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春归 128.第一二七章 降兵
作者:悬镜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

  “削藩大军派了一千人的小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山中,并入卫所。里面的人可不一般,个个都能上天遁地,在林子里钻起来,那群呆头呆脑的兵休想摸到他们的行踪。千户长奉命带人拿着地图去水道上埋下**,等夜里大雨涨水,水军转移泊船地点之时,便沿路引燃火线,闹了个天崩地裂。附近山势奇特,炸开了石壁,水流大举喷向两山之间的河道,据说江水瞬间冲走了两千条小木船。”

  魏军医说书说的渐入佳境,摇首惋惜道:“原本那些船还尚存生机,可不知是谁提议把连环舟互相用铁索勾起来,这下倒好,最下游的船被冲下断崖,拉着上面的也掉了下去,这时候再解链子已经晚了,变成一盘散沙,更方便洪水把它们冲走。”

  苏回暖道:“战船上应该载有很重的火器,不容易在水里失去控制……”

  她闭上嘴,忽然想到可能就是因为太重,后面的船只拉力太大,才事半功倍。他们现在走的水路和水军一个方向,都是逆流,这会儿下点毛毛细雨江上都风高浪急,别提倾盆大雨的威力。

  “水军有五万人,还剩一半,莫非就这么降了?”也太没骨气。

  小船荡了荡,她扶着木板,感觉心肝都要荡出来。从突厥草原到繁京途中渡郢水,京畿比南江靠北得多,雨量没有这边大,那会儿她都在商船上半死不活,不知道这次要被折磨多久。

  一个降兵听到她说话,麻木地转过脸盯着她,黎州卫及时骂了几句,上头勒令善待俘虏,遂息事宁人。

  魏军医津津有味道:“吴将军带着另一半船改道行驶,正中包围。水流深沉平缓的河道尽头就是蓄水的湖,他们没走多远就被投了暗箭。不过他也是个老手,咱们分出去的人太少,肯定不能一网打尽。这个位置很妙,出去走到分岔口会被水流吸引到断崖,而乖乖待在湖里,不会受到猛烈攻击。吴将军是个明白人,立刻向外求援。”

  黎州卫人少,切不断敌人间的联系,也没有必要切断。当吴邵得知越王许诺的三万援军根本就没有出南安省时,脑海中浮现的是王妃决绝地跳下水的那一幕。

  越王认为光靠陆上的军队也能阻止黎州卫从雁回山赶到渝州和朝廷汇合,那么水军保得住船最好,保不住听天由命,吴邵若回楚州,奖罚分明,然而有一事须得另算。

  王妃元氏自尽的消息比丢船还快地传到了越王耳中,水军将领头上冠了斗大一顶罪名。

  纵然是多年的老交情,危急关头人心尽显。

  吴邵一天前投降了。

  “我们现在要去哪里?”苏回暖望望夜里幽暗的灯火,疲惫地掩口打了个哈欠。

  “渝州方向。我们人少,船上能坐的下,接下来都在水面漂。”

  那岂不是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苏回暖有些不理解,他们从渝州到绥陵,再冒着以一敌五的风险进山,等到水军来就搭船回去……盛云沂真是放心这些降兵不会把黎州卫都推下水。不过话说回来,五六千人能以这么少的损失对抗好几万人,还缴获了一批船只,也是以守为主的功劳。

  盛云沂并不是喜欢被动的人,他这么做一定有原因。苏回暖想到走投无路的吴将军,他的目标只是船吗?他要水军做什么,难道除了这剩下的两万多人,越藩手里还有其他的水军?

  浪花拍打着木头,隐去了人声。水波如浓墨,仿佛要从旋涡里伸出一只白森森的手骨,将船揪下深渊。她看久了就有点发怵,忙强迫自己休息一会儿,瑞香晕船,她还要积攒力气照顾侍女。

  黎州卫比这些水军也好不了多少。

  盛云沂两天没正经合过眼,夜幕沉沉本该是安睡的时候,他却歇不了,在鹰船上和吴将军谈话。

  吴邵对这位年轻的陛下无话可说,但务必要挤出点文字来。越王糟糕的安排让他颜面尽失,二十多年的资历被践踏得不如一个铜板,他既作了降将,就必须要转变态度。

  “王叔看上去舍得放弃将军这枚棋子,实则远没有那般宽宏大量,朕猜测他已从近海调人过来了罢。将军听说了此事么?”

  吴邵跪在两个河鼓卫中间,苦笑:“陛下,某以戴罪之身困于湖中数日,如何得知千里之外的消息。”他细细一想,顺着对方道:“南安的水军只有五万,如果从近海调人,那只有楼船上的兵。接下来的水道不如来时宽广,楼船在江面多有不便,怕是让他们取了卫所的令牌,到陆上换小战船拦截。”

  他语气恳切,眼神真挚,盛云沂一笑:“将军所料甚是有理。便如将军说的,朝廷应该如何应对?”

  吴邵拿不准今上的想法,但他知道要头等大事就是表忠心:“罪臣愿与两万南江军一同保卫陛下周全,海上的士兵到了江上,未必会胜。”

  “依将军看,倘若把这些祁宁州卫搬上船,朝廷胜算几何?”盛云沂微笑道。

  越王现在就指望他在祁宁的卫所,每个卫所里都有部分擅长在水上作战的队伍,库房里也有战船,像黎州卫那么疏于操练、船都烂了的卫所还真不多见。他们知道水军吃了败仗,正常的反应是离开雁回山,沿水路边的卫所搜集船只,入水道追赶,一旦黎州卫到了渝州,势单力薄的就不是朝廷了。

  吴邵心里打鼓,照实委婉说道:“罪臣会让他们把船速提到最快,不让卫所有可趁之机。便是州卫人多势众也……”

  盛云沂看见一名河鼓卫等在船舱门口,抬手让人进来。他心知吴邵如履薄冰说不出有用的内容,提点也到位了,便打断道:

  “将军退下罢,朕不会把南江军当做诱饵。”

  吴邵半信半疑,今上有点要赶人出去的意思,他得了这句承诺,心放下大半,便识趣地随侍卫走下木梯。

  河鼓卫把一封信件递给今上,火漆的形状很是精致,依稀是只凤凰的样子,也不知怎么做的。

  优雅清淡的香气在舱内散开,盛云沂用两根手指拈出信纸,皱眉展开,好似极不愿碰到它。

  他一目十行地看完,习惯性地随手连纸带信封放在油灯上,不料火焰烧了几弹指的工夫,信封是燃着了,纸还完好无损。

  特意防他毁掉?

  盛云沂扯起嘴角,沉思一刻,道:“好生收着,再寻个信函放进去。”

  河鼓卫道:“陛下的房里有信函,可要和文书一起放在箱子里?”

  “行了。”

  他揉了揉太阳穴,自己拿着信起身走回狭小的居室。灯芯碰到了纸张,整个屋里都是那股香味,熏得人头晕。

  *

  照顾侍女果真是说说而已,苏回暖已经快不行了。

  一浪更比一浪高,她抓紧了座下的草垫,死死忍住胃里的翻腾,眼前一阵阵发黑。

  三日前有敌人乘船追上来,江上水花飞溅,全靠水军剩余的武器支撑。黎州卫轻装简行,所有可以扔的**、火蒺藜都在雁回山用完了,只带了人,连干粮都没几斤。

  南江军被抛弃得彻底,那些卫所打起来一点顾忌也无,活像吴将军是个朝廷的优秀桢干,竖着靶子给越藩揍。对方实力很强,大批人马在岸上守株待兔,另外一部分穷追不舍,南江军和黎州卫轮班划船,在滔滔江水上塞起龙舟。

  每日都有缺胳膊少腿的士兵送到军医的大船上,苏回暖压抑着五脏六腑的难受,跪坐在一片潮湿的血红色中,飞快地给人清理伤口。火箭从头顶上飞掠而过,有人大喊趴下,苏回暖连趴的动作都懒得做了,往有遮蔽的地方靠了靠,一刀下去剜掉化脓的肉。

  士兵哀哀地惨叫,她听了瘆的慌,可是还有更多人排着队等候,像舀不尽的沙子。

  这样没日没夜地过了四五天,雨水终于小了,太阳也从乌云中露出头来,天气将要好转的时候,船冒着被突袭的危险上岸补充粮草。

  南江军拼了命,和身后的敌船拉开半日差距,卯时到村落里去借粮,巳时回来。县城外的村庄因涨水搬走许多人家,只剩几十户还冒着炊烟,士兵们凭着顺口的家乡话和鹰船供给的碎银子收获不少吃食,大步往河岸赶时,背后突然冷风嗖嗖,流星箭伴随喊杀之声势不可当地扑来。

  吴邵叫了帮人断后,自己也留下,眼看从北面山坡奔来的卫兵越来越多,心里发慌。水军一定得储备足够多的干粮撑到渝州,他们义无反顾地随他投敌,他必须保证自己麾下上万人性命无忧。

  他拔出砍刀,鲜血泼在草丛里,一个个面目狰狞的士兵也倒在草丛里,他只要后退一点,就能挨到沙滩,再往后,就是将要开走的船。

  “将军!将军快上船!”副将着急地大喊。

  他双腿愈沉,白晃晃的日头闪着眼睛,只是那么一眨眼,刀刃就到了他喉结处。常在水上作战的人多不适应陆地,下盘稳没大用,没有火铳也没大用,能干掉十几个普通兵已经算不错。

  吴邵这么想着,盯住刺眼的太阳,喉头先是一凉,预料中的痛苦却未到来。

  几匹马载着黑衣侍卫自小径蹿出,为首的男人也穿着玄色的袍子,软剑轻快一挑,用剑指着他的人便身首分离。

  吴邵不可置信地愣在原地,河鼓卫抓起他就往马背上扔去,顷刻间就到了船边。

  “陛下!”

  鹰船慢慢远离河岸,盛云沂靴底发力一蹬,衣角在空中划出道奇特的弧度,腰腹收紧发力,下一刻已稳稳地站在船板上。

  这个动作做完,身后的马已被射成了筛子。

  岸上再没有一个南江军或黎州卫,最后上船的人并不是吴邵。

  所有的水军都惊呆了。

  “开船。”

  今上走入舱中,肩上的衣料染开一抹暗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