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秀才 第四十六章 抢货
作者:太凤居士的小说      更新:2021-06-16

  高家布庄的后堂,高贤和廖池正对而坐。

  廖池单手放在桌子上,把玩着手中的玉折扇,脸上罕见地挂着严肃。

  “高兄,没有你这么搞的,你这是在玩火。”廖池说道。

  高贤摇摇头,也不说话。

  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也懒得再去解释。

  “你这么做,不是在跟凯旋商会斗,而是在和所有的布商为敌啊。”廖池继续说道。

  “老兄,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高贤抬起手,打断了廖池的话:“廖池,我们还没有熟到那种地步,掏心窝子的话,你就别说了,说了我也不会相信。”

  如果高贤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幼鸟,或许会真的和廖池“促膝长谈”。

  然而高贤非常清楚,廖池之所以能走到廖家办事人的位置,靠的可不是什么“掏心窝子”。

  他的手段,不弱于李光宗。

  所以交浅言深的话,还是少说为妙,否则两个人以后可能连朋友都没的做。

  听见高贤如此不客气,廖池干笑了两声:“高兄,你这就没意思了吧,我们好歹也算是共妻之人啊。”

  高贤一脸懵逼:“什么共妻之人?”

  廖池嘿嘿笑道:“陈星海给你的鹃官儿,你又给了我,这不就是共妻之人了么?”

  高贤无语,甚至感到有些反胃。

  “滚犊子吧,反正我跟你说了,不要瞎掺和这件事情,听不听由你,要是没什么事了,就赶紧滚。”

  高贤不耐烦地说。

  “哎呀,别这么小心眼嘛!”廖池又恢复了往日嬉笑的模样。

  然后,他拿出玉制折扇,放在了桌面上。

  “高兄,这把折扇,就当做今天的谢礼了。”廖池说。

  “谢礼?”高贤饶有兴致地看着廖池。

  廖池说:“当然了,高兄,你可别小看这把折扇,它可是有来头的,而且和高兄你非常相配。”

  “为什么?”高贤问。

  廖池一脸的得意,说:“这把玉扇子,是保定府圣学院院长亲自赠送给我的。”

  “你想啊,虽然高兄你现在已经踏入商界,但还是圣学院出来的秀才不是?”

  “所以它正适合你用。”

  高贤似笑非笑地看着廖池,不知道他又有什么样的心思。

  仿佛看出了高贤的想法,廖池说:“放心,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礼物罢了,作为你今天告诉我消息的回礼。”

  “咱们礼尚往来嘛。”

  高贤点点头,拿起玉折扇,说:“行吧,那我就收下了。”

  廖池脸上露出笑容。

  做完这件事情,廖池就告辞离开了。

  高贤静静地坐着,手中把玩着玉扇子,心里暗自思量。

  廖池这个人,身上有高贤喜欢的地方,也有高贤讨厌的地方。

  总体来说,他们两个人,不是敌人,但是也谈不上朋友。

  “以后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跟他合作合作。”高贤摇头笑道。

  廖池走出高家布庄,一个中年人立刻跟了上来。

  “三少爷,怎么样?”中年人低声问道。

  廖池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叹声道:“跟李光宗一样,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而且这祖宗更直接,根本不给我套话的机会,真是有意思。”

  中年人皱着眉头道:“那我们该怎么处理?”

  廖家和陈家不一样,虽然体量上要大于陈家,但毕竟不是在本土作战,他们的主要战场在保定府。

  所以他们进货所付出的代价,要高于陈家,周转下来之后的利润,也只有两成左右。

  高贤打七折卖货,廖家也有一定的购买需求。

  廖池抬头望天,想到了高贤跟他说的话,摇了摇头说:“先不要参与进去,暂时观望吧。”

  中年人面色一紧,道:“可是...高家布庄的这种价格应该很快就会调整回去吧,我们不动的话,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廖池不禁笑了,只是笑容有些怪异:“调整回去...我倒是真的希望他能调整回去。”

  中年人不明所以。

  廖池说道:“行了,传我的命令,廖家人一律不准来高家布庄买货,然后你留几个人在这里看着,随时报告消息就成。”

  中年人虽然不理解,但还是点头应诺。

  自家这位三少爷,在廖家的威望,可是非常高的。

  现在的康阳县,许多商人都跟廖池的想法一样,选择先观望观望,看看后续如何发展,再决定是否出手。

  可是当高家布庄每天都以市价七成的价格,售卖三百两银子货物的时候,他们渐渐地坐不住了。

  反正都要囤货,何不选择更加便宜,又没有风险的高家布庄呢?

  于是康阳县出现了一副奇景。

  在高家布庄的门外,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蹲守着,布庄刚刚开门营业,这些人就冲了进去,大量地购买布料。

  即便高贤在之后调整到了每天五百两银子的货物,仍旧是供不应求。

  甚至许多零散商户都来了,他们购买的布料相对较少,但都是运送到其他地方售卖,赚一个差价。

  他们每天都有进账,所以更多的人都开始闻风而动了。

  本地商人,外地商人,散户,甚至走夫贩卒,都来抢货了。

  高贤的流动资金迅速增加。

  即便以七成的市价来售卖布料,高贤每一百两银子也能净赚将近七分之三,差不多就是四十两银子左右。

  每天的净利润,就是二百两左右。

  简直恐怖如斯!

  这些赚来的钱,除去一些必要的花费和购买原材料,剩下的几乎全部投进了织布机工坊。

  织布机的出产量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三天一架,到后来的两天,随后又缩短到了一天。

  现在,工坊每两天就能出产三架全新的织布机,而且经过不断的改进之后,生产效率也有了长足进步。

  其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普通织布机的十五倍之高,有些品质优秀的飞梭织布机,已经接近了理论上的最大值,二十倍了!

  这可把李秀禾跟冯锦给忙坏了。

  李秀禾要大量招收工人,然后培训上岗。

  而冯锦更是进货卖货两头跑,非常辛苦。

  高贤也没有闲着,扩大工厂,制定管理条例,惩奖制度,等等现代化规范。

  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成品仓库里面的货物,尽管每天都要给县城送去五百两,也在以一个极其恐怖的速度上升。

  而且随着织布机源源不断地投入生产,这个速度,还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