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九十四章 章程
作者:孤独麦客的小说      更新:2023-10-31

  徐温、张颢密议妥当后,立刻分头行动。

  他们一边搜刮财宝、美人献给杨渥,表现得十分忠心,以麻痹杨渥,拖延时间,一边拣选了两名可靠的心腹,携带书信,悄悄出了广陵城,扮作商徒,前往夏国地界。

  过程自然是比较惊险的,行程也极其缓慢。但要做大事,不冒点险能行?

  徐、张的使者还在艰难赶路,邵树德则优哉游哉地躺在上阳宫内,调戏调戏妇人,处理处理公务,偶尔再与银鞍直武士去神都苑打猎,日子过得倒也蛮潇洒。

  三月初十,新一届夏王赏颁发。

  自前唐乾宁三年给《血脉论》颁奖以来,已经发到第十届了。建极五年第七届得奖的是改进的羊毛提花机。

  建极六年是铁力马。建极七年轮空。

  建极八年则由颁发给了洛阳的五名工匠,他们改进了制砖工艺,提高了效率,并提出了几种新材料砖头,将煤灰、煤渣、炉渣之类的也利用上了。

  建极九年再度轮空。

  建极十年的刚刚颁发完毕,给了丰州的一名工匠,他改进了榨糖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第一届开始,不经意间已走过十五年了。除了乾宁六年、建极二年、建极三年、建极七年、建极九年奖项空悬外,一共发出去十次。

  示范效应是惊人的。

  金钱厚赏、赐予官身、荫及子孙、广为宣传,让人名利双收,社会地位暴增。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妇,也因此跨越了阶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颁发的奖赏越多,累积效应就越明显。

  去年的新式榨糖机器就是一个老工匠不忿也能得奖,于是花数年时间琢磨,最终改进了原有的榨糖机器,使其更适应海甜菜的需求。

  邵树德不清楚在他故去后,这个奖项会不会被人玩坏,但至少在目前,含金量十足,且每样都是对社会生产有极大贡献的,比如《血脉论》、《几何》、羊毛纺织机、羊毛提花机、新式海船、新畜种等等。

  这些东西出现了,基本很难消失,会一直为社会做贡献。

  更可喜的是,这些都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在他的引导下,运用社会的资源—脑力资源、技术资源也是资源—发明出来的,这比他亲自充当发明家有意义多了。

  他只有一个人,不是神,无法办成所有事。参与的人越多,效果越好,社会进步越快。

  邵树德拈起一块蒸得极为松软的糕点,尝了两口后,问道。

  尚宫苏氏回道。

  邵树德招了招手,高氏左右看了看,不情不愿地走了过来。

  邵树德一把将她搂入怀里,道:高氏听得惊慌失措,仿佛什么大秘密泄漏了一样,下意识挣扎起来。

  邵树德像撸小猫一样轻抚着她的背,扭头对苏氏说道:苏氏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随即叹道:

  为他的海运梦想绑定越来越多的锚定物,其实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锚定物越多,海运就越不可能废除,那么航海技术就能得到持续的投资,不断迭

  代。海运天然就比运河运输风险大,而官僚是非常厌恶风险的。

  如果锚定物少了,海运被废除时,顾虑就越少。只有当利益大到实在无法割舍,废除海运会招来巨大的反对声浪时,一切才会延续下去。

  那么,为海运寻找更多的锚定物就成了必然。

  辽东便宜的肉食已经让北平、洛阳二京的百姓赞不绝口,胡椒则已走入北方乡村的千家万户,这两样商品的依赖性在慢慢增强,成参天大树。第三件锚定物,可以选蔗糖。

  与棉花不一样,蔗糖他是决定在广管、邕管、交管三地大力推广的经济作物。

  糖是大众消费物,只要价格足够便宜,理论需求无限大,不会与北方的甜菜糖争夺市场,因为你很可能满足不了市场的巨大胃口。

  棉花他其实有点犹豫。因为北方的毛布市场愈发兴旺发达,产销两旺,甚至远销到了长江流域,为北方的农民赚取了大量金钱。如果南方大面积种植棉花,会不会反过来挤占北方市场?不利于平衡南北方经济啊。

  三茬轮作制是北方农业的根基,羊毛是其重要副产品,如果销量减少,是会影响北方农民收入的。其实北方农民不靠羊毛吃饭,他们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真正受影响的可能是草原诸部,因为他们现在也在笨拙地学习毛纺,赚取收入这也是邵树德一直鼓励的。

  有活干,有钱赚,商业流通起来,能活下去了,草原上也没那么多人非要造反不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些东西是禁不住的。棉花已经在敦煌一带有相当规模的种植,迟早会流入南方。邵树德思来想去,决定暂时不主动推广,他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邵树德抱着高氏柔软的娇躯,闭目思考良久,就在苏氏怀疑他已经睡着之时,突然睁开眼睛,说道。

  观风殿内,参加问对的官员陆陆续续到齐,分次序落座。

  邵树德拍了拍手,中官王彦范立刻拿来了许多誉抄好的文本,递到众人手里。

  一时间,殿内满是哗啦啦的翻页声。

  宰相们大部分时候默默看着,时不时也会低声交流几句。

  邵树德不着急。他老神在在地坐在御案后,时不时瞟一眼已经担任宫官的高氏。每次眼神对视,高氏都像受惊的小白兔一样,慌忙低下头。

  邵树德心中暗笑要的就是这个味。陈诚清了清嗓子。

  邵树德收回目光,正襟危坐。

  陈诚说道:

  邵树德说道:

  陈诚若有所悟。

  圣人最近喜欢把挂在嘴上,应该是这个原因了。如此看来,圣人更看重的是辽东这块地,而非他的私囊里有多少钱。

  户部尚书裴枢也说话了,只听他说道:

  裴枢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了。

  几万缗钱的事,至于这般大张旗鼓,把重臣们都喊过来吗?按一千股来算,一股分红也就49缗钱,这······

  要知道,一个武夫一年的收入都上20缗了,你这个分红才这么点,勋贵们看得上眼吗?邵树德略微有些尴尬。

  内务府那帮蠢货,让他们把去年的账做得漂亮些,结果就这个鸟样。

  没办法了,邵树德只能亲自上阵,开始画大饼:

  裴枢还有些迟疑,十万缗也不至于这般兴师动众啊。

  邵树德仿佛化身股市黑嘴,开始狂吹基本面:

  说到这里,邵树德拍了拍手,道:众人啼笑皆非。

  邵树德继续说道:

  邵树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基本都是假设十年后怎么怎么样,前景说得很美好,似乎也像那么回事,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毛病。

  到最后,他一拍御案,道:众臣纷纷应道。

  你若问他们相不相信?其实不太信。

  但圣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能让他下不来台啊。

  这渤海商社看样子多少能赚点,那就由得圣人折腾了。反正看章程,经营权在内务府,其他人花点小钱买了股份后,便可坐等分红,一点不操心,那就无所谓了。

  即便将来失败了,也无伤大雅,就当给圣人个面子,哄他高兴得了。圣人这么慷慨,动辄赏赐财货、美姬,这都不是事。

  看大伙都兴致缺缺的样子,邵树德心中郁闷,挥了挥手,说道。

  一会得找高氏好好倾诉倾诉,平复心情。

  高氏是个好人。私下里没有外人的时候,你诉,她偶尔会说几句安慰的话,你倾,她也呜咽着接受,每次都让人神清气爽,烦恼顿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