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75章农业
作者:唐晓非的小说      更新:2021-09-23

  福王的家底没有人知道,这些年来,他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无数,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收刮了多少钱。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厂卫现在又忙起来了。

  之前派户部的人过去核查福王的田产其实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把福王的家抄了之后,户部要统计所有的财产。

  户部做统计,厂卫做监督,礼部做协调和统筹。

  随即,崇祯又让洛阳的监察御史也参与了进来。

  总之多方都在里面,相互监督。

  可以说,最重要的才刚刚开始。

  不过这事也急不来。

  福王家大业大,要抄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和那八大蝗商一样。

  眼下已经是三月下旬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反倒不是福王的事了,而是顺天府的春耕。

  三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崇祯起了个大早。

  用完早膳,就带着一群厂卫,直奔京城外的皇家庄园去了。

  到皇家田庄的时候,宋应星已经在那里了。

  “微臣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

  “陛下这边请。”

  崇祯跟着宋应星一路向里面走去。

  宋应星倒是有真本事,除了搭建起来一些水车架在河边,又搭起来一些长竹筒,将河边的水运输过来做灌溉。

  还在另外一处地方搭起了温棚,也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密封性非常好,而且还采光。

  崇祯跟着他一路进了温棚,里面的温度明显比外面要高了不少。

  看到里面的东西,崇祯微微一怔,没想到红薯叶已经长了不少了。

  红薯繁殖非常简单,红薯叶就可以直接种植。

  宋应星才短短几个月,就干了这么多事了。

  这可比朝堂上那些嘴炮王者们靠谱多了。

  崇祯内心是大定。

  现在已经是崇祯三年三月,陕西的问题已经彻底爆发了,几路乱军都已经从陕西到山西一带活动了。

  出了军事打击,必然也是要有粮食才行的。

  红薯这东西虽然天天吃也不好,可总比饿死强吧?

  崇祯道:“宋爱卿,今年在顺天府能种植多少亩红薯?”

  “回禀陛下,今年如果不出意外,三千亩问题不是很大,红薯分了春薯和夏薯,是可以种植两个季节的。”宋应星淡定道,“而且微臣已经派人去南方收集更多的红薯叶,预计五月会有一大批红薯叶到顺天府,到时候可以大量种植。”

  “另外,北方的粮食产量主要是受到水资源的制约,臣已经做了一份规划,在顺天府疏通两条河流进入大兴和丰台,再用水车做河水的引流,可以彻底解决大兴和丰台的缺水的问题,不过这需要工部的协助,即便是有效果,也要等到明年。”

  “没问题,你尽管提报,朕批示就是了,你农务司不必担心没有钱,要多少钱朕都给,只要把粮食种出来。”

  “对了,等今年红薯叶子都长出来了,要运输一批到陕西,陕西情况不容乐观,先铺下去,咱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宋应星道:“是!”

  陕西的恶劣情况,宋应星也是有所耳闻的,那里饿死的人,官员根本不敢上报。

  现在朝堂上有些人在故意回避陕西的灾情而粉饰太平。

  但穿越者崇祯是一清二楚的,赤地千里的陕西,无数老百姓饿死。

  可是东南呢?

  醉生梦死,商人们也从来不会考虑把粮食卖过去。

  就这件事,崇祯已经开始着手在做了。

  昨天,他又办了一件让东林党蛋疼的事情。

  干了什么?

  让钱龙锡去陕西赈灾!

  钱龙锡是内阁次辅,按理说是不必亲自出马的,执行的事情都是六部,即便是监察地方,也是找都察院的一帮人临时认知总督、巡抚。

  找内阁大学士做总督,还真是头一次。

  钱龙锡没有反驳的机会,这件事被崇祯强行拍板。

  而且给的是总督头衔。

  什么是总督?

  就是可以管好几个省的军政、民生的。

  那钱龙锡是什么总督呢?

  总督河南、陕西和湖广。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福王刚倒台啊!

  福王家里的粮食都堆得发霉,甚至烂掉了。

  现在福王死了,那些粮食都该拿出来运到陕西去了。

  福王又是在河南洛阳,钱龙锡如果能有权调度河南事物,办事自然会轻松许多。

  为什么还要加一个湖广呢?

  湖广是明朝最大的粮仓,那里根本不愁粮食。

  把湖广的权利也给他,他才好从湖广采购粮食调度到陕西。

  总之,这事就是这么安排的。

  剿灭农民军的军队要练,赈灾的粮食和银子都要给。

  反正福王倒台了,又有一批钱了。

  而且现在温体仁已经开始在打蜀王的主意了。

  崇祯也给了他承诺,只要他把蜀王搞定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就是他的。

  既然如此,温体仁当然就很淡定地给自己打了两万鸡血,转身就从洛阳出发,一路往西,进入四川,目标是天府之国成都。

  蜀王,我来啦,脖子洗干净了吗?

  最好不要让我在后院挖到石碑,最好让所有的鱼都闭嘴哦!

  话说回来,除了查看温棚,查看灌溉设备,还有和宋应星讨论顺天府今年的农业计划以外。

  崇祯还提了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呢?

  他打算单独成立一个北京农业大学,把全天下懂得农业的人全部召集过来,像宋应星、徐光启这种人才。

  尤其是如宋应星这种。

  宋应星是哪种?

  他科举不顺,会试屡次不中,可他的才能并不在科举。

  如果仅凭科举来定义人才,大明朝的许多人才都被埋没了。

  宋应星一听皇帝这个建议,那真是喜出望外。

  崇祯又说道:“农业大学的第一任祭酒就由宋爱卿你来担任如何?”

  “臣才疏学浅。”

  “你也不比谦虚,朕又不是让你去讲之乎者也,朕让你教真才实学,从农业中总结出来的真东西。”

  聊到这里,崇祯突然想起来了:“甚至你前几日跟朕说的什么粪便计划,都可以拿到农业大学讲,只要是对农业有利的,知识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农业大学,就是大明朝农业的未来。”

  这都是技术类的。

  技术类的崇祯不擅长,但是他可以帮助大明朝解决政策类的。

  至少新军组建起来后,新的农业政策和税收都可以推行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