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决成剑光横 第59章 历史离不开文化,文化造就历史
作者:2020书友的小说      更新:2020-08-29

  活着不是为青史流芳,而是本身生命的闪光,当一个人什么都读过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每一本书都有亮点,每一本书都是起点,司马迁写完屈原发现,看轻生死,看轻去留,又茫然自失。

  有些人的去留关乎国家命运,有些人的生死牵动整个历史。

  如果有才能的将士都能被任用,如果君王都能重用人才,历史是不是就少了那么多的叹息。

  而事实上,有多少君王有那样的品行和慧眼呢?文种失望过,伍子胥失望过,李牧失望过,蒙恬失望过,韩信失望过,李广失望过,甚至那么多孤魂哭泣过,这些不该走出历史的人物走出了历史。

  国家也随着著名将领的消失而灭亡。

  现在我们能否看出来,即使是一群乌合之众,遇到有才能的将领,就是一支尖锐的刀枪,刺向敌人的心脏。如果一群出众的能人,没有一个带动的将领,也是乌合之众。

  如果一个君王能够有容人的雅量,那么亡国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同样,如果一个君王自以为是,看轻别人,那么这个国家同样会灭亡,比如夺了别人的江山,如果好好治理,可以功德圆满,可是在晋朝,却是一个能人和冤魂的屠宰场,八王之乱让国家陷入内乱,所有能人都被杀光,外敌入侵使得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差点亡国灭种。

  幸好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救民族于危亡的大将出现,这个人带着中原人杀出一条血路,他被当时奉作英雄,是一个埋藏在敌人内部长达20年的复仇将领,从11岁被外族收养,后来成了军队的统领,杀掉外族部队,一旦杀出血口,杀出血性,侵略者最后差点被杀光。这个英雄值得称颂,但是这个英雄到了唐朝已经淡化,所有民族是一家,但他的英雄和血性,他的胆识和才能,他的精神超越前面的将领。

  如果没有这样的英雄出现,那么中原的所有人都将成为贱民。

  我们可以随意的看看英雄的战果。

  “他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外族,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

  各族联合,组成联军连番围攻这个英雄的政权。

  第一战,他率领骑兵三千夜破外族营,杀敌将数名,斩外族首三万。

  第二战,以五千骑兵大破外族骑兵七万。

  第三战,率领军队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外族联军三十余万。

  第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外族首四万。

  第五战,率领军队六万几乎全歼外族联军十余万;

  第六战,一二千刚组织的骑兵将外族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响应,对入侵中原的数百万外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这个英雄和诸路中原人的武力威胁,外族数(数:几)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外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林书毅喜欢听老一辈讲晋隋这样的历史,晋朝是各个少数民族烧杀抢掠,生吞活剥,夜晚奸淫白天吃人的历史,是数十个民族对中原民族欺压杀戮的历史,也是中原地区反噬外敌的屠场。

  隋朝的隋文帝是一个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有功之臣和开国明君,再次形成大一统的君主,只是因为朝代短,不被历史好评,加上隋炀帝的骄奢放纵,残暴统治,使得隋朝不愿被历史提及,人们更看好汉家江山,更喜欢津津乐道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是一个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大融合。

  其实,中原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创造了数不清的繁华,这也正是外敌虎视眈眈瞭望肥肉的原因吧,一旦统治者腐败无能,中原人陷入了自相残杀,就为外敌入侵撕开了血口,外敌就会趁机蚕食侵吞。

  林书毅发现这些故事更有意义,为何人常常被蒙蔽,也就是领导为何常常失聪,因为利益,因为有人故意扰乱视听。有些真相只有在发生的时候,才能让人清醒,否则谁会料到国家会败亡在自己手中呢?谁会知道自己的将领有很多缺点,但却是国家不能缺失的人才呢?谁又会知道那些整天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人却是亡国的乱象,而真正保护自己的人却被自己亲手送上刑场呢?

  诸葛亮那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有几个人能做到,有多少领导者有这双慧眼呢?魏征曾经说过,“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难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吗?太宗时期正因为文死谏,武死战,才有这样广开言路的局面。而历史的背面,贤臣常常被害,小人常常得志。读书让人清醒,却也让人忧伤,如果都像屈原那样清醒,是不是也那么悲伤。

  林书毅再次放下书,内心不能平静。

  他来到梅花树下,梅花一树一树的打着花苞,有时候,只能走到哪就到哪,人能做的其实很少,其实他多想投入疆场杀敌立功,而事实上,没有死谏的贤臣,朝政落入一帮乌合之众的手中,报国立功的将士又该多么寒心。而这么大一个国家,多么需要军队的守护。

  连孔子都不赞成以德报怨,《道德经》说:“以德报怨。”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个理看怎么讲,如果一个国家被别国入侵了,我们打不过,这样可以以德报怨,投靠这个强大的国家。

  如果这个国家来入侵了,把人都快要杀光了,如果以德报怨,同样是死,那不如以牙还牙。

  正因为儒家的仁爱思想,让各民族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永生永世。也因为我们的文化更灵活,更包容,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我们这个民族才存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