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中的大明 第153章 杨鹤该不该死?
作者:呓梦痴人的小说      更新:2021-03-30

  “哐当哐当”的声音伴奏中,火车头一身轻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开进终点站——小河村。

  从火车上看出去,小河村已变为一个大工地,远处是密密麻麻的深坑和堆积如山的矿物,挨着火车站则是正在搭建的圆形高炉。

  炼铁厂叶宰不懂,只知道几个似是而非的道理:炉子一定要高;上面投料,下面鼓热风。

  因此,他把这个概念抛出后懒得再管,后续的设计交由郑时良等铁匠。

  这时看来,郑时良几十年的炼铁经验非是白给,有两把刷子。

  两架蒸汽机传送带运送铁矿石、焦炭和不知名助熔物至炉顶投下,一架蒸汽机风扇在下部炉口鼓风。

  当然,仅是雏形,蒸汽机安装好了,炉子才修到七八米高。

  这次轮到王之临激动了,窜至车厢门口就要下车。

  叶宰连忙拉住他,“行之兄,干嘛呢?我们马上要回去,郭保料想已准备好了庆功宴。”

  王之临猛地回头,激动不已道:“良臣,铁啊,有了它就有锄头、犂头、铲子、镰刀锤子……”

  “唉,我说你能不能想得高端点?别净想锄头之类的东西。”叶宰吐槽道。

  秦佐民认同般点头,“是极是极,打造刀枪不好么?”

  王之临不想和叶宰顶牛,但对秦佐民却没那顾忌,眼睛瞪得跟牛似的,“民以食为天!我问你,没有粮食,你们当兵的能空着肚子打仗?”

  “呃,不能。”秦佐民惭然而退。

  叶宰听两人对话心里直乐,你俩以为弄出来就能用啦?天真!这里炼出来的都是普通的生铁和熟铁,出钢是偶然性事件,最后还不得本人再加工一次。

  遂回头朝赵义打眼色,示意他催促新司机起速。

  “呜……”

  汽笛声鸣响,火车开始加速。

  速度加快,王之临便不敢跳了,坐回原位置——一只临时加的小板凳,问叶宰道:“良臣,车头后的拖挂车何时完工?”

  “快了,研究院正在打造,要不了几天。”叶宰回道。

  其实叶宰心里也急,因为基地周围的铁矿都被劳工们挖光了,出来的成品大部分用于铁轨,再不把小河村的矿拉回去,做完拖挂后将失去来源,以至他的武器计划无以为继。

  可挂车车架技术含量并不简单,除了比车头少个传动装置,依然有弹簧、钢板等构件。铁匠暂时打造不出的,必须叶宰来制造。

  不过叶宰也偷了个懒,只造车架,上面的厢体让铁匠、木匠去搞定。

  ……

  返回基地后,建昌高层搞了个小范围的庆祝活动,然后各自分开,各有各忙。

  王之临继续调配资源,秦佐民继续练兵,郭保继续组建基层组织,叶宰继续苦逼炼铁……

  半个月过去,十架挂车成功出炉。

  钢制车架,钢木混制围栏,无顶无涂装。看起来相当简陋和原始,只因拉矿就是它设计的初衷。

  至于拉人?艰苦一下喽。

  实际车架只花了叶宰三天的时间,后面的十二天都是用在铁木匠安装厢体上。

  安装过程叶宰便空了下来,偶而指导一番,让车体看起来和后世的大体差不多。

  其余时间则转回正事。

  他先捋了捋迫在眉睫的军务,安排下一段时间的生产计划。

  按其军制设想,建昌营五总加亲兵队共六支单位,满员三千人。

  其中甲、乙、丙三总1548人为主力,使用栓式步枪;丁总516人为炮组,拿破炮50门由250人操作,迫击炮50门由150人操作,余下116人为护卫;戊为后勤部队。

  丁戊两队均使用燧发枪,不是不想给他们栓式枪,而是如果敌人都打到他们哪儿了,栓式枪也不好使。

  况且栓式枪好贵的,直到现在叶宰才把甲总的大致配齐。

  纸上的计划很快做出,奈何小河村还没投产,叶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遂打马出了炼钢炉基地,去打冲河水电站巡视一圈,安慰下守在当地的兵丁,然后越过山口进入新城镇,去三衙署找王之临商议正务。

  方一进去,叶宰便用马鞭指指东南面,“行之兄,恭喜啦。我来时看了,你的攀西州州衙要不了几天就会完工。”

  哪料王之临却没有欢喜的样子,反而面色凝重递过来一本邸报。

  “出大事了?”

  叶宰一头雾水,接过邸报翻到王之临折的页面。

  第一页是奖励。广东巡按高钦舜剿抚并用,扑灭钟国相、陆彦博、颜丁髻等数万反贼,迁大理寺丞。

  叶宰起初一愣,随即隐隐明白过来,那天火车上说起地盘的事,自己好像提到过两广就不错,陆路相对封闭,海路畅通。

  看来王之临是放在心上了啊……

  叶宰不动声色,翻到第二个被折起的页面。

  这是一道严厉的圣喻,具体内容为对三边总督杨鹤的处理。

  “杨鹤总制全陕,何等事权?及听流寇被猖,不行扑灭,涂炭生灵,大负委任。经锦衣卫扭解来京究问,得其枉辜皇恩、抚贼欺饰。着革职逮刑部狱论死!”

  看罢,叶宰“啧啧”有声,心头莫名变得凄凉,大抵是物伤其类的意思。

  三边总督啊,说杀就杀了,而且还是为皇帝背锅!

  诚然,抚的主意是杨鹤出的,可拿主意的却是皇帝。崇祯一看“抚”不好使,马上推诿给大臣,何其幼稚?这不是逼得大臣们离心吗?以后谁还敢做事?

  王之临见叶宰摇头发声,以为想得和自己一样——皇帝都是英明的,即使有错也是下面大臣乱来的。遂义愤填膺道:“良臣说的不错,杨鹤罪魁祸首,抚之一策遗祸天下!”

  叶宰顿时哭笑不得,心想我说什么了我?怎么就以为我指定杨鹤是祸首啦?便分辨道:“行之兄,你误会了。我并非在感叹杨鹤,而是在感叹咱们这位陛下。”

  “关陛下何事?”王之临瞠目道。

  叶宰一窒,转念想想,也是。

  流寇初起时的力量并不大,只要调集官军一鼓歼之,便能把农民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若非杨鹤一意主抚,农民起义不可能发展起来,以至不可收拾。因此,杨鹤不成众失之的才怪了。

  恐怕这就是如今官僚士绅的主流认识。

  不过,叶宰想说个非主流的,试探道:“行之,你有没有站在杨鹤的角度来想过问题?”

  王之临道:“怎么想?”

  叶宰道:“我老说,我们研究一个事情,并不能只看到表面,要深入其中达其本质。就说杨鹤之事:

  第一,他并非单纯主抚,各期邸报上表明,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组织官军清剿。后来为啥变了?他没办法啊,精锐部队去年被调去京畿勤王了,不得不采取招抚之策。

  第二,杨鹤能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因为单纯的军事追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把人全杀光了吗?故而,通过招抚安插,使流寇解散归农,这才是为大明的长远利益考虑。”

  王之临冷笑,“长远利益?呵,流寇为何又反?”

  叶宰摊手道:“流民回到家乡,受抚时发的二两银子几斗米能吃多久?别说田地荒芜没有产出,即使有,等待他们的依旧是官府的追呼敲补。在饿死、欺死和重新起事之间,他们还有得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