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姜蝉 第四十章 绿江寻源
作者:离离星辰的小说      更新:2020-12-24

  听过了夏的喧嚣热闹,经过了秋的空明肃杀,送走了冬的冰霜严寒,又迎来了春的生机勃发。

  姜蝉一行人长途跋涉,穿山越岭,在来年春汛到来的日子里来到了绿江边上。

  这绿江就是行宫之绿水河与绿水镇之河最终的归宿。

  他们立在崖壁上,望着江水汤汤,浩浩荡荡,裹挟着它所遇到的一切向东奔流而去。

  听着那江水奔腾而过喧嚣之声,他们心中既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忐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豪情流转胸臆。

  他们静默地品味着心中复杂的情绪,厘清各种心思的纠缠,使自己的心志在这山水自然间得到磨砺。

  站了好久呢?没人去计较。

  有人感觉不过才一时半刻,而又有人觉得已经过了老长的一段时间,这概因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总是因人而异的。因为人的特质不同,从而对于事物的感知也会存在时间上的巨大差异。

  不管众人在感知中经历了多长的时间,现实中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罢了。

  姜蝉等众人都回过了神,便语带笑意道:“历史在人们眼里总是神秘的,朦胧的,总是会引人无限遐思与好奇。就比如现在,我就很好奇当初孔子在川上是个什么情形。可惜只有一句话留给我们去想象。”

  她停顿了下,又好奇道:“不知道我们在千百年后将会是怎样的?是籍籍无名之辈?还是也会作为后世人所好奇的对象,从而引动后世人的遐想?”

  与姜蝉充满不确定的心思不同,其余众人皆是信心满满道:“千百年后,历史上定然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就凭我们一路所记录的这些难能可贵的知识,也绝不会被历史埋没。”

  姜蝉听闻众人胸有成竹的言语,不由莞尔一笑,道:“我不过是突然一想而已,后世自有后世的章程,我们也不必去管那么远的事情。倒是常听人说什么行令饮酒的助兴游戏,我从没有见识过,不如我们也玩儿一玩儿,给这旅途增加一点儿乐趣?”

  “虽说没有酒,但是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代替罚酒。比如输的人就讲一件自己的糗事儿。”

  “至于行令方法,就用最简单的。我们既然在这绿江边上,那大家就说出与这江水相关的诗词古句之类的吧。可不准重复,输了也不准耍赖啊。”

  众人听了这提议,个个都跃跃欲试,实在是行路途中有些枯燥,偶尔游戏放松下,便也令人格外的兴奋。

  还是姜蝉起头,她直接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然后转头去看其他人,僧行笑着会意,接道:“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说完他又看向旁边的的觉德,觉德亦会意过来,继续接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时间众人都按照走位顺序,玩了起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众人经过一番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后,便各自放松心神,坐着享受那拂面春风。

  在暖阳下,众人皆是一副熏熏然的样子,如同晒着太阳的猫咪。

  一个打盹儿的功夫过去,感觉众人已缓过心神,姜蝉便提议道:“我们逆流而上去探寻绿江的源头如何?”

  好奇心从来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们在探沟索引这条道上永无止境。

  所有人都觉得这条提议恰到心坎,便一致同意沿江而上去寻根底。

  一路行来,只见两岸崖壁陡峭,如同被利剑劈开,细看之下,还可以瞅出彼此同出一源的痕迹。

  这不禁令人疑惑,到底是什么力量将它一分为二,然后开拓出如此壮丽的江河?

  蜀道虽难,好歹还有条道,间或也有人影晃过。

  而这绿江岸边的崇山峻岭间,怕是除了他们,就只剩各种野物了。

  但这里的风景见识也绝非是外面寻常的景色可以比拟的。

  如果不是仗着本事在身,他们怎能欣赏到如此险绝的风景呢!

  所以本事高了,真的是人生最大的资本了!

  走着走着,懂得的便越来越多,记录的也越来越多,感悟的同样越来越多,时光流逝这件事儿几乎已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但时光从来不曾忽视世间万物,一切都得顺着它的步子走。

  看,夏天又到了。

  而姜蝉他们也从险峻的荒野走到了平缓秀丽的江南地带。

  见惯了气势汹汹,奔涌向前的绿江水,来到这里,却不期然它忽然便换了画风,可能也是怕唐突了这难得的江南之景吧!

  在这里,它宛如闺中的女子,至于以前见的,那都是不讲究的粗糙汉子。

  只见这里的江水宛如碧绿的镜面,除了丝丝波纹,几乎看不出它在流动,真的是静如处子。

  沿江两岸也不再是耸然而立的绝壁怪石,而是秀气小巧的小山包。

  那些山包上面郁郁葱葱的,间或还有几树繁花点缀其间,或者是攀援垂下的朵朵洁白玉润的奇花装饰其间,再引来一群群蜜蜂飞舞,整个场面瞬间变得趣意盎然,活泼生动了。

  “听说这里是整个绿江最秀美的一段?”姜蝉好奇地问。

  “是啊,这里已是江南地界了。众所周知,江南山灵水秀,人杰辈出,文风浓厚。”

  “不仅如此,江南还是鱼米之乡,有多少特色美食啊!”

  “还有才子佳人呢!”

  “书院也多啊,真想去游学交流一番。”

  ……

  “你们都来过这里?”听着众人的话题越来越偏,姜蝉不由疑惑道。

  “来过啊,这里靠江靠山,地势平缓,风景秀丽,物种丰富,很适合游览,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

  “没有,但是听其他人讲过,很是向往。”

  虽然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但这里边透出来的意思,都是江南之景十分难得,想要看看的意向。

  于是姜蝉心下也蠢蠢欲动,便直接道:“那我们就停留在这里修整修整,毕竟好久不见人间烟火,俗世红尘了,怪想念的。”

  “想要游学交流的也别着急,等我们探明源头,就乘着舟而下,到时再去寻书院拜访游学一番。”姜蝉一锤定音,将此后的一段行程也做了大致的安排。

  众人听后很是高兴,虽然本事在身,没有受什么苦累,但时间长了,心里难免会向往着热闹一番。毕竟人从来是群居动物。

  他们不由加快了步伐,不多时便看见了开垦的良田沃土。

  一眼望去,尽是一片葱绿,整整齐齐的,生机盎然。那些禾苗随着初夏的凉风摇摆,如同听令而行的士兵。

  慢慢的,依稀可以看见烟火人家了,此情此景就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唯美,正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那股子岁月静好的氛围又让众人放慢了步子,放松了心神,不由得便让人沉浸进去了。

  再前进一点点,人家更多了。

  此时正逢黄昏,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已陆续归家。

  于是,青山绿水间飘荡着青烟,那青烟被风一吹便轻轻地散了,散入四面八方的空气里,一股柴火饭菜的气息便扑鼻而来。

  近了,到了乡村小径上,便见阡陌纵横,路边果树成荫,树下花草繁茂,兼之鸡犬相闻,顽童追闹,好一副乡村乐趣图景。

  众人见着这副乡村图景都不自觉地弯了嘴角,眯了眼睛,露出了祥和愉悦的微笑。

  但天快黑了,众人还得赶着进城,现在只能作为过客经过了。

  郊外已无甚人影,众人便放开顾忌,施展功力,只见一片影子闪过,不一会儿就都到了县城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