松是主力不假,但你也不能直接指挥到刘招孙军队。

  “这位兄弟,杜总兵的军令本将不能执行,请兄弟去中军禀报大帅!”

  那个千总看刘招孙这么说,皱眉说道:“刘将军,这并不是杜大帅的军令,而是转述总制大人的命令,请刘将军即刻进兵,避免延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