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混进了天庭大佬私聊群 修道必备的“法侣财地”(二)
作者:北宅不想上班的小说      更新:2022-05-25

  三、法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又称之为丹法。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外丹者日少。到今日徒闻有外丹之名,而鲜有知外丹之旨者。

  后人将内外丹法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即天元神丹(后有人因神丹服食鲜有成功者,遂改称清净丹法为天元丹法)、地元灵丹、人元金丹(人元金丹原分清净与阴阳两途,今则专指阴阳)三元丹法。最早的天元神丹和地元灵丹,都是指外丹术。天元神丹,人得而服之立跻仙阶,甚至说“鸡犬服之,立能飞升”。这种方法从明代张三丰后,已经很难得闻。地元灵丹又分为黄白点金术与既能点金又能进一步上接于天元神丹者两种。点金术,陈撄宁先生曾在二十世纪做过实验,确证有其事;后者今日亦或濒于失传。人元金丹,即指内丹术而言,是今日修炼者所共遵从的修炼方法,其也有清静工夫与阴阳工夫之不同。

  清静功夫多指北派的修炼方法;阴阳功夫多指南派修炼方法。内丹术因修炼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阳派、钟吕派、三丰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阳之北派、张紫阳之南派、陆潜虚之东派、李涵虚之西派。

  而各派中又分出不同的流派,有以法而分者,如李道纯著《中和集》倡导“守中”之道,被后世称为中派;闵小艮南北二宗各有偏执遂调和其间而被称为“清静阴阳调和派”(后人以闽氏于金盖山修炼,亦称此派为“金盖山派”);黄元吉承陈抟、邵康节之法脉而提倡不同于南北二宗的修炼法门,被称为“非南非北派”。如此种种,方法众多,流派纷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根苗”之说。以上皆指正统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诸般旁门小术与外道伪法,他们也打着丹道正法的牌子广收门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门,七十二种外道”之说。

  古云:“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仙道法门,其本初并无二致,由于人类的体质不同,禀赋各异,从古至今数千年来,由于时代、环境、习俗、礼教、道德、社会、宗教、家庭、信仰、法律、性别、年龄、学问、志趣之种种不同,同样一种法门,而在不同的修炼者身上,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又因为师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故受传者便有不同的传授。而受传者的资质、智慧、志向,又决定了方法之优劣与成就之高下。

  当一种方法形成以后,自然就会有其追随者,而持不同意见者也会随之而来。既有追随者又有反对者,自然也就有了调和者,从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最初的传授者来讲,法本无二,如紫阳翁云“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又云“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干家交感宫”。至于旁门左道,尚不在此例。

  “法”之一字引申开来,又可理解为跟仙道有关的各种条件与方法

  总而言之,不论何种方法,总是以见到效验为凭据。陈撄宁先生《辨(楞严经)十种仙》有云,“仙道之方法,今生能否一定成功,亦看个人努力与否以为断。徒有希望而不实行,或虽实行而不努力,亦属无济。譬如,我们有一处目的地,相距百里之遥,走得快,一日可到;走得慢,二三日或四五日可到。修仙原不限定一世成功,所怕的就是南辕北辙。”《答复南通杨风子君》亦云,“譬如要从上海到南京,有四种走法:第一种,两脚步行;第二种,乘轮船;第三种,乘火车;第四种,乘飞机。时间的快慢虽有分别,而结果皆可以到达目的地。就是恐怕把方向认错,乘轮船的到了宁波,乘火车的到了杭州,乘飞机的到了北平,两脚步行的又不知去向,永远不会有到南京的一日。”

  以上所言,即是指仙道修炼的方法而言。“法”之一字引申开来,又可理解为跟仙道有关的各种条件与方法。如丹室的修筑、地方的选择、修炼中种种的变通等广义的“法”,不仅仅专指丹法。

  四、地

  “地”者,即指修炼的场所而言。

  陈撄宁先生《仙学必成》曰:“选择适宜于修炼的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的泉水,有四季长青的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方峰峦屏立,可以遮蔽冬季寒冷之风。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最好有松柏等类树木,树木皆要成林,稀疏几株,无济于事。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有毒气侵入。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用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工夫的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室内不宜吹风,有风容易受感冒。”

  在《仙学必成》一书中,陈撄宁先生又根据修炼层次的不同,将仙道修炼所适宜的环境分为三步:初步工夫,要在生气旺盛的地方,须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植物繁多,田园肥沃,农产充足,食用无忧,土气厚浓,翕收便利,以便藉助于外界无限量之生气,以培补自身生气之不足;二步工夫,要在灵气凝结的地方,须得洞天福地,泉水清奇,叠嶂回峦,烟云舒卷,藏风聚气,门户幽深,松径茅庵,离尘绝俗,此地修炼神通,易于成就;三步工夫,乃是出阳神以后之事,要在杀气偏胜的地方,须得千丈高峰,悬崖峭壁,下临无地,上可接天,草木不生,冰雪满布,人迹罕至,蛇虎潜踪。三步工夫的境界不同,所需要的环境也各有不同,未可以—地而竟其全功。

  “地”者,即指修炼的场所而言

  亦有用五行之说来谈“地”字者,此并非一般意义上之五行。所谓山中五行,其木者,指树木而言,山中树木要多,特别是乔木要多,这样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金者,谓山体要活,能生长,这样,地下之水可以循山脉熏蒸而上,然后再流下来,供人饮用。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云,“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地下水气循地脉透石而上蒸也,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即此之谓也。水者,指四季要有长流之泉水。火者,指早上起来就能看到初升的太阳。土者,指土地须肥沃,有营养,扔下种子就能长出庄稼。水土主要为生存,木火金主要是指环境。然此种地方,只宜于做陈撄宁先生所说的初步工夫,至于后面的工夫,似不相宜,尚须另觅。

  五、黄元吉论内财侣法地

  财侣法地,黄元吉又将其分为“内财侣法地”与“外财侣法地”。

  外财侣法地,一般则认为是修炼方法及维持用功时所有的费用,以及修道之道侣和修炼之场所,故黄氏只云“外之法财侣地,诸子谅已知之,吾不再赘”。而其所谓“内财侣法地”者,则曰:“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真假之故,欲穷生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之阳,必先向色身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炼之,而先天一气来归,玄牝之门兆象矣。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即积内财也;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前言本来人,即内伴侣也;虚危一穴,即内地也。欲炼神丹,四者岂可不备乎?”此说前人多未言及,仅录于此,以备参考。精进,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